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通信的神奇之旅:解密Linux TCP网络协议栈的工作原理

简介: 深入探索Linux TCP网络协议栈的内部机制,揭开其背后的神秘面纱。通过对TCP协议在Linux系统中的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解析,了解到它是如何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拥塞控制和流量管理等关键功能的。从TCP协议栈的基本构建模块开始,逐步展示数据包在协议栈中的传递过程。通过剖析各个层级的功能模块,包括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我们将揭示每个模块的作用和相互配合的工作方式。同时,我们还将介绍TCP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断开过程,以及与之相关的握手机制、超时重传等关键技术。

一、TCP网络开发API

TCP,全称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1.1、TCP服务器调用的API

#include <sys/types.h>          /* See NOTES */
#include <sys/socket.h>

// 1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2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3
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 4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5
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6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7
int close(int fd);

// 8
int shutdown(int sockfd, int how);

1.2、TCP客户端调用的API

#include <sys/types.h>          /* See NOTES */
#include <sys/socket.h>

// 1
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 2
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3
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 4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5
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 6
int close(int fd);

// 7
int shutdown(int sockfd, int how);

1.3、API函数的作用

(1)int socket(int domain, int type, int protocol)
在文件系统中分配一个fd,并创建TCB数据结构。

(2)int bind(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为TCP的socket绑定本地IP地址和端口。

(3)int listen(int sockfd, int backlog)
将TCP置于LISTEN状态。

(4)int accept(int sockfd,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从全连接队列中取出一个节点,并分配一个fd。

(5)ssize_t recv(int sockfd,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在对应fd中,从读缓冲区中拷贝出数据。

(6)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len, int flags)
把fd对应的TCB数据拷贝到写缓冲区中。

(7)int close(int fd)
准备一个FIN包,放到写缓冲区,是否fd。

(8)int connect(int sockfd, const struct sockaddr *addr, socklen_t addrlen)
准备一个SYN包,交给协议栈发送出去,等待三次握手完成后才返回。

二、TCP的三个阶段

2.1 TCP建立连接

TCP连接的建立主要依靠socket()、bind()、listen()、connect()、accept()这几个函数。

2.1.1、TCP的三次握手

示意图:
image.png

三次握手在kernel协议栈中进行,那么三次握手是在哪几个函数中发送的呢?
第一次,由connect()函数触发 发起握手,也就是发送syn包到服务端;
第二次,在listen()之后accept()之前,服务器接收到syn包后发送syn&&ack包到客户端;
第三次,客户端发送ack包到服务端完成连接的建立。

TCP报头:

  0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Source Port                |        Destination Port        |
 +---------------------------------------------------------------+
|                        Sequence Number                            |
 +---------------------------------------------------------------+
|                        Acknowledgment Number                    |
 +-------+-----------+-+-+-+-+-+-+-------------------------------+
 | Header|   Reserve |U|A|P|R|S|F|            Window                |
 | Length|           |R|C|S|S|Y|I|                                |
 |       |           |G|K|H|T|N|N|                                |
 +-------------------------------+-------------------------------+
 |        Checksum                |        Urgent Pointer               |
 +---------------------------------------------------------------+
 |                            Option                                |
 +---------------------------------------------------------------+
 |                             Data                                |
  |                             ...                                |
 +---------------------------------------------------------------+
  • SYN:即synchronous,同步。
  • ACK:即acknowledgement,确认。
  • PSH:即push,推送。
  • FIN :即finish,结束。
  • RST:即reset,重置。
  • URG:即urgent,紧急。
  • Sequence Number:是数据包本身第一个字节的序列号。
  • Acknowledge Number:是期望对方继续发送的那个确认数据包的序列号其值一般为接收到的Sequence Number加1。

从报文中可以看出,SYN包最重要的是将SYN位设为1,设置Sequence Number;ACK包最重要的是将ACK位设为1,设置Acknowledgment Number。

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在三次握手中,Linux kener 协议栈会维护两个队列:半连接队列和全连接队列。
半连接队列(也叫SYN队列): 半连接队列在第一握手中,当客户端发送SYN包到服务端时,服务端的半连接队列会加入一个节点,表示此连接处于半连接状态。
全连接队列(也叫ACCEPT队列): 全连接队列在第三握手中,当客户端发送ACK包到服务端时,服务端会检查半连接队列中是否存在此连接节点(通过五元组进行查找),如果存在就将此连接节点加入全连接队列中;否则将抛弃此连接。

accpt()函数在三次握手完成后,从全连接队列中取出连接节点,为节点分配socket fd,返回到用户态。
那么,accept()函数如何知道全连接队列中有节点呢?
当三次握手完成后,全连接队列创建节点的同时会释放一个有连接接入的信号(single或信号量),这个信号决定了accept()函数是否可以从全连接队列中取节点;也决定epoll等IO多路复用器能不能检查这个连接fd是否可读。
在阻塞模式下,accept()函数一直等待信号,直到全连接队列中有节点才返回。
在非阻塞模式下,全连接队列为空accept()函数就返回-1,否则返回socket fd。

在listen()函数有,有一个backlog参数,这个参数表示的是全连接队列的大小还是半连接队列的大小呢?
随着TCP协议的不断迭代,backlog参数在不同的版本中代表的含义也不相同;它可以是半连接队列大小,也可以是全连接队列大小,也可以是半连接队列+全连接队列的大小总和。不过,效果不会有太大差异。目前版本中主要表示全连接队列的大小。

DDOS攻击:
根据三次握手原理,产生一种对服务器的攻击方式:DDOS攻击。所谓DDOS攻击,就是客户端伪造一些不存在的IP,一直发送SYN包,使服务器的半连接队列不断增大,当半连接队列的大小达到极限时,造成网络阻塞就会导致服务器无法再接受连接,从而使服务器奔溃。

2.1.2、TCP状态转换

TCP状态转换图:
image.png

(1)从状态转换图看出,LISTEN状态可以通过发送SYN和数据转换到SYN_SEND状态;也就是LISTEN状态可以发送数据。
(2)SYN_SEND状态可以收到SYN,并发送SYN和ACK转换到SYN_RECV状态;也就是两个设备可以互发SYN包,建立连接。

2.2 TCP传输数据

TCP传输数据主要依靠send()和recv()两个函数。
使用send()函数发送数据时,返回正数不一定代表发送成功。因为send()函数仅仅只是将数据拷贝到协议栈的写缓冲区,由协议栈发送;发送过程中会经过N个网关,可能存在丢包或链路断开导致未能发送到目的地。如果要知道数据是否发送成功,需要加上确认机制(ACK)。

2.2.1、传输控制块TCB

为了保证数据能正确分发,TCP使用一种TCB(传输控制块)的数据结构,把发送给不同设备的数据封装起来。这个TCB会存在整个TCP周期,知道断开连接。
一个TCB数据块包含数据发送双方对应的socket信息以及拥有存放数据的缓冲区。建立连接连接发送数据之前,通信双方必须做一个准备工作:分配内存建立TCB数据块。当双方准备好自己的socket和TCB数据结构后,就可以进入“三次握手”建立连接。

2.2.2、TCP分包

TCP分包就是要传输的数据很大,超出发送缓存区剩余空间,将会进行分包;待发送的数据大于最大报文长度,TCP在传输前将进行分包。
分包在应用程序的处理一般是发送循环send(),接收方循环recv()。

2.2.3、TCP粘包及解决方案

TCP粘包就是发送方发送的若干数据包到接收方接收时粘成一个包,从接收缓冲区看就是后数据包的头紧接着前数据包的尾。
常见解决方案:
(1)(推荐)应用层协议头前面添加包长度。分两次接收数据;第一次先接收包的长度,然后根据包的长度一次性读取或循环读取数据。
例如:

// ...
    ssize count=0;
    ssize size=0;
    while(count<tcpHdr->length)
    {
   
   
        size=recv(fd,buffer,buffersize,0);
        count+=size;
    }
// ...

(2)为每个包添加分隔符。在数据末尾添加分隔符,这会导致解数据可能需要有合包操作;因为分割数据包后,需要记录后一个数据包,用于与该包后面部分数据进行合并。

image.png

2.3 TCP四次挥手

断开连接是比建立连接和传输数据还复杂的一个过程,断开连接主要分为主动关闭和被动关闭两种。
四次挥手示意图:
image.png

需要注意的是,调用close()不是立即完成断开,而是关闭了数据传输,进入了四次挥手阶段,TCB数据结构还没有释放。四次挥手结束才真正把TCB释放。

根据四次挥手流程,可以思考一些问题:
(1)传输数据过程中,网线断了之后立刻连接,TCP如何知道?
网线掉线网卡会停止供电,再次连接后网卡恢复供电,网卡服务重启,网络连接重连。应用程序设计通过心跳包检测。
(2)服务器如何知道客户端是否宕机?
一样需要通过心跳包机制来检测。
(3)服务器如何甄别网络阻塞和宕机?
服务器发送心跳包时,不仅仅发一次,而是要发送多次的;如果是网络阻塞,那么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有回复信息;如果是宕机,无论多长时间都没有客户端的回复。
(4)如果出现大量的CLOSING状态,如何处理?
出现大量CLOSING状态,基本上业务上要处理的逻辑过多,导致一直在CLOSING状态;可以使用异步,将网络层和业务层分离,单独处理。
(5)四次挥手中,为什么存在TIME_WAIT状态?
防止没有LAST_ACK或LAST_ACK丢失,导致一直重发已经不存在的socket。

总结

需要掌握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过程,熟悉TCP状态转换。清楚什么是SYN包和ACK包。
(1)三次握手是 由客户端发起SYN,服务端收到SYN后发送SYN和ACK,客户端回复ACK;完成连接的建立。
(2)断开连接主要有主动断开和被动断开。
(3)四次挥手是 由发起方调用close(),同时发送FIN包;接收端接收到FIN包返回ACK包,接收端发送FIN包;发起方接收到FIN包返回ACK包;完成断开。
(4)理解TCP的状态转换图。LISTEN状态到SYN_RCVD状态和SYN_SEND状态,如何进入ESTABLISHED状态;四次挥手FIN_WAIT_1、FIN_WAIT_2、TIME_WAIT、CLOSING直接的转换,CLOSE_WAIT和LAST_ACK的处理等。
(5)理解API的底层原理,以及全连接队列和半连接队列。
(6)TCP的分包场景以及TCP粘包的处理方式。

TCP通信完整过程:
image.png

image.png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安全 Linux 网络安全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96 0
Nipper 3.9.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
6月前
|
安全 网络协议 Linux
Linux网络应用层协议展示:HTTP与HTTPS
此外,必须注意,从HTTP迁移到HTTPS是一项重要且必要的任务,因为这不仅关乎用户信息的安全,也有利于你的网站评级和粉丝的信心。在网络世界中,信息的安全就是一切,选择HTTPS,让您的网站更加安全,使您的用户满意,也使您感到满意。
192 18
|
6月前
|
Linux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使用Linux命令行接入无线网络Wi-Fi的示例。
现在,你已经使用命令行成功地连接到 Wi-Fi 网络了。这两个示例涵盖了用 `nmcli` 和 `wpa_supplicant` 连接无线网络的常见场景,让你能够不依赖图形化界面来完成这个任务。在日常使用中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能增强你对 Linux 系统的理解,帮助你更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
447 12
|
6月前
|
安全 Ubuntu Linux
Nipper 3.8.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Nipper 3.8.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214 0
Nipper 3.8.0 for Windows & Linux - 网络设备漏洞评估
|
8月前
|
网络协议 物联网
VB6网络通信软件上位机开发,TCP网络通信,读写数据并处理,完整源码下载
本文介绍使用VB6开发网络通信上位机客户端程序,涵盖Winsock控件的引入与使用,包括连接服务端、发送数据(如通过`Winsock1.SendData`方法)及接收数据(利用`Winsock1_DataArrival`事件)。代码实现TCP网络通信,可读写并处理16进制数据,适用于自动化和工业控制领域。提供完整源码下载,适合学习VB6网络程序开发。 下载链接:[完整源码](http://xzios.cn:86/WJGL/DownLoadDetial?Id=20)
315 12
|
2月前
|
Linux 应用服务中间件 Shell
二、Linux文本处理与文件操作核心命令
熟悉了Linux的基本“行走”后,就该拿起真正的“工具”干活了。用grep这个“放大镜”在文件里搜索内容,用find这个“探测器”在系统中寻找文件,再用tar把东西打包带走。最关键的是要学会使用管道符|,它像一条流水线,能把这些命令串联起来,让简单工具组合出强大的功能,比如 ps -ef | grep 'nginx' 就能快速找出nginx进程。
409 1
二、Linux文本处理与文件操作核心命令
|
2月前
|
Linux
linux命令—stat
`stat` 是 Linux 系统中用于查看文件或文件系统详细状态信息的命令。相比 `ls -l`,它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包括文件大小、权限、所有者、时间戳(最后访问、修改、状态变更时间)、inode 号、设备信息等。其常用选项包括 `-f` 查看文件系统状态、`-t` 以简洁格式输出、`-L` 跟踪符号链接,以及 `-c` 或 `--format` 自定义输出格式。通过这些选项,用户可以灵活获取所需信息,适用于系统调试、权限检查、磁盘管理等场景。
288 137
|
2月前
|
安全 Ubuntu Unix
一、初识 Linux 与基本命令
玩转Linux命令行,就像探索一座新城市。首先要熟悉它的“地图”,也就是/根目录下/etc(放配置)、/home(住家)这些核心区域。然后掌握几个“生存口令”:用ls看周围,cd去别处,mkdir建新房,cp/mv搬东西,再用cat或tail看文件内容。最后,别忘了随时按Tab键,它能帮你自动补全命令和路径,是提高效率的第一神器。
659 57
|
1月前
|
存储 安全 Linux
Linux卡在emergency mode怎么办?xfs_repair 命令轻松解决
Linux虚拟机遇紧急模式?别慌!多因磁盘挂载失败。本文教你通过日志定位问题,用`xfs_repair`等工具修复文件系统,三步快速恢复。掌握查日志、修磁盘、验重启,轻松应对紧急模式,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366 2
|
2月前
|
缓存 监控 Linux
Linux内存问题排查命令详解
Linux服务器卡顿?可能是内存问题。掌握free、vmstat、sar三大命令,快速排查内存使用情况。free查看实时内存,vmstat诊断系统整体性能瓶颈,sar实现长期监控,三者结合,高效定位并解决内存问题。
248 0
Linux内存问题排查命令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