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六种经典比较排序算法:代码实现全解析(上)

简介: Java中的六种经典比较排序算法:代码实现全解析

一、 前言

1.1 引入

排序算法是程序开发和计算机科学中常见的算法之一。排序算法可以对一个未排序的数据集合进行排序,使得数据集合中的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排序算法是算法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排序算法的效率影响着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1.2 目的

本文的目的是介绍常见的排序算法,并且通过代码示例演示它们的实现过程。本文会逐一介绍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六种排序算法,并对它们的原理、思路、代码实现及时间复杂度进行详细分析。最后通过性能比较实验,比较这些算法在不同数据规模下的耗时情况,从而得出各种算法的优劣。

二、 排序算法概述

2.1 什么是排序算法

排序算法是一种对数据集合进行排序的算法,按照某种顺序重新排列数据集合中的元素。排序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例如程序开发、数据库查询优化等。

2.2 排序算法分类

常见的排序算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1)比较排序:通过比较数据集合中元素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排序。比较排序算法包括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归并排序、快速排序等。

(2)非比较排序:不需要比较数据集合中元素的大小关系来进行排序,而是通过类似于哈希表的方式将数据集合中的元素进行分配。非比较排序算法包括计数排序、桶排序、基数排序等。

2.3 排序算法比较

不同的排序算法有不同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排序算法。下表列出了常见的排序算法,以及它们的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排序算法 平均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 最坏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度 排序稳定性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O(n^2) O(n) O(n^2) O(1) 稳定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O(n^2) O(n^2) O(n^2) O(1) 不稳定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O(n^2) O(n) O(n^2) O(1) 稳定
快速排序(Quick Sort) O(nlogn) O(nlogn) O(n^2) O(logn)~O(n) 不稳定
归并排序(Merge Sort) O(nlogn) O(nlogn) O(nlogn) O(n) 稳定
堆排序(Heap Sort) O(nlogn) O(nlogn) O(nlogn) O(1) 不稳定
计数排序(Counting Sort) O(n+k) O(n+k) O(n+k) O(k) 稳定
基数排序(Radix Sort) O(kn) O(kn) O(kn) O(n+k) 稳定

这些是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常常用来衡量算法的效率和实用性:

时间复杂度 含义
O(1) 常数时间复杂度
O(logn) 对数时间复杂度
O(n) 线性时间复杂度
O(nlogn) 线性对数时间复杂度
O(n^2) 平方时间复杂度
O(kn) 线性乘以常数时间复杂度
O(n+k) 线性加常数时间复杂度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1)冒泡排序、选择排序和插入排序虽然实现简单,但其时间复杂度都比较高,不适合处理大规模的数据集合。

(2)希尔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比较稳定,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排序算法。

(3)归并排序和快速排序都是基于分治思想的排序算法,它们的时间复杂度比较低,是处理大规模数据集合的不二选择。

三、 冒泡排序

3.1 原理与思想

冒泡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进行排序的数组,比较相邻两个元素的大小,如果前一个元素大于后一个元素,则交换它们的位置。这样一遍遍历下来,每次都将数组中最大的元素“冒泡”到最后面。如此操作,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

3.2 代码实现

下面是冒泡排序的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le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
        for (int j = 0; j < len - 1 - i; j++) {
            if (arr[j] > arr[j + 1]) {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3.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3查看 冒泡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因此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效率较低。具体来说,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 n*(n-1)/2 次比较和交换,而最优情况下则只需要执行 n-1 次比较和 0 次交换。在平均情况下,冒泡排序需要执行 n*(n-1)/4 次比较和交换。由于时间复杂度为 O(n^2),因此冒泡排序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排序问题,但由于其思想简单,实现容易,并且常常被用作教学用例,以帮助学生理解排序算法的基本原理。

四、 选择排序

4.1 原理与思想

选择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每次在待排序的数组中选取最小的元素,然后把它和数组的第一个元素交换位置,接着在剩下的元素中再选取最小的元素,放在已排好序的数组的最后面。如此操作,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

4.2 代码实现

public static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
    int le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len - 1; i++) {
        int minIndex = i;
        for (int j = i + 1; j < len; j++) {
            if (arr[j] < arr[minIndex]) {
                minIndex = j;
            }
        }
        int temp = arr[i];
        arr[i] = arr[minIndex];
        arr[minIndex] = temp;
    }
}

4.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3查看

选择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 O(n^2),因此与冒泡排序一样,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排序问题。具体来说,在平均情况下需要执行 n*(n-1)/2 次比较和 n-1 次交换。在最坏情况下,需要执行 n*(n-1)/2 次比较和 n-1 次交换。在最优情况下,也需要执行 n*(n-1)/2 次比较和 0 次交换。虽然时间复杂度比较高,但实现简单,不占用额外的内存空间。

五、 插入排序

5.1 原理与思想

插入排序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待排序的数组分为已排好序的部分和未排序的部分,从未排序的部分中取出一个元素插入到已排好序的部分中,使得插入后仍然有序。如此操作,直到所有元素都排列好位置。

5.2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Insertion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5, 2, 4, 6, 1, 3};
    insertionSort(arr);
    for (int i = 0; i < arr.length; i++) {
        System.out.print(arr[i] + " ");
    }
}
public static void insertionSort(int[] arr) {
    for (int i = 1; i < arr.length; i++) {
        int key = arr[i];
        int j = i - 1;
        while (j >= 0 && arr[j] > key) {
            arr[j + 1] = arr[j];
            j = j - 1;
        }
        arr[j + 1] = key;
    }
}
}

5.3 时间复杂度分析

时间复杂度的表示法的含义可以在2.3查看

对于插入排序,时间复杂度取决于需要进行排序的数据的数量以及数据的状态。最好情况下,当数据已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序时,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最坏情况下,当数据以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时,插入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由于插入排序在大多数情况下执行效率很高,因为它仅仅需要比较少量的元素。

目录
相关文章
|
10天前
|
IDE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Java 初学者学习路线(含代码示例)
本教程为Java初学者设计,涵盖基础语法、面向对象、集合、异常处理、文件操作、多线程、JDBC、Servlet及MyBatis等内容,每阶段配核心代码示例,强调动手实践,助你循序渐进掌握Java编程。
96 3
|
11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短视频推荐看似“读心”,实则依赖双塔推荐系统:用户塔与物品塔分别将行为与内容编码为向量,通过相似度匹配实现精准推送。本文解析其架构原理、技术实现与工程挑战,揭秘抖音等平台如何用AI抓住你的注意力。
185 7
从零构建短视频推荐系统:双塔算法架构解析与代码实现
|
13天前
|
安全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Spring Boot + Java 21:内存减少 60%,启动速度提高 30% — 零代码
通过调整三个JVM和Spring Boot配置开关,无需重写代码即可显著优化Java应用性能:内存减少60%,启动速度提升30%。适用于所有在JVM上运行API的生产团队,低成本实现高效能。
95 3
|
13天前
|
Java
怎么用Java 代码示例来展示继承的实现
本文通过Java代码示例展示继承机制:Animal为父类,Cat和Dog继承其属性与方法,并实现构造函数调用、方法重写与特有功能扩展,体现代码复用与多态特性。
54 4
|
14天前
|
Java
java入门代码示例
本文介绍Java入门基础,包含Hello World、变量类型、条件判断、循环及方法定义等核心语法示例,帮助初学者快速掌握Java编程基本结构与逻辑。
205 0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深度解析:0-1背包问题
0-1背包问题是经典的组合优化问题,目标是在给定物品重量和价值及背包容量限制下,选取物品使得总价值最大化且每个物品仅能被选一次。该问题通常采用动态规划方法解决,通过构建二维状态表dp[i][j]记录前i个物品在容量j时的最大价值,利用状态转移方程避免重复计算子问题,从而高效求解最优解。
244 1
|
22天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Java
贪心算法:部分背包问题深度解析
该Java代码基于贪心算法求解分数背包问题,通过按单位价值降序排序,优先装入高价值物品,并支持部分装入。核心包括冒泡排序优化、分阶段装入策略及精度控制,体现贪心选择性质,适用于可分割资源的最优化场景。
153 1
贪心算法:部分背包问题深度解析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粒子群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蒋星熠Jaxonic是一位深耕智能优化算法领域多年的技术探索者,专注于粒子群优化(PSO)算法的研究与应用。他深入剖析了PSO的数学模型、核心公式及实现方法,并通过大量实践验证了其在神经网络优化、工程设计等复杂问题上的卓越性能。本文全面展示了PSO的理论基础、改进策略与前沿发展方向,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技术指南。
粒子群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
2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算法
遗传算法模型深度解析与实战应用
摘要 遗传算法(GA)作为一种受生物进化启发的优化算法,在复杂问题求解中展现出独特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GA的核心理论、实现细节和应用经验。算法通过模拟自然选择机制,利用选择、交叉、变异三大操作在解空间中进行全局搜索。与梯度下降等传统方法相比,GA不依赖目标函数的连续性或可微性,特别适合处理离散优化、多目标优化等复杂问题。文中详细阐述了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设计、遗传操作实现等关键技术,并提供了Python代码实现示例。实践表明,GA的成功应用关键在于平衡探索与开发,通过精心调参维持种群多样性同时确保收敛效率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自动驾驶
154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
  • D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