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兵作战到合作共赢 智能交通进入提速期

简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5月14日在北京开幕,交通运输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主办主题为“互联互通走向繁荣”的设施联通高级别平行会议,200多位相关国家交通等基础设施领域主管部门部长级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和企业代表出席会议。在“一带一路”全面推进的关键节点,各方将坦诚交流、集思广益,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共商“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计。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2015年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超过70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达20%,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元,智能交通市场商机无限。

区域差异显著市场细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一线城市与二、三线城市对于智能交通的需求在显著上升的同时,表现差异化显著。

一线城市,比如北京、上海、深圳,前端交通监控设备、卡口电警、交通采集和诱导、交通信号等设备的部署趋向于饱和,未来的发展或将朝两个方向走。

第一,交通违章处罚、交通管理,往更加精细化更加人性化的方向发展。比如视频监控设备要有更加丰富的智能识别功能,如不系安全带检测、开发打手机检测、远光灯检测、违停检测等等;视频监控设备要有更加人性化的执法功能,如上高架道路不依次序通行执法、机动车不礼让行人执法、行人闯红灯执法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为提升一个城市内交通秩序,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服务的。

第二,数据整合,呈现大数据应用。比如日常出行,多数人会通过第三方的地图数据或现场诱导屏的红黄绿交通流显示,规划一条合理的出行路线,避免因交通拥堵而造成的时间浪费。而这其中,涉及到的智能交通技术就包括交通参量和交通事件采集、交通诱导、浮动车/GPS信息采集与交通数据管控等。

二三线城市,智能交通的主要发展在于大面积部署包含交通监控设备、卡口电警、交通采集和诱导、交通信号等的一整套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加要求集约化、高效化。比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展的不断推进,势必要大面积部署电子警察、违停电子警察等,以此规范和提高驾驶员的开车行为和安全意识。

政府政策支持资本投入

日前,国务院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发布,在诸多立法项目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引入社会资本(PPP)条例被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急需的项目”,PPP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简单来说,PPP泛指政府与社会资本为特定的项目建立起来的一种公私合作模式。常见的运作流程是: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组建特殊目的机构SPV (Special Purpose Vehicle),针对特定项目或资产,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合同,并由SPV负责项目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待特许经营期(一般来说至少10年以上)满后,SPV终结并将项目移交给政府。

近年来,安防企业纷纷加入智能交通领域,把安防方面的先进技术带入了整个智能交通市场,促使整个行业可持续良性发展。比如视频车辆检测算法的加入,在大部分项目已经能替代线圈和雷达检测,大大节省了项目实施和维护成本;又比如时下比较火热的深度学习算法引入,使车辆特征识别算法精确度进行非常大幅度的提升。使得类似车辆细分车型年款识别这种以前只能写于纸面的功能,有了落地的可能,而且准确度也会非常高。

随着PPP项目的大力推行,智能交通项目的运作从以前的单兵作战,向各领先技术企业各资本投资商联合集群作战方向发展,虽然项目越做越大,但反而投资价值越来越高,系统集成度越来越高,技术壁垒越来越少,这无疑为智能交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技术不断发展新品涌现

智能交通涉及领域相当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行业新品更是不断涌现,比如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电子车牌等。

新能源汽车对环境方面影响更深远,但无人自动驾驶汽车无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众所周知,智能交通的发展,必将要实现车联网,实现车与车直接通信,理想目标是交通零事故。比如一个十字路口,实现车车通信,精确判断每辆车之间的距离和速度信息,然后实现精准通行控制,提高通行效率,同时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故发生。实现这些的一个前提必要条件,那就是自动驾驶,只有自动驾驶才能实现精准控制。

电子车牌技术,是一个不得不提的新技术变更,它来源于无源RFID技术,通俗地讲就是给每个车发一个二代身份证(车牌为一代身份证),车辆加密信息都可以通过部署在路上的有许可证的基站读取出来。这种技术,可以应用到公安、环保、交通等多个领域。如果机读信息能与卡口设备的视读信息相关联,那么可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假套牌布控系统。

网约车、共享单车的出现,为智能交通平台管控方面带来很多机遇和需求。目前,共享单车的乱停乱放问题已是部分城市的顽疾,如果共享单车配备GPS信息,与智能交通管控平台的GIS地图实现联动和配合,那么就可以实现共享单车在规定区域停放才能落锁。与此同时,网约车、共享单车,会产生很多轨迹信息,对这些信息通过智能交通管控平台进行有效梳理,可以作为交通模拟态势的规划数据源。

智能交通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关领域,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扶持还是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都为智能交通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智能交通市场大有可为。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10天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stgreSQL 18 发布,快来 PolarDB 尝鲜!
PostgreSQL 18 发布,PolarDB for PostgreSQL 全面兼容。新版本支持异步I/O、UUIDv7、虚拟生成列、逻辑复制增强及OAuth认证,显著提升性能与安全。PolarDB-PG 18 支持存算分离架构,融合海量弹性存储与极致计算性能,搭配丰富插件生态,为企业提供高效、稳定、灵活的云数据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如虎添翼!
|
9天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Java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本文讲解 Prompt 基本概念与 10 个优化技巧,结合学术分析 AI 应用的需求分析、设计方案,介绍 Spring AI 中 ChatClient 及 Advisors 的使用。
408 130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二:Prompt 优化技巧与学术分析 AI 应用开发实现上下文联系多轮对话
|
3天前
|
存储 安全 前端开发
如何将加密和解密函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如何将加密和解密函数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197 138
|
9天前
|
人工智能 Java API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本文介绍AI大模型的核心概念、分类及开发者学习路径,重点讲解如何选择与接入大模型。项目基于Spring Boot,使用阿里云灵积模型(Qwen-Plus),对比SDK、HTTP、Spring AI和LangChain4j四种接入方式,助力开发者高效构建AI应用。
377 122
AI 超级智能体全栈项目阶段一:AI大模型概述、选型、项目初始化以及基于阿里云灵积模型 Qwen-Plus实现模型接入四种方式(SDK/HTTP/SpringAI/langchain4j)
|
3天前
|
存储 JSON 安全
加密和解密函数的具体实现代码
加密和解密函数的具体实现代码
197 136
|
21天前
|
弹性计算 关系型数据库 微服务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1355 8
|
8天前
|
监控 JavaScript Java
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反欺诈知识问答系统
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科技发展,网络欺诈频发,构建高效反欺诈平台成为迫切需求。本文基于Java、Vue.js、Spring Boot与MySQL技术,设计实现集欺诈识别、宣传教育、用户互动于一体的反欺诈系统,提升公众防范意识,助力企业合规与用户权益保护。
|
2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通义DeepResearch全面开源!同步分享可落地的高阶Agent构建方法论
通义研究团队开源发布通义 DeepResearch —— 首个在性能上可与 OpenAI DeepResearch 相媲美、并在多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取得领先表现的全开源 Web Agent。
1461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