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Binder机制浅

简介:

摘要

Binder是android中一个很重要且很复杂的概念,它在系统的整体运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过本文并不打算从深层次分析Binder机制,有两点原因:1是目前网上已经有2篇很好的文章了,2是对Binder机制进行深入底层乃至驱动的分析这一过程相当困难且相当耗时,因此并不适合重复造轮子。本文的角度是对Android的Binder机制从整体和概念上进行分析,能够让大家很快明白到底什么是Binder,Binder是干什么的,Binder和应用开发的关系是什么,总之,这篇文章还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

什么是Binder

1. 直观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个类,它继承了IBinder接口

2. 从IPC角度来说,Binder是Android中的一种跨进程通信方式,Binder还可以理解为一种虚拟的物理设备,它的设备驱动是/dev/binder,该通信方式在linux中没有

3. 从Android Framework角度来说,Binder是ServiceManager连接各种Manager(ActivityManager、WindowManager,etc)和相应ManagerService的桥梁

4. 从Android应用层来说,Binder是客户端和服务端进行通信的媒介,当你bindService的时候,服务端会返回一个包含了服务端业务调用的Binder对象,通过这个Binder对象,客户端就可以获取服务端提供的服务或者数据,这里的服务包括普通服务和基于AIDL的服务

为什么Android内核要使用Binder

Android中有大量的CS(Client-Server)应用方式,这就要求Android内部提供IPC方法,而linux所支持的进程通信方式有两个问题:性能和安全性。

目前linux支持的IPC包括传统的管道,System V IPC(消息队列/共享内存/信号量),以及socket,但只有socket支持Client-Server的通信方式,由于socket是一套通用的网络通信方式,其传输效率低下切有很大的开销,比如socket的连接建立过程和中断连接过程都是有一定开销的。消息队列和管道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即数据先从发送方缓存区拷贝到内核开辟的缓存区中,然后再从内核缓存区拷贝到接收方缓存区,至少有两次拷贝过程。共享内存虽然无需拷贝,但控制复杂,难以使用。

在安全性方面,Android作为一个开放式,拥有众多开发者的的平台,应用程序的来源广泛,确保智能终端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终端用户不希望从网上下载的程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偷窥隐私数据,连接无线网络,长期操作底层设备导致电池很快耗尽等等。传统IPC没有任何安全措施,完全依赖上层协议来确保。首先传统IPC的接收方无法获得对方进程可靠的UID/PID(用户ID/进程ID),从而无法鉴别对方身份。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故进程的UID是鉴别进程身份的重要标志。使用传统IPC只能由用户在数据包里填入UID/PID,但这样不可靠,容易被恶意程序利用。可靠的身份标记只有由IPC机制本身在内核中添加。其次传统IPC访问接入点是开放的,无法建立私有通道。比如命名管道的名称,system V的键值,socket的ip地址或文件名都是开放的,只要知道这些接入点的程序都可以和对端建立连接,不管怎样都无法阻止恶意程序通过猜测接收方地址获得连接。

基于以上原因,Android需要建立一套新的IPC机制来满足系统对通信方式,传输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这就是Binder。Binder基于 Client-Server通信模式,传输过程只需一次拷贝,为发送发添加UID/PID身份,既支持实名Binder也支持匿名Binder,安全性高。下图为Binder通信过程示例:

参考:

1. http://www.cnblogs.com/innost/archive/2011/01/09/1931456.html

2. http://disanji.net/2011/02/28/android-bnder-design/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存储 安全 Android开发
探索Android与iOS的隐私保护机制
在数字化时代,移动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隐私安全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将深入探讨Android和iOS两大主流操作系统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策略和实现方式,分析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
5月前
|
消息中间件 Android开发
Android Handler的使用方式以及其机制的简单介绍
Handler 是 Android 中实现线程间通信的重要机制,可传递任意两线程数据。常用场景包括子线程向主线程(UI 线程)传递结果,以及主线程向子线程发送消息。其核心涉及四个类:Handler(发送/接收消息)、Message(消息载体)、MessageQueue(消息队列)和 Looper(消息循环泵)。基本流程为:Handler 发送 Message 至 MessageQueue,Looper 从队列中按 FIFO 取出并处理。
163 0
|
1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146 2
|
11月前
|
Linux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与iOS的多任务处理机制
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Android和iOS各有千秋,尤其在多任务处理上展现出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实现。本文将深入剖析两大平台在后台管理、资源分配及用户体验方面的策略差异,揭示它们如何平衡性能与电池寿命,为用户带来流畅而高效的操作体验。通过对比分析,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各自系统的工作机制,还能为开发者优化应用提供参考。
|
12月前
|
存储 Linux Android开发
Android底层:通熟易懂分析binder:1.binder准备工作
本文详细介绍了Android Binder机制的准备工作,包括打开Binder驱动、内存映射(mmap)、启动Binder主线程等内容。通过分析系统调用和进程与驱动层的通信,解释了Binder如何实现进程间通信。文章还探讨了Binder主线程的启动流程及其在进程通信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Binder准备工作的调用时机和重要性。
Android底层:通熟易懂分析binder:1.binder准备工作
|
11月前
|
算法 Linux 调度
深入探索安卓系统的多任务处理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Android系统多任务处理机制的全面解析。我们将从Android操作系统的核心架构出发,探讨其如何管理多个应用程序的同时运行,包括进程调度、内存管理和电量优化等方面。通过深入分析,本文揭示了Android在处理多任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它如何通过创新的解决方案来提高用户体验和设备性能。
549 1
|
1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
1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Android面试高频知识点(2) 详解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
160 1
|
12月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探索安卓与iOS的隐私保护机制####
【10月更文挑战第15天】 本文深入剖析了安卓和iOS两大操作系统在隐私保护方面的策略与技术实现,旨在揭示两者如何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保障用户数据的安全与隐私。文章将逐一探讨各自的隐私控制功能、加密措施以及用户权限管理,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理解。 ####
547 1
|
12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Java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Looper+Message+MessageQueue)
395 2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