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mer工业相机中偏振相机如何使用Baumer堡盟GAPI SDK来进行偏振数据的计算转换输出(C++)

简介: Baumer工业相机中偏振相机如何使用Baumer堡盟GAPI SDK来进行偏振数据的计算转换输出(C++)

项目场景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相机是一种高性能、高质量的工业相机,可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如物体检测、计数和识别、运动分析和图像处理。  


Baumer的万兆网相机拥有出色的图像处理性能,可以实时传输高分辨率图像。此外,该相机还具有快速数据传输、低功耗、易于集成以及高度可扩展性等特点。


Baumer工业相机的BGAPI SDK给新型偏振照相机提供了测量所获图像的强度和偏振的能力。因此,它能够在应用程序中利用偏振信息。本应用说明描述了如何获得偏振信息。


工业相机产品:

Baumer堡盟VCXU-50MP和堡盟VCXG-50MP,GAPI SDK v2.9.2及以上。


Baumer工业相机的偏振功能的详细介绍应用可以参考下面的技术博客,本文只介绍偏振数据的使用: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相机如何使用偏振功能(偏振相机优点和行业应用)(C++)_格林威的博客-CSDN博客


技术背景

Baumer工业相机的BGAPI SDK可以提供相机的图像原始数据,Halcon具有极为巨大的图像处理库,在图像处理领域非常强大,功能丰富,使用于工业视觉检测。


工业相机的SDK(Software Development Kit)是为了方便开发人员对工业相机进行控制和图像采集而提供的一套软件工具。而Halcon是一款强大的机器视觉软件,能够进行图像处理、分析、识别等多种任务。


Baumer工业相机中的偏振相机是基于索尼IMC250MZR传感器的。该传感器涂有一层金属网,可以过滤4个相邻像素的偏振信息。偏振角度被过滤以0°、45°、90°、135°的方式排列。

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计算出以下数据:

 偏振角(AOP)。

 直线极化度(DOLP)

 角度和直角极化度(ADOLP)

 图像的强度。


使用BGAPI SDK的偏振相机的用法:

该相机只提供有关偏振的原始数据。不同偏振格式的计算格式的计算在主机系统上通过堡盟GAPI SDK完成。


这就减少了接口的必要带宽,因为数据只传输一次,而不是针对每种偏振格式(AOP、DOLP、ADOLP.Intensity)单独传输、强度)分别传输。


功能分析

偏振相机功能的描述

使用标准化的SFNC特性 "ComponentSelector "和 "ComponentEnable",GenICam

兼容的软件可以识别该相机提供原始偏振数据。这些特征不能被改变(只读)。

为了进行识别,应检查以下特征:

ComponentSelector = PolarizedRaw

ComponentEnable = True

为了实现对广泛的GenICam兼容软件的兼容性,堡盟没有引入自定义图像格式。

原始偏振数据使用标准格式Mono8、Mono10、Mono12或Mono13传输、Mono10、Mono12或Mono12p。

此外,该相机还提供了用于校准相机的必要功能,这些功能属于以下类别"校准控制" 这些功能充满了堡盟的校准值。


如有必要,还可使用"DeviceResetToDeliveryState "将把这些值重置为堡盟提供的校准值。


代码分析

为了确保计算尽可能少地使用资源并实现高帧率,有两种方法方法来处理数据。这里我们解释一下最重要的配置和使用的软件功能的使用。

如果一个应用只需要一种偏振格式(AOP、DOLP或ADOLP),最好使用一个单部分图像对象。单部分图像对象正好包含一个图像。


核心代码如下所示:

// A Baumer Polarization Camera can be recognized by checking that the feature
// ComponentSelector has the value "PolarizedRaw"
if (pDevice->GetRemoteNodeList()->GetNodePresent("ComponentSelector"))
{
if (pDevice->GetRemoteNode("ComponentSelector")->GetValue() == "PolarizedRaw")
{
// I'm a Polarization Camera
}
}
// Acquire an image to a buffer
BGAPI2::Buffer* pBufferFilled = pDataStream->GetFilledBuffer(1000);
bo_uint width = static_cast<bo_uint>(pBufferFilled->GetWidth());
bo_uint height = static_cast<bo_uint>(pBufferFilled->GetHeight());
void* pBufferData = pBufferFilled->GetMemPtr();
bo_uint64 bufferDataSize = pBufferFilled->GetMemSize();
bo_uint64 imageOffset = pBufferFilled->GetImageOffset();
// Enable all polarized formats (AOP, DOLP, ADOLP, Intensity)
BGAPI2::Node* pCompSelector = pImage->GetNode("ComponentSelector");
BGAPI2::NodeMap*pComponents = pCompSelector->GetEnumNodeList();
for (bo_uint64 i = 0; i < pComponents->GetNodeCount(); i++)
{
    pCompSelector->SetInt(i);
    pImage->GetNode("ComponentEnable")->SetBool( true );
}
// Calculate all the polarization formats from the raw image to a multi-part Image object.
BGAPI2::Image* pMultiPartImage = pImageProcessor->CreateTransformedImage(pImage, "Mono8");
// Get necessary information about each multi-part
BGAPI2::Node* pComponentSelector = pMultiPartImage->GetNode("ComponentSelector");
BGAPI2::Node* pComponentEnable = pMultiPartImage->GetNode("ComponentEnable");
BGAPI2::Node* pComponentOffset = pMultiPartImage->GetNode("ComponentOffset");
BGAPI2::Node* pComponentLength = pMultiPartImage->GetNode("ComponentLength");
const void* const pImageBuffer = pMultiPartImage->GetBuffer();
// Loop through the multi-part Image object to extract all the parts
for (std::set<std::string>::const_iterator it = sComponents.begin(); it != sComponents.end();it++)
{
    pComponentSelector->SetValue(it->c_str());
    std::string sComponent = pComponentSelector->GetValue().get();
    if (pComponentEnable->GetBool()) {
    bo_uint64 partLength = pComponentLength->GetInt();
    BGAPI2::Image* pComponent = NULL;
    if (partLength > 0)
    {
        // Part is valid
        bo_uint64 partOffset = pComponentOffset->GetInt();
        pComponent = pImageProcessor->CreateImage(width, height, "Mono8"
        , (char*)(pImageBuffer)+partOffset, partLength);
    }
    else
    {
        // Part is empty
        if (sComponent == "ADOLP") 
        {
            // ADOLP is calculated from the AOP and DOLP images, therefore this
            // second transformation is necessary.
            pComponent = pImageProcessor->CreateTransformedImage(pMultiPartImage, "RGB8");
        }
    }
    if (pComponent)
    {
        // Whatever needs to be done with the polarization data goes here
        // doCustomCalculation(pComponent, sComponent);
        // Release the data when not needed anymore
        pComponent->Release();
    }
}

CameraExplorer软件使用偏振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CameraExplorer软件用于查看和保存以下格式的偏振数据

AOP、DOLP、ADOLP和Intensity。

配置是可以在基本视图中使用 "偏振 "类别来完成。


如下图所示:

3.png

2.png

1.png

目录
打赏
0
0
0
0
10
分享
相关文章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获取每张图像的微秒时间和FrameID功能(C#)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获取每张图像的微秒时间和FrameID功能(C#)
168 0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使用Force IP强制修改网口IP功能(C++)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使用Force IP强制修改网口IP功能(C++)
90 0
根据相机旋转矩阵求解三个轴的旋转角/欧拉角/姿态角 或 旋转矩阵与欧拉角(Euler Angles)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python和C++代码实现
根据相机旋转矩阵求解三个轴的旋转角/欧拉角/姿态角 或 旋转矩阵与欧拉角(Euler Angles)之间的相互转换,以及python和C++代码实现
662 0
海康威视工业相机SDK+Python+PyQt开发数据采集系统(支持软件触发、编码器触发)
该系统基于海康威视工业相机SDK,使用Python与PyQt开发,支持Gige与USB相机设备的搜索及双相机同时显示。系统提供软件触发与编码器触发模式,并可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实时保存图像。此外,用户可以调节曝光时间和增益,并进行信息输入,这些信息将被保存至配置文件以便下次自动加载。参数调节与实时预览等功能进一步增强了系统的实用性。
645 1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获取每张图像的微秒时间和FrameID功能(C++)
Baumer工业相机堡盟工业相机如何通过NEOAPI SDK获取每张图像的微秒时间和FrameID功能(C++)
119 0
【Azure Developer】使用 Python SDK连接Azure Storage Account, 计算Blob大小代码示例
【Azure Developer】使用 Python SDK连接Azure Storage Account, 计算Blob大小代码示例
100 0
【C++篇】深度解析类与对象(下)
在上一篇博客中,我们学习了C++的基础类与对象概念,包括类的定义、对象的使用和构造函数的作用。在这一篇,我们将深入探讨C++类的一些重要特性,如构造函数的高级用法、类型转换、static成员、友元、内部类、匿名对象,以及对象拷贝优化等。这些内容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面向对象编程的核心理念,提升代码的健壮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c++11】c++11新特性(上)(列表初始化、右值引用和移动语义、类的新默认成员函数、lambda表达式)
C++11为C++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引入了列表初始化、右值引用、移动语义、类的新默认成员函数和lambda表达式等特性。列表初始化统一了对象初始化方式,initializer_list简化了容器多元素初始化;右值引用和移动语义优化了资源管理,减少拷贝开销;类新增移动构造和移动赋值函数提升性能;lambda表达式提供匿名函数对象,增强代码简洁性和灵活性。这些特性共同推动了现代C++编程的发展,提升了开发效率与程序性能。
40 12
【C++进阶】特殊类设计 && 单例模式
通过对特殊类设计和单例模式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和实现复杂的C++程序。特殊类设计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而单例模式则确保类的唯一实例性和全局访问性。理解并掌握这些高级设计技巧,对于提升C++编程水平至关重要。
49 16
类和对象(中 )C++
本文详细讲解了C++中的默认成员函数,包括构造函数、析构函数、拷贝构造函数、赋值运算符重载和取地址运算符重载等内容。重点分析了各函数的特点、使用场景及相互关系,如构造函数的主要任务是初始化对象,而非创建空间;析构函数用于清理资源;拷贝构造与赋值运算符的区别在于前者用于创建新对象,后者用于已存在的对象赋值。同时,文章还探讨了运算符重载的规则及其应用场景,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最后强调,若类中存在资源管理,需显式定义拷贝构造和赋值运算符以避免浅拷贝问题。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