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语言中如何进行PCA分析?利用ggplot和prcomp绘制基因表达量分析图(下)

简介: R语言中如何进行PCA分析?利用ggplot和prcomp绘制基因表达量分析图(下)

PCA的实现流程

使用上面创建的data_3数据来进行后续操作。首先生成表达矩阵,包含3个基因在200个样本中的表达情况。

> kable(headTail(data_3),booktabs=T,caption = "Expression 3Gene in 200 samples")
Table: Expression 3Gene in 200 samples
|     |Ge_1  |Ge_2 |Ge_3 |Group |
|:----|:-----|:----|:----|:-----|
|a1   |4.77  |5.71 |5.61 |a     |
|a2   |4.13  |5.65 |6.38 |a     |
|a3   |4.15  |6.38 |6.47 |a     |
|a4   |4.04  |5.88 |5.82 |a     |
|...  |...   |...  |...  |NA    |
|b97  |18.93 |6.06 |3.57 |b     |
|b98  |18.06 |6.29 |4.37 |b     |
|b99  |18.74 |5.78 |4.18 |b     |
|b100 |19.52 |5.87 |4.82 |b     |
# 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 data_3_cs <- scale(data_3[,1:3],center = T,scale = T)
> kable(headTail(data_3_cs),booktabs=T,caption = "norm Expression 3 gene in 200 samples")

上面的代码是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中心化处理(使数据的差异变化幅度在同一水平),将数据转化为均值为0且标准差为1的新数据集。

Table: norm Expression 3 gene in 200 samples
|     |Ge_1  |Ge_2  |Ge_3  |
|:----|:-----|:-----|:-----|
|a1   |-0.89 |-1    |-0.87 |
|a2   |-0.98 |-1.22 |-0.7  |
|a3   |-0.97 |1.41  |-0.68 |
|a4   |-0.99 |-0.37 |-0.82 |
|...  |...   |...   |...   |
|b97  |0.99  |0.25  |-1.32 |
|b98  |0.88  |1.08  |-1.14 |
|b99  |0.97  |-0.73 |-1.18 |
|b100 |1.07  |-0.44 |-1.04 |
> data_3_cs_cov <- cov(data_3_cs)
> kable(data_3_cs_cov,booktabs=T,
+       caption = "cov for 3 gene in 200 samples")

上面的代码生成协方差矩阵,计算3个基因在200个样本中表达数据的协方差。

Table: cov for 3 gene in 200 samples
|     |       Ge_1|       Ge_2|       Ge_3|
|:----|----------:|----------:|----------:|
|Ge_1 |  1.0000000| -0.0808226| -0.1181946|
|Ge_2 | -0.0808226|  1.0000000| -0.0106916|
|Ge_3 | -0.1181946| -0.0106916|  1.0000000|
> data_3_cs_cov_e <- eigen(data_3_cs_cov)
#求解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 data_3_cs_cov_e$values #特征值
> [1] 1.1383477 1.0099558 0.8516964
> data_3_cs_cov_e$vectors #特征向量
>       [,1]        [,2]       [,3]
> [1,]  0.7189945  0.02734216 -0.6944778
> [2,] -0.3748044 -0.82622441 -0.4205650
> [3,] -0.5852936  0.56267720 -0.5838028

上面的代码得到特征值和特征变量,下面的代码用于产生新矩阵。

> pc_select <- 3
> label <- paste0("PC",c(1:pc_select))
> data_3_n <- data_3_cs %*% data_3_cs_cov_e$vectors[,1:pc_select] #%*%表示矩阵相乘
> colnames(data_3_n) <- label
> kable(headTail(data_3_n),booktabs=T,
+       caption = "PCA gene matrix for 3 gene in 200 samples")
Table: PCA gene matrix for 3 gene in 200 samples
|     |PC1   |PC2   |PC3   |
|:----|:-----|:-----|:-----|
|a1   |0.24  |0.31  |1.55  |
|a2   |0.16  |0.59  |1.6   |
|a3   |-0.83 |-1.57 |0.48  |
|a4   |-0.09 |-0.18 |1.32  |
|...  |...   |...   |...   |
|b97  |1.39  |-0.92 |-0.02 |
|b98  |0.89  |-1.51 |-0.4  |
|b99  |1.66  |-0.03 |0.33  |
|b100 |1.54  |-0.19 |0.05  |

接下来,比较两种方式对样本的聚类差异情况,设置工作区同时输出两个图,并使用scatterplot3d进行绘图。

colorl <- c("#E38F92","#97B6E1")
colors <- colorl[as.numeric(data_3$Group)]
par(mfrow=c(1,2)) #图片输出区为一行两图的布局
scatterplot3d(data_3[,1:3],color = colors,
              angle=45,pch=16,main="before data")
# 生成图例legend("top",legend = levels(data_3$Group),col=colorl,pch=16,xpd=T,horiz = T)
scatterplot3d(data_3_n,color=colors,angle = 45,pch=16,
              main="after data")

通过对比上图,可以发现两种数据处理方式形成的样品分组情况不同,在处理后数据右图中,样本的分散程度更大,笔者的理解是其变化特征显示的更广泛,相比左图能够读取更多信息,处理后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此时变量间非线性相关)。

利用prcomp进行PCA分析

pca_data_3 <- prcomp(data_3[,1:3],center=T,scale=T)
str(pca_data_3)

上面的代码对data_3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新数据,接着查看一下pca_data_3的数据信息摘要。

List of 5
 $ sdev    : num [1:3] 1.067 1.005 0.923
 $ rotation: num [1:3, 1:3] -0.719 0.3748 0.5853 0.0273 -0.8262 ...
  ..- attr(*, "dimnames")=List of 2
  .. ..$ : chr [1:3] "Ge_1" "Ge_2" "Ge_3"
  .. ..$ : chr [1:3] "PC1" "PC2" "PC3"
 $ center  : Named num [1:3] 11.47 5.99 9.55
  ..- attr(*, "names")= chr [1:3] "Ge_1" "Ge_2" "Ge_3"
 $ scale   : Named num [1:3] 7.52 0.277 4.548
  ..- attr(*, "names")= chr [1:3] "Ge_1" "Ge_2" "Ge_3"
 $ x       : num [1:200, 1:3] -0.2399 -0.1632 0.833 0.0905 0.3406 ...
  ..- attr(*, "dimnames")=List of 2
  .. ..$ : chr [1:200] "a1" "a2" "a3" "a4" ...
  .. ..$ : chr [1:3] "PC1" "PC2" "PC3"
 - attr(*, "class")= chr "prcomp"

生成新的数据包含五个变量,按照之前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

data_pca_n <- pca_data_3$x
kable(headTail(data_pca_n),booktabs=T,
      caption = "PCA gene matrix")

得到prcomp方式的基因表达矩阵,此时存在三个主成分(PC1、2、3)。

Table: PCA gene matrix
|     |PC1   |PC2   |PC3   |
|:----|:-----|:-----|:-----|
|a1   |-0.24 |0.31  |1.55  |
|a2   |-0.16 |0.59  |1.6   |
|a3   |0.83  |-1.57 |0.48  |
|a4   |0.09  |-0.18 |1.32  |
|...  |...   |...   |...   |
|b97  |-1.39 |-0.92 |-0.02 |
|b98  |-0.89 |-1.51 |-0.4  |
|b99  |-1.66 |-0.03 |0.33  |
|b100 |-1.54 |-0.19 |0.05  |
# 查看特征向量
> pca_data_3$rotation
            PC1         PC2        PC3
Ge_1 -0.7189945  0.02734216 -0.6944778
Ge_2  0.3748044 -0.82622441 -0.4205650
Ge_3  0.5852936  0.56267720 -0.5838028

接下来,比较两种方式实现PCA分析的结果差异,左图是手动方式,右图是利用prcomp方式,可以看出两种结果具有差异性。

scatterplot3d(data_3_n,color=colors,angle=45,pch=16,
              main="PCA by steps")
scatterplot3d(data_pca_n,color=colors,angle=45,pch=16,
              main="PCA by prcomp")

创建PCA计算函数

在R语言中自定义一个函数ct_PCA,用于计算处理PCA数据(参数设置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和中心化)

ct_PCA <- function(data,center=T,scale=T){
  data_norm <- scale(data, center=center, scale=scale)
  data_norm_cov <- crossprod(as.matrix(data_norm)) / (nrow(data_norm)-1)
  data_eigen <- eigen(data_norm_cov)
  rotation <- data_eigen$vectors
  label <- paste0('PC', c(1:ncol(rotation)))
  colnames(rotation) <- label
  sdev <- sqrt(data_eigen$values)
  data_new <- data_norm %*% rotation
  colnames(data_new) <- label
  ct_pca <- list('rotation'=rotation, 'x'=data_new, 'sdev'=sdev)
  return(ct_pca)
}

标准化scale操作是指将数据的差异程度相对化,消除固有差异幅度的影响,从同一衡量标准下判断数据的差异性,接下来,分别演示不经过标准化处理和进行标准化处理的结果。

data_pca_noscale_step <- ct_PCA(data_3[,1:3],center=T,scale = F)
#只中心化,不标准化
data_pca_noscale_step$rotation #查看特征向量
              PC1          PC2          PC3
[1,]  0.993858995 -0.110611181 -0.003076602
[2,] -0.002918535  0.001590917 -0.999994476
[3,] -0.110615464 -0.993862483 -0.001258325
data_pca_noscale_pc <- data_pca_noscale_step$x

利用刚才生成的四种数据,生成四个不同类型的结果图:

par(mfrow=c(2,2)) #设置输出区为2行2列排版,同时输出4副图
scatterplot3d(data_3[,c(1,3,2)],color=colors,
              angle=45,pch=16,main="ori plot")
scatterplot3d(data_pca_noscale_pc,color=colors,
              angle=45,pch=16,main="PCA noscale")
scatterplot3d(data_3_cs[,c(1,3,2)],color=colors,
              angle=45,pch=16,main="ori plot(scale)")
scatterplot3d(data_3_n,color=colors,
              angle=45,pch=16,main="PCA scale")

依次生成4副图,可以看出上面两张图(没有scale标准化)的分布比较秘籍,而经过scale处理之后数据的分散程度更高(下面两张图),说明标准化处理后数据的相对变化幅度信息被保留,差异细节更清晰,这也是PCA分析的目的所在。

本文中所有代码已整理打包,下载链接:
https://down.jewin.love/?f=/Rscript/PCA.R
参考资料:http://www.ehbio.com

END

© 素材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点击查看往期推荐:

ggplot2能干啥?漫画式介绍这款绘图神器

如何绘制热图?ggplot2入门笔记

绘制热图时看不出颜色差异?

相关文章
|
3月前
|
数据采集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R语言从数据到决策: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实践
【9月更文挑战第1天】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应用广泛而深入,从数据收集、预处理、分析到预测模型构建和决策支持,R语言都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功能。通过学习和掌握R语言在商业分析中的实践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驱动企业决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R语言在商业分析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
2月前
|
数据挖掘 C语言 C++
R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用于时间序列分析。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经济学、金融学、气象学、生态学等领域。R语言是一种强大的统计分析工具,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用于时间序列分析。本文将介绍使用R语言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实例,帮助读者掌握R语言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53 3
|
3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深度应用:探索数据背后的市场智慧
【9月更文挑战第1天】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功能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丰富的数据处理函数、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和优秀的可视化效果,R语言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洞察市场动态。未来,随着金融数据的不断积累和技术的不断进步,R语言在金融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R语言在数据科学中的应用实例:探索与预测分析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通过上述实例,我们展示了R语言在数据科学中的强大应用。从数据准备、探索、预处理到建模与预测,R语言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工具集。当然,数据科学远不止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不断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方法和工具,以更好地应对挑战,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 未来,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R语言在数据科学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的应用实例,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4月前
|
数据采集 存储 数据可视化
R语言时间序列分析:处理与建模时间序列数据的深度探索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R语言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为处理时间序列数据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包。从数据读取、预处理、建模到可视化,R语言都提供了灵活且强大的解决方案。然而,时间序列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模型。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在R语言中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
7月前
|
数据可视化 数据挖掘 API
【R语言实战】聚类分析及可视化
【R语言实战】聚类分析及可视化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R语言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ROC曲线可视化分析2例:麻醉剂用量影响、汽车购买行为2
R语言逻辑回归logistic模型ROC曲线可视化分析2例:麻醉剂用量影响、汽车购买行为
|
4月前
|
资源调度 数据挖掘
R语言回归分析:线性回归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8月更文挑战第31天】线性回归模型是统计分析中一种重要且实用的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在R语言中,我们可以轻松地构建和评估线性回归模型,从而对数据背后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R语言逻辑回归、GAM、LDA、KNN、PCA主成分分类分析预测房价及交叉验证
上述介绍仅为简要概述,每个模型在实施时都需要仔细调整与优化。为了实现高度精确的预测,模型选择与调参是至关重要的步骤,并且交叉验证是提升模型稳健性的有效途径。在真实世界的房价预测问题中,可能还需要结合地域经济、市场趋势等宏观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88 3
|
7月前
|
数据采集 数据可视化
利用R语言进行因子分析实战(数据+代码+可视化+详细分析)
利用R语言进行因子分析实战(数据+代码+可视化+详细分析)
下一篇
Data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