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打通JMM(Java内存模型)

简介: 一文打通JMM(Java内存模型)

Java内存模型概述

JMM(Java内存模型Java Memory Model,简称JMM)本身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并不真实存在它仅仅描述的是一组约定或规范,通过这组规范定义了程序中(尤其是多线程)各个变量的读写访问方式并决定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以及如何变成对另一个线程可见,关键技术点都是围绕多线程的原子性、可见性和有序性展开的。

原则:
它规定了在多线程环境下,不同线程之间共享的变量的可见性、有序性和原子性,以及线程之间的交流方式和对共享资源的访问规则。JMM原则对于保证多线程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能干嘛?
通过JMM来实现线程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
屏蔽各个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内存访问差异以实现让Java程序在各种平台下都能达到一致的内存访问效果。

JMM三大特性

可见性

可见性:是指当一个线程修改了某一个共享变量的值,其他线程是否能够立即知道该变更,JMM规定了所有的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中。

例如:如果一个变量被一个线程修改,那么其他线程能够立即看到变量的新值。在Java中,volatile关键字可以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原子性

原子性:指一个操作是不可打断的,即多线程环境下,操作不能被其他线程干扰

例如:在多线程中,如果一个变量被多个线程同时修改,那么就需要使用原子操作,保证所有线程的操作都可以顺利进行。Java中的AtomicInteger类就提供了原子性操作

有序性

有序性:对于一个线程的执行代码而言,我们总是习惯性认为代码的执行总是从上到下,有序执行。但为了提升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通常会对指令序列进行重新排序。Java规范规定JVM线程内部维持顺序化语义,即只要程序的最终结果与它顺序化执行的结果相等,那么指令的执行顺序可以与代码顺序不一致,此过程叫指令的重排序。所以有序性指的是指令重排序的禁止或支持,保证多线程执行有序性。

例如:如果一个线程修改了变量的值,并且后续的指令依赖于该变量的值,那么就需要保证指令的执行顺序。

第一个属于是编译器重排序,第二个第三个属于是处理器重排序。这些重排序可能会导致多线程程序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对于编译器,JMM的编译器重排序规则会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对于处理器重排序,JMM的处理器重排序规则则会要求Java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时,通过插入特定类型的内存屏障指令,通过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

JMM规范下,多线程对变量的读写过程

概述

由于JVM运行程序的实体是线程,而每个线程创建时JVM都会为其创建一个工作内存(有些地方称为栈空间),工作内存是每个线程的私有数据区域,而Java内存模型中规定所有变量都存储在主内存,主内存是共享内存区域,所有线程都可以访问,但线程对变量的操作(读取赋值等)必须在工作内存中进行首先要将变量从主内存拷贝到的线程自己的工作内存空间,然后对变量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再将变量写回主内存,不能直接操作主内存中的变量,各个线程中的工作内存中存储着主内存中的变量副本拷贝,因此不同的线程间无法访问对方的工作内存,线程间的通信(传值)必须通过主内存来完成。

JMM定义了线程和主内存之间的抽象关系:
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中(从硬件角度来说就是内存条)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工作内存,本地工作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用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从硬件角度来说就是CPU的缓存,比如寄存器、L1、L2、L3缓存等)

JVM和JMM?

java的内存模型与jvm的内存模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是两个不同的范围,java内存模型,涵盖了cpu,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jvm的内存模型只是一种对内存的物理划分而已,它只局限在内存,而且只局限在jvm的内存。

总结

我们定义的所有共享变量都储存在物理主内存中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工作内存,里面保存该线程使用到的变量的副本(主内存中该变量的一份拷贝)

线程对共享变量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先在线程自己的工作内存中进行后写回主内存,不能直接从主内存中读写(不能越级)

不同线程之间也无法直接访问其他线程的工作内存中的变量,线程间变量值的传递需要通过主内存来进行(同级不能相互访问)

happens-before原则

happens-before总原则

在JMM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界需要对另一个操作可见或者代码重排序,那么这两个操作之间必须存在happens-before(先行发生)原则。即逻辑上的先后关系。

先行发生原则说明
如果Java内存模型中所有的有序性都仅靠volatile和synchronized来完成,那么有很多操作都将会变得非常哕嗦,但是我们在编写Java并发代码的时候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我们没有时时、处处、次次,添加volatile和synchronized来完成程序,这是因为Java语言中JMM原则下有一个“先行发生”(Happens-Before)的原则限制和规矩,给你立好了规矩!

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它是判断数据是否存在竞争,线程是否安全的非常有用的手段。依赖这个原则,我们可以通过几条简单规则一 揽子解决并发环境下两个操作之间是否可能存在冲突的所有问题,而不需要陷入Java内存模型苦涩难懂的底层编译原理之中。

happens-before总原则:

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而且第一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两个操作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按照happens-before原则制定的顺序来执行。如果重排序之后的执行结果与按照happens-before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这种重排序并不非法。

happens-before8条原则

happens-before之8条:一个次序,一个锁,一个volatile,一个传递,三个线程,一个对象

1)次序规则:一个线程内,按照代码顺序,写在前面的操作先行发生于写在后面的操作。前一个操作的结果可以被后续的操作获取。

讲明白点就是前面一个操作把变量X赋值为1,那后面一个操作肯定能知道X已经变成了1。

2)锁定规则:一个unLock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这里的“后面”是指时间上的先后))对同一个锁的Iock操作;

3)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写操作先行发生于后面对这个变量的读操作,前面的写对后面的读是可见的,这里的“后面”同样是指时间上的先后。

4)传递规则:如果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B,而操作B又先行发生于操作C,则可以得出操作A先行发生于操作C;

5)线程启动规则(Thread Start Rule):Thread对象的start()方法先行发生于此线程的每一个动作

6)线程中断规则(Thread Interruption Rule):对线程interrupt()方法的调用先行发生于被中断线程的代码检测到中断事件的发生;

可以通过Thread.interrupted()检测到是否发生中断。也就是说你要先调用interrupt()方法设置过中断标志位,我才能检测到中断发生

7)线程终止规则(Thread Termination Rule):线程中的所有操作都先行发生于对此线程的终止检测,我们可以通过isAlive()等手段检测线程是否已经终止执行。

8)对象终结规则(Finalizer Rule):一个对象的初始化完成(构造函数执行结束)先行发生于它的finalize()方法的开始。对象没有完成初始化之前,是不能调用finalized()方法的。

总结

在Java语言里面,Happens-Before 的语义本质上是种可见性

A Happens-Before B意味着A发生过的事情对B来说是可见的,无论A事件和B事件是否发生在同一个线程里.

JMM的设计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面向我们程序员提供的,也就是happens-before规则,它通俗易懂的向我们程序员阐述了一一个强内存模型,我们只要理解happens-before规则,就可以编写并发安全的程序了。

另一部分是针对JVM实现的,为了尽可能少的对编译器和处理器做约束从而提高性能,JMM在不影响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对其不做要求,即允许优化重排序。我们只需要关注前者就好了r也就是理解happens-before规则即可,其它繁杂的内容有JMM规范结合操作系统给我们搞定,我们只写好代码即可。

代码案例解读

1. private int value;
2. 
3. public int getValue() {
4. return value;
5.     }
6. 
7. public void setValue() {
8.         ++value;
9.     }

假设存在线程A和B,线程A先(时间止的先后)调用了setValue(),然后线程B调用了同一个对象的getValue(),那么线程B收到的返回值是什么?

我们就这段简单的代码一次分析happens-before的规则 (规则5、6、7、8可以忽略, 因为他们和这段代码毫无关系) :由于两个方法是由不同的线程调用,不在同一个线程中,所以肯定不满足程序次序规则;两个方法都没有使用锁,所以不满足锁定规则;变量不是用volatile修饰的,所以volatile 变量规则不满足;传递规则肯定不满足;
所以我们无法通过happens-before原则推导出线程A happens-before线程B,虽然可以确认在时间上线程A优先线程B指定,但就是无法确认线程B获得的结果是什么,所以这段代码不是线程安全的。那么怎么修复这段代码呢?

把getter/setter方法都定义为synchronized方法

把value定义为valatile变量,由于setter方法对value的修改不依赖value的原值,满足volatile关键学使用场景


相关文章
|
3月前
|
Java 物联网 数据处理
Java Solon v3.2.0 史上最强性能优化版本发布 并发能力提升 700% 内存占用节省 50%
Java Solon v3.2.0 是一款性能卓越的后端开发框架,新版本并发性能提升700%,内存占用节省50%。本文将从核心特性(如事件驱动模型与内存优化)、技术方案示例(Web应用搭建与数据库集成)到实际应用案例(电商平台与物联网平台)全面解析其优势与使用方法。通过简单代码示例和真实场景展示,帮助开发者快速掌握并应用于项目中,大幅提升系统性能与资源利用率。
104 6
Java Solon v3.2.0 史上最强性能优化版本发布 并发能力提升 700% 内存占用节省 50%
|
3月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固态存储
说一说 Java 中的内存映射(mmap)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137 1
说一说 Java 中的内存映射(mmap)
|
3月前
|
缓存 监控 Cloud Native
Java Solon v3.2.0 高并发与低内存实战指南之解决方案优化
本文深入解析了Java Solon v3.2.0框架的实战应用,聚焦高并发与低内存消耗场景。通过响应式编程、云原生支持、内存优化等特性,结合API网关、数据库操作及分布式缓存实例,展示其在秒杀系统中的性能优势。文章还提供了Docker部署、监控方案及实际效果数据,助力开发者构建高效稳定的应用系统。代码示例详尽,适合希望提升系统性能的Java开发者参考。
148 4
Java Solon v3.2.0 高并发与低内存实战指南之解决方案优化
|
2月前
|
SQL 缓存 安全
深度理解 Java 内存模型:从并发基石到实践应用
本文深入解析 Java 内存模型(JMM),涵盖其在并发编程中的核心作用与实践应用。内容包括 JMM 解决的可见性、原子性和有序性问题,线程与内存的交互机制,volatile、synchronized 和 happens-before 等关键机制的使用,以及在单例模式、线程通信等场景中的实战案例。同时,还介绍了常见并发 Bug 的排查与解决方案,帮助开发者写出高效、线程安全的 Java 程序。
137 0
|
2月前
|
存储 Java
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
在HotSpot虚拟机中,Java对象的内存布局分为三部分:对象头(Header)、实例数据(Instance Data)和对齐填充(Padding)。对象头包含Mark Word、Class对象指针及数组长度;实例数据存储对象的实际字段内容;对齐填充用于确保对象大小为8字节的整数倍。
|
3月前
|
存储 Java
说一说 JAVA 内存模型与线程
我是小假 期待与你的下一次相遇 ~
|
3月前
|
存储 监控 Java
Java内存管理集合框架篇最佳实践技巧
本文深入探讨Java 17+时代集合框架的内存管理最佳实践,涵盖不可变集合、Stream API结合、并行处理等现代特性。通过实战案例展示大数据集优化效果,如分批处理与内存映射文件的应用。同时介绍VisualVM、jcmd等内存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总结六大集合内存优化原则,助你打造高性能Java应用。附代码资源链接供参考。
108 3
|
2月前
|
存储
阿里云轻量应用服务器收费标准价格表:200Mbps带宽、CPU内存及存储配置详解
阿里云香港轻量应用服务器,200Mbps带宽,免备案,支持多IP及国际线路,月租25元起,年付享8.5折优惠,适用于网站、应用等多种场景。
597 0
|
2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内存管理基础:数据结构的存储方式
数据结构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主要包括连续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连续存储如数组,数据元素按顺序连续存放,访问速度快但扩展性差;链式存储如链表,通过指针连接分散的节点,便于插入删除但访问效率低;索引存储通过索引表提高查找效率,常用于数据库系统;散列存储如哈希表,通过哈希函数实现快速存取,但需处理冲突。不同场景下应根据访问模式、数据规模和操作频率选择合适的存储结构,甚至结合多种方式以达到最优性能。掌握这些存储机制是构建高效程序和理解高级数据结构的基础。
19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