MySQL的Binlog原理

本文涉及的产品
RDS MySQL Serverless 基础系列,0.5-2RCU 50GB
RDS MySQL Serverless 高可用系列,价值2615元额度,1个月
云数据库 RDS PostgreSQL,高可用系列 2核4GB
简介: MySQL的Binlog原理

什么是二进制日志(binlog)

binlog是记录所有数据库表结构变更(例如CREATE、ALTER TABLE…)以及表数据修改(INSERT、UPDATE、DELETE…)的二进制日志。

binlog不会记录SELECT和SHOW这类操作,因为这类操作对数据本身并没有修改,但你可以通过查询通用日志来查看MySQL执行过的所有语句。

二进制日志包括两类文件:二进制日志索引文件(文件名后缀为.index)用于记录所有的二进制文件,二进制日志文件(文件名后缀为.00000*)记录数据库所有的DDL和DML(除了数据查询语句)语句事件。

什么是事务日志

innodb事务日志包括redo log和undo log。

undo log指事务开始之前, 在操作任何数据之前,首先将需操作的数据备份到一个地方

redo log指事务中操作的任何数据,将最新的数据备份到一个地方

事务日志的目的:实例或者介质失败,事务日志文件就能派上用场。

1.redo log不是随着事务的提交才写入的,而是在事务的执行过程中,便开始写入redo 中。具体 的落盘策略可以进行配置 防止在发生故障的时间点,尚有脏页未写入磁盘,在重启mysql服务的时候,根据redo log进行重做,从而达到事务的未入磁盘数据进行持久化这一特性。RedoLog是为了实现事务的持久性而出现的产物

2.undo log用来回滚行记录到某个版本。事务未提交之前,Undo保存了未提交之前的版本数据,Undo中的数据可作为数据旧版本快照供其他并发事务进行快照读是为了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而出现的产物,在Mysql innodb存储引擎中用来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

Redolog知识补充

指定Redo log 记录在{datadir}/ib_logfile1&ib_logfile2 可通过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配置指定 目录存储

一旦事务成功提交且数据持久化落盘之后,此时Redo log中的对应事务数据记录就失去了意义,所 Redo log的写入是日志文件循环写入的

指定Redo log日志文件组中的数量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默认为2

指定Redo log每一个日志文件最大存储量innodb_log_file_size 默认48

指定Redo logcache/buffer中的buffer池大小innodb_log_buffer_size 默认16Redo buffer 持久化Redo log的策略,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取值 0 每秒提交 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flush cache to disk[可能丢失一秒的事务数据]

取值 1 默认值,每次事务提交执行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flush cache to dis[最安全,性能最差的方式]

取值 2 每次事务提交执行Redo buffer --> Redo log OS cache 再每一秒执行 ->flush cache tdisk操作

快照读和当前读

快照读:SQL读取的数据是快照版本,也就是历史版本,普通的SELECT就是快照读 innodb快照读,数据的读取将由 cache(原本数据) + undo(事务修改过的数据) 两部分组成

当前读:SQL读取的数据是最新版本。通过锁机制来保证读取的数据无法通过其他事务进行修改 UPDATE、DELETE、INSERT、SELECT … LOCK IN SHARE MODE、SELECT … FOR UPDATE都是 当前读

Undo + Redo事务的简化过程

 假设有A、B两个数据,值分别为1,2,开始一个事务,事务的操作内容为:把1修改为3,2修改为4,那么实际的记录如下(简化):

  A.事务开始.
  B.记录A=1到undo log.
  C.修改A=3.
  D.记录A=3到redo log.
  E.记录B=2到undo log.
  F.修改B=4.
  G.记录B=4到redo log.
  H.将redo log写入磁盘。
  I.事务提交

二进制日志处理事务和非事务性语句的区别

在事务性语句(update)执行过程中,服务器将会进行额外的处理,在服务器执行时多个事务是并行执行的,为了把他们的记录在一起,需要引入事务日志的概念。在事务完成被提交的时候一同刷新到二进制日志。对于非事务性语句(insert,delete)的处理。遵循以下3条规则:

1)如果非事务性语句被标记为事务性,那么将被写入重做日志。

2)如果没有标记为事务性语句,而且重做日志中没有,那么直接写入二进制日志。

3)如果没有标记为事务性的,但是重做日志中有,那么写入重做日志。

注意如果在一个事务中有非事务性语句,那么将会利用规则2,优先将该影响非事务表语句直接写入二进制日志。

 

XA的概念

XA(分布式事务)规范主要定义了(全局)事务管理器(TM: Transaction Manager)和(局部)资源管理器(RM: Resource Manager)之间的接口。XA为了实现分布式事务,将事务的提交分成了两个阶段:也就是2PC (tow phase commit),XA协议就是通过将事务的提交分为两个阶段来实现分布式事务。

两阶段

1)prepare 阶段

事务管理器向所有涉及到的数据库服务器发出prepare"准备提交"请求,数据库收到请求后执行数据修改和日志记录等处理,处理完成后只是把事务的状态改成"可以提交",然后把结果返回给事务管理器。即:为prepare阶段,TM向RM发出prepare指令,RM进行操作,然后返回成功与否的信息给TM。

2)commit 阶段

事务管理器收到回应后进入第二阶段,如果在第一阶段内有任何一个数据库的操作发生了错误,或者事务管理器收不到某个数据库的回应,则认为事务失败,回撤所有数据库的事务。数据库服务器收不到第二阶段的确认提交请求,也会把"可以提交"的事务回撤。如果第一阶段中所有数据库都提交成功,那么事务管理器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确认提交"请求,数据库服务器把事务的"可以提交"状态改为"提交完成"状态,然后返回应答。即:为事务提交或者回滚阶段,如果TM收到所有RM的成功消息,则TM向RM发出提交指令;不然则发出回滚指令。

  • 外部与内部XA

MySQL中的XA实现分为:外部XA和内部XA。前者是指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分布式事务实现;后者是指单台MySQL服务器中,Server层作为TM(事务协调者,通常由binlog模块担当),而服务器中的多个数据库实例作为RM,而进行的一种分布式事务,也就是MySQL跨库事务;也就是一个事务涉及到同一个MySQL服务器中的两个innodb数据库(目前似乎只有innodb支持XA)。内部XA也可以用来保证redo和binlog的一致性问题。

事务日志与二进制日志的一致性问题

我们MySQL为了兼容其它非事务引擎的复制,在server层面引入了 binlog, 它可以记录所有引擎中的修改操作,因而可以对所有的引擎使用复制功能; 然而这种情况会导致redo log与binlog的一致性问题;MySQL通过内部XA机制解决这种一致性的问题

第一阶段:InnoDB prepare, write/sync redo log;binlog不作任何操作;

第二阶段:包含两步,1> write/sync Binlog; 2> InnoDB commit (commit in memory);

当然在5.6之后引入了组提交的概念,可以在IO性能上进行一些提升,但总体的执行顺序不会改变。

当第二阶段的第1步执行完成之后,binlog已经写入,MySQL会认为事务已经提交并持久化了(在这一步binlog就已经ready并且可以发送给订阅者了)。在这个时刻,就算数据库发生了崩溃,那么重启MySQL之后依然能正确恢复该事务。在这一步之前包含这一步任何操作的失败都会引起事务的rollback。

第二阶段的第2步大部分都是内存操作(注意这里的InnoDB commit不是事务的commit),比如释放锁,释放mvcc相关的read view等等。MySQL认为这一步不会发生任何错误,一旦发生了错误那就是数据库的崩溃,MySQL自身无法处理。这个阶段没有任何导致事务rollback的逻辑。在程序运行层面,只有这一步完成之后,事务导致变更才能通过API或者客户端查询体现出来。

下面的一张图,说明了MySQL在何时会将binlog发送给订阅者。

MySQL会在binlog落盘之后会立即将新增的binlog发送给订阅者以尽可能的降低主从延迟

如何开启mysql的binlog

vi /etc/my.cnf

log-bin=mysql-bin #添加这一行就ok

binlog-format=ROW #选择row模式

server_id=1 #配置mysql replaction需要定义,不能和canal的slaveId重复

Binlog常见格式

业内目前推荐使用的是row模式,准确性高,虽然说文件大,但是现在有SSD和万兆光纤网络,这些磁盘IO和网络IO都是可以接受的。

在innodb里其实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缓存中,一部分在磁盘上。这里业内有一个词叫做刷盘,就是指将缓存中的日志刷到磁盘上。跟刷盘有关的参数有两个个:sync_binlog和binlog_cache_size。这两个参数作用如下

binlog_cache_size: 二进制日志缓存部分的大小,默认值32k

sync_binlog=[N]: 表示每多少个事务写入缓冲,刷一次盘,默认值为0

注意两点:

(1)binlog_cache_size设过大,会造成内存浪费。binlog_cache_size设置过小,会频繁将缓冲日志写入临时文件。

(2)sync_binlog=0:表示刷新binlog时间点由操作系统自身来决定,操作系统自身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刷新缓存数据到磁盘,这个性能最好。sync_binlog=1,代表每次事务提交时就会刷新binlog到磁盘,对性能有一定的影响。sync_binlog=N,代表每N个事务提交会进行一次binlog刷新。

另外,这里存在一个一致性问题,sync_binlog=N,数据库在操作系统宕机的时候,可能数据并没有同步到磁盘,于是再次重启数据库,会带来数据丢失问题。

mysql的binlog是多文件存储,定位一个LogEvent需要通过binlog filename +  binlog position,进行定位

table_map event & write_rows event

这两个event是在binlog_format=row的时候使用,设置binlog_format=row,然后创建一个测试表

CREATE TABLE `trow` ( `i` int(11) NOT NULL, `c` varchar(10) DEFAULT NULL, PRIMARY KEY (`i`)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latin1`

执行语句INSERT INTO trow VALUES(1, NULL), (2, 'a'),这个语句会产生一个query event,一个table_map event、一个write_rows event以及一个xid event。

常用的开源框架原理

1.原理

  1. 框架模拟mysql slave的交互协议,伪装自己为mysql slave,向mysql master发送dump协议
  2. mysql master收到dump请求,开始推送binary log给slave(也就是canal)
  3. 框架解析binary log对象(原始为byte流)

2.框架

2.1、mysql-binlog-connector-java(https://github.com/shyiko/mysql-binlog-connector-java

目前开源的 CDC (change data capture)工具,如 Zendesk maxwell、Redhat debezium、LinkedIn Databus 等都底层依赖 mysql-binlog-connector-java 或者其前身 open-replicator

不需要独立部署

稳定性不是很好,时间久了会出现connetion lost的情况

2.2、canal (https://github.com/alibaba/canal

需要独立部署canal server服务

canal 已在阿里云推出商业化版本 数据传输服务DTS, 开通即用,免去部署维护的昂贵使用成本。DTS针对阿里云RDS、DRDS等产品进行了适配,解决了Binlog日志回收,主备切换、VPC网络切换等场景下的订阅高可用问题。同时,针对RDS进行了针对性的性能优化。

HA机制设计

canal的ha分为两部分,canal server和canal client分别有对应的ha(主备模式)实现

  • canal server:  为了减少对mysql dump的请求,不同server上的instance要求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处于running,其他的处于standby状态.
  • canal client: 为了保证有序性,一份instance同一时间只能由一个canal client进行get/ack/rollback操作,否则客户端接收无法保证有序

canal 1.1.1版本之后, 默认支持将canal server接收到的binlog数据直接投递到MQ, 目前默认支持的MQ系统有:

KafkaRocketMQ。1.1.3版本下修复了投递MQ模式,canal server HA在切换后不生效

参考文章:

https://agapple.iteye.com/blog/1796633


相关实践学习
每个IT人都想学的“Web应用上云经典架构”实战
本实验从Web应用上云这个最基本的、最普遍的需求出发,帮助IT从业者们通过“阿里云Web应用上云解决方案”,了解一个企业级Web应用上云的常见架构,了解如何构建一个高可用、可扩展的企业级应用架构。
MySQL数据库入门学习
本课程通过最流行的开源数据库MySQL带你了解数据库的世界。   相关的阿里云产品:云数据库RDS MySQL 版 阿里云关系型数据库RDS(Relational Database Service)是一种稳定可靠、可弹性伸缩的在线数据库服务,提供容灾、备份、恢复、迁移等方面的全套解决方案,彻底解决数据库运维的烦恼。 了解产品详情: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rds/mysql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底层原理:索引、慢查询、 sql优化、事务、隔离级别、MVCC、redolog、undolog(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
1月前
|
SQL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深入探讨MySQL的二进制日志(binlog)选项
总结而言,对MySQL binlogs深度理解并妥善配置对数据库运维管理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系统性能优化也是实现高可靠性架构设计必须考虑因素之一。通过精心规划与周密部署可以使得该机能充分发挥作用而避免潜在风险带来影响。
74 6
|
2月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中binlog、redolog与undolog的不同之处解析
每个都扮演回答回溯与错误修正机构角色: BinLog像历史记载员详细记载每件大大小小事件; RedoLog则像紧急救援队伍遇见突發情況追踪最后活动轨迹尽力补救; UndoLog就类似时间机器可倒带历史让一切归位原始样貌同时兼具平行宇宙观察能让多人同时看见各自期望看见历程而互不干扰.
167 9
|
3月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的Redo Log与Binlog机制对照分析
通过合理的配置和细致的管理,这两种日志机制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提升MySQL数据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48 10
|
3月前
|
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MySQL group by 底层原理详解。group by 执行 慢 原因深度分析。(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 group by 底层原理详解。group by 执行 慢 原因深度分析。(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MySQL group by 底层原理详解。group by 执行 慢 原因深度分析。(图解+秒懂+史上最全)
|
5月前
|
SQL 监控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日志分析:binlog、redolog、undolog三大日志的深度探讨。
数据库管理其实和写小说一样,需要规划,需要修订,也需要有能力回滚。理解这些日志的作用与优化,就像把握写作工具的使用与运用,为我们的数据库保驾护航。
229 23
|
6月前
|
SQL 运维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Binlog 日志查看方法及查看内容解析
本文介绍了 MySQL 的 Binlog(二进制日志)功能及其使用方法。Binlog 记录了数据库的所有数据变更操作,如 INSERT、UPDATE 和 DELETE,对数据恢复、主从复制和审计至关重要。文章详细说明了如何开启 Binlog 功能、查看当前日志文件及内容,并解析了常见的事件类型,包括 Format_desc、Query、Table_map、Write_rows、Update_rows 和 Delete_rows 等,帮助用户掌握数据库变化历史,提升维护和排障能力。
|
7月前
|
SQL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简单聊聊MySQL的三大日志(Redo Log、Binlog和Undo Log)各有什么区别
在MySQL数据库管理中,理解Redo Log(重做日志)、Binlog(二进制日志)和Undo Log(回滚日志)至关重要。Redo Log确保数据持久性和崩溃恢复;Binlog用于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记录逻辑操作;Undo Log支持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实现回滚与MVCC。三者协同工作,保障事务ACID特性。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日志写入流程及可能的异常情况,帮助深入理解数据库日志机制。
907 0
|
1月前
|
缓存 关系型数据库 BI
使用MYSQL Report分析数据库性能(下)
使用MYSQL Report分析数据库性能
76 3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数据库
自建数据库如何迁移至RDS MySQL实例
数据库迁移是一项复杂且耗时的工程,需考虑数据安全、完整性及业务中断影响。使用阿里云数据传输服务DTS,可快速、平滑完成迁移任务,将应用停机时间降至分钟级。您还可通过全量备份自建数据库并恢复至RDS MySQL实例,实现间接迁移上云。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