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八版)]第一章 概述(小节随堂测验+答案解析)

本文涉及的产品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迁移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MySQL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1个月
简介: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 第八版)]第一章 概述(小节随堂测验+答案解析)

练习

1.2 因特网概述

  • 1【单选题】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 A、internet
  • B、Internet
  • C、NSFNET
  • D、ARPANET
  • 2【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TCP/IP
  • B、局域网技术
  • C、远程通信技术
  • D、光纤技术

1.3 互联网的组成

  • 1【单选题】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 2【单选题】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信元交换
  • 3【单选题】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光交换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1【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2.0分)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 2【单选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2.0分)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D、服务器和工作站
  • 3【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2.0分)
  • A、网络的作用范围
  • B、网络的拓扑结构
  • C、网络的通信方式
  • D、网络的传输介质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1【单选题】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常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 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2【单选题】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常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 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3【单选题】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2.0分)
  • A、1Mbps
  • B、10Mbps
  • C、100Mbps
  • D、1Gbps
  • 4【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s
  • B、8s
  • C、8.4s
  • D、5μs
  • 5【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μs
  • B、5μs
  • C、8μs
  • D、16μs
  • 1【单选题】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分)
  • A、200000bit
  • B、400000bit
  • C、100000bit
  • D、800000bit
  • 2【单选题】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2.0分)
  • A、广域网链路
  • B、城域网链路
  • C、局域网链路
  • D、同步卫星链路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单选题】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2.0分)
  • A、4,5,6
  • B、5,6,7
  • C、7,4,5
  • D、7,6,5
  • 2【单选题】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网络层
  • 3【单选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4【单选题】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5【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2.0分)
  • A、OSI/RM体系结构
  • B、TCP/IP体系结构
  • C、原理体系结构
  • D、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6【单选题】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2.0分)
  • A、I、II
  • B、II、III
  • C、 I、III
  • D、II、IV
  • 1【单选题】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2.0分)
  • A、应用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物理层
  • 2【单选题】MAC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物理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 3【单选题】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网络接口层
  • B、网际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4【单选题】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运输层
  • 5【单选题】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1【单选题】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物理层
  • 2【单选题】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2.0分)
  • A、96.2%
  • B、94.3%
  • C、89.3%
  • D、87.7%
  • 1【单选题】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I.帧 II.比特 III.报文段 IV.分组(数据报)
  • A、 I、II、IV、III
  • B、II、I、IV、III
  • C、I、IV、II、III
  • D、III、IV、II、I
  • 2【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2.0分)
  •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 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 3【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2.0分)
  • A、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 B、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进程
  • C、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D、收发双方不同层次中的实体
  • 4【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2.0分)
  • A、实体
  • B、协议
  • C、服务
  • D、对等实体


答案解析

1.2 因特网概述

  • 1【单选题】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
  • A、internet
  • B、Internet
  • C、NSFNET
  • D、ARPANET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ARPANET1969年创建,ARPANET 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ARPANET 是互联网(因特网)的雏形,所以因特网的前身是1969年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
  • 2【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TCP/IP
  • B、局域网技术
  • C、远程通信技术
  • D、光纤技术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因特网的协议层次图如下图,其中TCP/IP位于核心部分,应用层的协议依赖运输层的TCP与UDP协议,TCP与UDP协议必须借助IP协议,网络接口层的数据向上层传输必须借助IP协议和TCP与UDP协议,所以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TCP/IP

1.3 互联网的组成

  • 1【单选题】在下列数据交换方式中,数据经过网络的传输延迟长而且是不固定的,不能用于语音数据传输的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虚电路交换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在报文交换中,交换的数据单元是报文。由于报文大小不固定,在交换结点中需要较大的存储空间,且报文经过中间结点的接收、存储和转发时间较长,所以报文交换的网络传输延迟长且不固定。由于网络传输延迟长且不固定,所以报文交换不能用于实时通信(如语音、视频等)。
  • 2【单选题】为了使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延最小,首选的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信元交换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传输时延是指数据在通信链路上的传输时间。电路交换虽然建立连接的时延较大,但在数据传输时是一直占据链路的,传输时延小,具有较好的实时性。电路交换建立通信链路后,发送的数据可以通过建立的链路直接到达终点,无需中间节点的处理,所以传输时延小
  • 3【单选题】因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2.0分)
  • A、电路交换
  • B、报文交换
  • C、分组交换
  • D、光交换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因特网(互联网)的前身是ARPANET,ARPANET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所以因特网的数据交换方式为分组交换。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 1【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2.0分)
  • A、执行计算机数据处理的软件模块
  • B、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C、多个处理器通过共享内存实现的紧耦合系统
  • D、用于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的分布式系统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与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 所以计算机网络可被理解为由自治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
  • 2【单选题】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2.0分)
  • A、局域网和广域网
  • B、本地计算机网和通信网
  • C、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D、服务器和工作站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互联网可以划分为以下两大块: (1)边缘部分(2)核心部分
  • 由于边缘部分主要用于进行不同计算机的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边缘部分又称为资源子网
  • 由于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连通性和交换,所以核心部分又称为通信子网
  • 所以,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组成是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 3【单选题】计算机网络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其划分的主要依据是(2.0分)
  • A、网络的作用范围
  • B、网络的拓扑结构
  • C、网络的通信方式
  • D、网络的传输介质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计算机网络按照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以及个人区域网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 1【单选题】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最小单位,可简记为b。字节Byte也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可简记为B,1 B = 8 bit。常用的数据量单位还有kB、MB、GB、TB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对于与字节相关的单位,k、M、G、T之间相差为210,所以k、M、G、T的数值为210,220,230,240
  • 2【单选题】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比特的速率也称为比特率或数据率,其最小单位为bps,常用单位还有kbps、Mbps、Gbps、Tbps等,其中k、M、G、T的数值为(2.0分)
  • A、103,106,109,1012
  • B、210,220,230,240
  • C、23,26,29,212
  • D、1010,1020,1030,1040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在通信邻域,单位间的转换与在计算机领域的不同,kbps、Mbps、Gbps、Tbps是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单位,k、M、G、T之间相差为103,所以k、M、G、T的数值为103,106,109,1012
  • 3【单选题】假设主机A和B之间的链路带宽为100Mbps,主机A的网卡速率为1Gbps,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为(2.0分)
  • A、1Mbps
  • B、10Mbps
  • C、100Mbps
  • D、1Gbps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由于计算机网络中不同主机进行数据交换,数据在进入主机向上传递给应用进程之前会先缓存在网卡的缓存区域中,由于网卡的缓存容量有限,若网卡的缓存满了,则剩余传输过来的数据会被丢弃,所以为了保证数据传输不出现由于接收端网卡缓存满了而出现丢包的情况,需要保证数据的传送速率在接收主机接收速率的最高范围内
  • 所以主机A给主机B发送数据的最高理论速率不能超过主机B的网卡速率,为10Mbps
  • 4【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0MB的数据块,链路带宽为10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s
  • B、8s
  • C、8.4s
  • D、5μs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发送时延是计算机将数据发送到传输链路上所需的时间,与数据块的大小和链路带宽有关,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无关
  • 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10 M B 10 M b / s = ( 10 × 2 20 × 8 ) b ( 10 × 1 0 6 ) b / s = 8.388608 s ≈ 8.4 s \frac{10MB}{10Mb/s} = \frac{(10 × 2^{20} × 8 )b}{(10 × 10^6)b/s} = 8.388608s ≈ 8.4s10Mb/s10MB=(10×106)b/s(10×220×8)b=8.388608s8.4s
  • 5【单选题】假设在某段链路上传输某个1B的数据,链路带宽为1Mb/s,信号传播速率为200000km/s,链路长度为1000 km,则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2.0分)
  • A、1μs
  • B、5μs
  • C、8μs
  • D、16μs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发送时延是计算机将数据发送到传输链路上所需的时间,与数据块的大小和链路带宽有关,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无关
  • 数据块的发送时延为:1 × 8 b 1 × 1 0 6 b / s = 8 × 1 0 − 6 s = 8 u s \frac{1 × 8b}{1 × 10^6b/s} = 8 × 10^{-6}s = 8us1×106b/s1×8b=8×106s=8us
  • 1【单选题】设某段链路的传播时延是20ms,带宽为20Mbit/s,则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分)
  • A、200000bit
  • B、400000bit
  • C、100000bit
  • D、800000bit
  • 正确答案: B
  • 时延带宽积是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
  • 传播时延与信号传播速率和链路长度相关
  • 该段链路的时延带宽积为:20 m s × 20 M b i t / s = 20 × 1 0 − 3 × 20 × 1 0 6 b i t = 4 × 1 0 5 20ms × 20Mbit/s = 20 × 10^{-3} × 20 × 10^{6} bit = 4 × 10^{5}20ms×20Mbit/s=20×103×20×106bit=4×105
  • 2【单选题】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2.0分)
  • A、广域网链路
  • B、城域网链路
  • C、局域网链路
  • D、同步卫星链路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卫星通信主要是利用电磁波进行传输,电磁波的传输速率为30万公里/秒 = 3 × 108 m/s,计算机网络链路的传输速率为2.0×108 m/s 左右,由于同步卫星位于36000公里的高空,地球赤道周长40076千米,一般计算机网络链路长度远小于这个距离,所以传播时延最大的链路是同步卫星链路

1.7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单选题】 OSI/RM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原理体系结构的分层数量分别为(2.0分)
  • A、4,5,6
  • B、5,6,7
  • C、7,4,5
  • D、7,6,5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2【单选题】在OSI/RM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相邻上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网络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3【单选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网际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4【单选题】在原理体系结构中,应用层的相邻下层为(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网络接口层
  • C、运输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5【单选题】因特网采用的网络体系结构是(2.0分)
  • A、OSI/RM体系结构
  • B、TCP/IP体系结构
  • C、原理体系结构
  • D、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由于OSI制定的太慢(制定周期太长),缺乏商业驱动力,协议实现过于复杂,运行效率低,层次划分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最后得到广泛使用的并不是法律上的国际标准OSI,而是非国际标准TCP/IP,TCP/IP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 6【单选题】TCP/IP体系结构中的网络接口层对应OSI/RM体系结构的I. 物理层 II. 数据链路层 III. 网络层 IV. 运输层(2.0分)
  • A、I、II
  • B、II、III
  • C、 I、III
  • D、II、IV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1【单选题】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进行传输的是(2.0分)
  • A、应用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物理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在物理层上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物理层负责将比特转换成电信号交给物理传输媒体进行传输
  • 2【单选题】MAC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物理层
  • B、网络层
  • C、数据链路层
  • D、应用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IEEE 802 委员会就把局域网的数据链路层拆成两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和媒体接入控制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层,MAC地址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子层中使用,MAC地址用于标识计算机网络中的网卡(适配器)。
  • 3【单选题】IP地址属于以下哪个层的范畴(2.0分)
  • A、网络接口层
  • B、网际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网络层使用IP协议,实现通信双方主机能够找到对方
  • 4【单选题】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网络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运输层的任务是负责向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实现通信的进程找到对方的进程,实现进程间基于网络通信
  • 5【单选题】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的是(2.0分)
  • A、物理层
  • B、数据链路层
  • C、应用层
  • D、运输层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应用进程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间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 1【单选题】在数据从源主机传送至目的主机的过程中,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2.0分)
  • A、数据链路层
  • B、会话层
  • C、应用层
  • D、物理层
  • 正确答案: D
  • 解析:
  • 2【单选题】假设五层协议原理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欲发送500B的数据(无拆分),除物理层和应用层外,其他各层在封装PDU时均引入20B的首部,数据链路层还要引入10B的尾部,则应用层数据传输效率约为(2.0分)
  • A、96.2%
  • B、94.3%
  • C、89.3%
  • D、87.7%
  • 正确答案: D
  • 答案解析:
  • 1【单选题】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的传输单位(或称协议数据单元PDU)分别是I.帧 II.比特 III.报文段 IV.分组(数据报)
  • A、 I、II、IV、III
  • B、II、I、IV、III
  • C、I、IV、II、III
  • D、III、IV、II、I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物理层实现比特的传输,物理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比特
  • 数据链路层将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节点间的链路上传送帧,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帧
  • 由于网络层使用IP协议,因此分组也叫IP数据报,简称为数据报,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为分组(数据报)
  • 运输层传输控制协议TCP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数据传输的单位为用户数据报
  • 2【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它之上的第N+1层的关系是(2.0分)
  • A、第N层为第N+1层提供服务
  • B、第N+1层将给从第N层接收的报文添加一个报头
  • 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
  • D、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协议
  •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3【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对等实体是指(2.0分)
  • A、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
  • B、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软件进程
  • C、收发双方相同层次中的实体
  • D、收发双方不同层次中的实体
  •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对等实体是指在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传输中收发双方位于相同层次中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实体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4【单选题】在OSI参考模型中,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逻辑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2.0分)
  • A、实体
  • B、协议
  • C、服务
  • D、对等实体
  • 正确答案: B
  • 解析: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相关文章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监控 安全
NTP网络子钟的技术架构与行业应用解析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时代,时间同步精度至关重要。西安同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专注时间频率领域,以“同步天下”品牌提供可靠解决方案。其明星产品SYN6109型NTP网络子钟基于网络时间协议,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广泛应用于考场、医院、智慧场景等领域。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产品通过权威认证,未来将结合5G、物联网等技术推动行业进步,引领精准时间管理新时代。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带你深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技术,从生物启发到数学原理,详解ResNet、注意力机制与模型优化,探索视觉智能的演进之路。
167 11
|
10天前
|
安全 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虚拟化
网络交换机分类与功能解析
接入交换机(ASW)连接终端设备,提供高密度端口与基础安全策略;二层交换机(LSW)基于MAC地址转发数据,构成局域网基础;汇聚交换机(DSW)聚合流量并实施VLAN路由、QoS等高级策略;核心交换机(CSW)作为网络骨干,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的高速转发能力;中间交换机(ISW)可指汇聚层设备或刀片服务器内交换模块。典型流量路径为:终端→ASW→DSW/ISW→CSW,分层架构提升网络扩展性与管理效率。(238字)
248 0
|
1月前
|
XML JSON JavaScript
从解决跨域CSOR衍生知识 Network 网络请求深度解析:从快递系统到请求王国-优雅草卓伊凡
从解决跨域CSOR衍生知识 Network 网络请求深度解析:从快递系统到请求王国-优雅草卓伊凡
64 0
从解决跨域CSOR衍生知识 Network 网络请求深度解析:从快递系统到请求王国-优雅草卓伊凡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深度解析: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宠物识别
宠物识别技术随着饲养规模扩大而兴起,传统手段存在局限性,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宠物识别技术应运而生。快瞳AI通过优化MobileNet-SSD架构、多尺度特征融合及动态网络剪枝等技术,实现高效精准识别。其在智能家居、宠物医疗和防走失领域展现广泛应用前景,为宠物管理带来智能化解决方案,推动行业迈向新高度。
|
3月前
|
开发者
鸿蒙仓颉语言开发教程:网络请求和数据解析
本文介绍了在仓颉开发语言中实现网络请求的方法,以购物应用的分类列表为例,详细讲解了从权限配置、发起请求到数据解析的全过程。通过示例代码,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如何在网络请求中处理数据并展示到页面上,减少开发中的摸索成本。
鸿蒙仓颉语言开发教程:网络请求和数据解析
|
4月前
|
网络架构
广播域与冲突域:解析网络技术中的复杂性。
总的来说,理解广播域和冲突域的概念可以使我们在设计或维护网络的过程中,更有效地管理通信流程,避免出现网络瓶颈,提成整体网络性能。就像是如何有效地运作一个市场,把每个人的需求和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配对,确保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每个人的需求都被满足。
93 11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的重排序方法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传统两阶段检索架构中,初始检索速度快但结果可能含噪声,重排序阶段通过强大语言模型提升精度,但仍面临复杂需求挑战
137 0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
4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Devops
Infoblox DDI (NIOS) 9.0 - DNS、DHCP 和 IPAM (DDI) 核心网络服务管理
Infoblox DDI (NIOS) 9.0 - DNS、DHCP 和 IPAM (DDI) 核心网络服务管理
137 4
|
5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5G
5G网络安全全解析——新机遇与潜在风险
5G网络安全全解析——新机遇与潜在风险
187 4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