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时代 看英特尔的云转型之路

简介:

智能互联时代已经到来,各领域巨头争相转型布局相关产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6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16)上,英特尔推出一系列创新的技术和产品,向云计算和智能互联设备转型,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是如何主动寻求变化的?看英特尔的变与不变之道。

从融合现实(MR)到无人驾驶,从5G到人工智能,以及首次亮相的 SoC FPGA 开发者论坛……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6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16)上,智能互联新时代的身影愈发清晰,并带来更大的想象和创新空间。英特尔推出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技术和产品,英特尔更加坚定地迈出转型的步伐,致力于成为一家驱动云计算和数以亿计的智能、互联计算设备的公司。

在这个过程中,英特尔主动寻求变化:提供整合平台,拓展计算疆界,把握智能互联时代的新机遇,与产业生态系统一起探寻新的增长点。但始终不变的是英特尔对技术创新满满的信心和执着的追求,以及不断加强与中国结成创新共同体的承诺。

提供整合平台,驱动开发者创新

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2016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IDF16)上,智能互联新时代的身影愈发清晰,并带来更大的想象和创新空间。

过去,许多人在英特尔和芯片之间划上等号。这是几十年来大家熟悉的模式、固有的思维,但同时也是英特尔面临的挑战。到2020年,将有500亿台智能互联的设备,诸如联网汽车每天将产生4 TB数据,一个联网工厂每天将创造超过1 PB的数据……云和数据中心、物联网、存储、FPGA 以及5G由此形成不断增长的良性循环,这一过程蕴藏着巨大机会,驱动着英特尔的转型发展,揭示了一个强大而充满活力的未来。

传统的PC业务之外,英特尔正借力不断增长的良性循环,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带给大家完全不同的精彩体验。英特尔注意到,目前的一些技术发展存在碎片化的特点,所以公司要把相关的技术整合起来形成平台:比如英特尔在 IDF16 上推出的交尔(Joule)模块,整合了英特尔的计算、实感技术等;此外还有 Euclid、Edison、Curie 等平台,它们帮助开发者和合作伙伴将创新的概念迅速变为现实,更好地推动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发展。英特尔与 ARM 开始合作,也正是基于整合技术、提供更好创新平台的目的。

拓展计算疆界,拥抱更广泛创新机遇

加入英特尔30余年,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的一个深刻感受是:英特尔对未来发展、产业方向、技术走势以及人们的使用习惯及需求,有非常独特的看法和眼光。当下,智能互联正在催生更广泛的创新,计算的疆界不断拓展,激发出更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正如英特尔在 IDF16 上所展示的,借助一整套下一代传感和数字化技术,融合现实带来体验物理和虚拟环境交互的全新方式;下一代英特尔至强融核处理器产品家族,为人工智能快速学习和反应提供了更为强大的计算能力;英特尔不断扩展的处理器产品线,再加上 FPGA 技术,能够更好地促进云与物联网之间的良性循环。

英特尔目前的转型在大环境上与以往有很大不同。产业大融合要求公司扩大合作,与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分享技术,然后一起开发出具体的应用,这包括硬件、软件还有服务。比如英特尔将在美国洛杉矶设立的科技体验实验室,通过开发和创建一系列虚拟现实和融合现实技术,不断探索音乐、体育、电影等领域内容生产和制作方面的全新可能。而在此前,公司为 NBA 提供 FreeD 视频360度回放技术,呈现了更为精彩绝伦的赛事;携手 Lady Gaga 将音乐与科技完美结合,在格莱美颁奖典礼上带来前所未有的视听盛宴……英特尔不断突破产业界限,与合作伙伴一起拥抱更多创新机遇。

夯实增值土壤,与中国结成创新共同体

根植中国30多年,英特尔持续践行与中国结成创新共同体的承诺。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英特尔的未来目标,与中国的长远创新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中,杨旭想特别强调增值,因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其关键就在于如何通过智能化技术实现增值。“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规划的提出,便是以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增值的路线图。英特尔也将以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推动相关战略规划的实施,满足中国长远发展的需要。

中国已是全球智能创新的中心,创新的速度、力度以及政策环境都是空前的,对全球产业有着巨大的推动、引导和验证作用。英特尔致力于与中国产业界协同创新,引领智能互联发展浪潮,带来全球性的独特创新,比如在机器人、精准医疗等领域。英特尔将为中国的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技术以及开发平台和工具,与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共建“众创空间”,举办创客大赛与创业峰会等活动,激发更大的创新活力。

创新一定是有风险的,甚至会失败。但是不创新肯定走向失败,因为不动就是等死 -- 这是杨旭特别认同的一句话。危机感是英特尔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英特尔处于同业领先的地位时,危机意识也从未离英特尔而去,而是一直驱使英特尔创新前行。

从技术着手,通过创新改变世界,英特尔努力成为跨越无数创新领域的技术创新驱动者。路在脚下,英特尔已经出发。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4月前
|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IDE
如何让 AI 成为你的编程搭档?一次真实重构告诉你答案
Cursor是一款面向开发者的智能代码编辑器,基于VS Code深度集成AI模型,支持自然语言编写代码、解释逻辑、重构和Bug查找。它提供Agent、Ask、Manual三种模式,具备模块级开发能力,能跨文件操作并主动学习代码库。但其效果依赖模型能力,对复杂跨应用任务仍有限。
如何让 AI 成为你的编程搭档?一次真实重构告诉你答案
|
3月前
|
监控 安全 生物认证
微信怎么一天加500人不限制呢?有没有方法
微信作为主流社交平台,为维护用户体验和防止营销骚扰,设置了严格的好友添加限制: 普通用户每日主动添加上限约20-30人
|
缓存 前端开发 Linux
哇塞!NPM 缓存竟成开发拦路虎?快来掌握清空秘籍,开启前端开发逆袭之旅!
【8月更文挑战第20天】NPM是前端开发中管理依赖的关键工具。有时需清空其缓存以解决版本不一致或包损坏等问题,确保使用最新依赖。可通过命令`npm cache clean --force`强制清空全部缓存,或手动删除各系统下的缓存文件夹。注意清空缓存可能延长后续安装时间,建议事先备份依赖或确保可重新安装。正确管理缓存有助于提升开发效率。
587 1
|
API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抖音视频,图集无水印直链解析免费API接口教程
该接口用于解析抖音视频和图集的无水印直链地址。请求地址为 `https://cn.apihz.cn/api/fun/douyin.php`,支持POST或GET请求。请求参数包括用户ID、用户KEY和视频或图集地址。返回参数包括状态码、信息提示、作者昵称、标题、视频地址、封面、图集和类型。示例请求和返回数据详见文档。
1722 1
|
10月前
|
存储 监控 容灾
社交软件红包技术解密(五):微信红包系统是如何实现高可用性的
本次分享介绍了微信红包后台系统的高可用实践经验,主要包括后台的 set 化设计、异步化设计、订单异地存储设计、存储层容灾设计与平行扩缩容等。听众可以了解到微信红包后台架构的设计细节,共同探讨高可用设计实践上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318 5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大语言模型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简称LLMs)是一类具有大量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它们在自然语言处理(NLP)领域中,通过处理大量的文本数据来学习语言模式、语法和语义,从而理解和生成人类语言。
2944 2
|
存储 Prometheus 监控
Prometheus 性能调优 - 什么是高基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Prometheus 性能调优 - 什么是高基数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
算法 C++
System Generator学习——将代码导入System Generator(三)
System Generator学习——将代码导入System Generator
493 2
[UE 虚幻引擎] DTLoadFbx 运行时加载FBX本地模型插件说明
该插件支持在运行时动态加载FBX模型,无需预先打包。通过新建Actor并添加DT Runtime Fbx Component,然后调用LoadFile函数加载模型路径(不支持动画)。加载时可选择是否创建碰撞体,该组件基于UProceduralMeshComponent,提供与PMC相似的设置。启用异步计算(Use Async Cooking)可加速碰撞体生成。
598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PyTorch
Model Inference
模型推理(Model Inference)是指使用已经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来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或分类的过程。模型推理是机器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利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新数据进行预测或分类,从而得到结果。
1068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