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了,原来这就是4+1架构模型!

简介: 我懂了,原来这就是4+1架构模型!

大家好,我是飘渺。今天继续带来架构师之路系列文章。

之前我们讲架构描述的时候提到过,一个有效的架构描述需要做到以人为本,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展示不同的视点及视图。

那究竟需要从哪些视点入手,应该展示哪些视图?这是个问题。

于是,1995年,Philippe Kruchten 在《IEEE Software》上发表了题为 The 4+1 View Model of Architecture 的论文,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在这个论文中,首次提出了使用 4+1视图 来解决这个问题。


4+1 视图


“4+1视图” 从5个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架构,其中包括4个主视图和一个冗余的场景视图。4个主视图分别如下:

  • 逻辑视图(Logical View):主要是整个系统的抽象结构表述,关注系统提供最终用户的功能。
  • 进程视图(Process view):处理视图关注系统动态运行时,主要是进程以及相关的并发、同步、通信等问题。
  • 物理视图(Physical view ):定义软件到硬件的映射,反映架构的分布式特性。
  • 开发视图(Development View):定义在开发环境中软件的静态组织结构。

在进行架构设计时,架构的各个关注点够归结于以上4个视图,同时使用一个场景视图对它们进行解释和说明,就形成了第5个视图,也就是4+1架构模型中的1。

4+1模型

在设计架构时,会基于每个视图对系统进行独立分解,每种分解都是基于这个视图的关注点而进行的。基于每个视图的分解都会使用相同的方法和步骤,把系统分解成组件并维持组件间交互的关系。但是每个视图构成的组件类型各不相同,这些组件的类型源自视图分解的需求。


01 逻辑视图

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即系统给用户提供哪些服务;以及描述系统软件功能拆解后的组件关系、组件约束和边界,反映系统整体组成与系统如何构建的过程。

下面springcloud微服务的逻辑视图示例(仅部分),就描述了springcloud中各个功能组件。从这个图中,基本可以对springcloud有一个大颗粒度的了解。

springcloud微服务的逻辑视图


02 物理视图

开发出的软件系统,最终是要运行在物理或软件环境上。物理环境可能是服务器、PC机、移动终端等物理设备;软件环境可以是虚拟机、容器、进程或线程。部署视图就是对这个部署信息进行描述。在UML中通常由部署图表示。

物理视图


03 进程视图

处理视图,又称过程视图、运行视图。用于描述系统软件组件之间的通信时序,数据的输入输出。在UML中通常由时序图和流程图表示,如下图所示:

进程视图


04 开发视图

开发视图关注的是架构如何指导开发流程,在这个视图中,软件系统会被分解成小的子程序或软件包,并为每个子程序或软件包定义接口。系统设计人员会根据这些分解的子程序和软件包分配工作内容。

DDD分层视图


05 场景视图

场景视图是4+1架构模型中最重要的视图,其他4个视图都是以场景视图为核心的。它用于描述系统的参与者与功能用例间的关系,反映系统的最终需求和交互设计。在UML中通常由用例图表示:

场景视图


小结


上面我们详细介绍了4+1架构模型,但是在公司实际架构活动中往往都是会自定义一套符合公司架构标准的架构设计模板,然后根据特定项目进行裁剪或补充,那我们为什么不直接使用上面提到的4+1架构模型进行架构设计呢?

个人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系统复杂度增加:1995年提出4+1架构模型时系统大部分还是单体系统,现在基本是分布式系统的天下。4+1模型中的核心视图场景视图无法描述清楚整体业务。
  2. 绑定UML图:4+1视图大部分绑定的是UML元素,颜值即正义,已经不符合今天的审美要求了。
  3. 理解困难:4+1视图的逻辑视图、开发视图、处理视图比较容易混淆。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存储 BI Shell
Doris基础-架构、数据模型、数据划分
Apache Doris 是一款高性能、实时分析型数据库,基于MPP架构,支持高并发查询与复杂分析。其前身是百度的Palo项目,现为Apache顶级项目。Doris适用于报表分析、数据仓库构建、日志检索等场景,具备存算一体与存算分离两种架构,灵活适应不同业务需求。它提供主键、明细和聚合三种数据模型,便于高效处理更新、存储与统计汇总操作,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分析领域。
349 2
|
4月前
|
人工智能 负载均衡 API
长连接网关技术专题(十二):大模型时代多模型AI网关的架构设计与实现
随着 AI 技术快速发展,业务对 AI 能力的渴求日益增长。当 AI 服务面对处理大规模请求和高并发流量时,AI 网关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AI 服务通常涉及大量的计算任务和设备资源占用,此时需要一个 AI 网关负责协调这些请求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与高效性。因此,与传统微服务架构类似,我们将相关 API 管理的功能(如流量控制、用户鉴权、配额计费、负载均衡、API 路由等)集中放置在 AI 网关层,可以降低系统整体复杂度并提升可维护性。 本文要分享的是B站在大模型时代基于多模型AI的网关架构设计和实践总结,希望能带给你启发。
320 4
|
4月前
|
人工智能 缓存 自然语言处理
Bolt DIY架构揭秘:从模型初始化到响应生成的技术之旅
在使用Bolt DIY或类似的AI对话应用时,你是否曾好奇过从输入提示词到获得回答的整个过程是如何运作的?当你点击发送按钮那一刻,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本文将揭开这一过程的神秘面纱,深入浅出地解析AI对话系统的核心技术架构。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文件存储
Llama Nemotron:英伟达开源基于Llama架构优化的推理模型,253B参数持平DeepSeek R1!
NVIDIA推出的Llama Nemotron系列推理模型,基于Llama架构优化,包含Nano/Super/Ultra三款,在数学推理、编程和工具调用等任务中展现卓越性能。
162 5
Llama Nemotron:英伟达开源基于Llama架构优化的推理模型,253B参数持平DeepSeek R1!
|
5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网络安全
基于PAI+专属网关+私网连接:构建全链路Deepseek云上私有化部署与模型调用架构
本文介绍了阿里云通过PAI+专属网关+私网连接方案,帮助企业实现DeepSeek-R1模型的私有化部署。方案解决了算力成本高、资源紧张、部署复杂和数据安全等问题,支持全链路零公网暴露及全球低延迟算力网络,最终实现技术可控、成本优化与安全可靠的AI部署路径,满足企业全球化业务需求。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计算机视觉 iOS开发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 CVPR-2024 RepViT 轻量级的Vision Transformers架构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 CVPR-2024 RepViT 轻量级的Vision Transformers架构
359 0
RT-DETR改进策略【模型轻量化】| 替换骨干网络 CVPR-2024 RepViT 轻量级的Vision Transformers架构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技术演进综述:从模块化架构到原生推理能力的综合分析
该研究系统梳理了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LMRMs)的技术发展,从早期模块化架构到统一的语言中心框架,提出原生LMRMs(N-LMRMs)的前沿概念。论文划分三个技术演进阶段及一个前瞻性范式,深入探讨关键挑战与评估基准,为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中的稳健AI系统提供理论框架。未来方向聚焦全模态泛化、深度推理与智能体行为,推动跨模态融合与自主交互能力的发展。
270 13
大型多模态推理模型技术演进综述:从模块化架构到原生推理能力的综合分析
|
5月前
|
人工智能 JavaScript 开发工具
MCP详解:背景、架构与应用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是由Anthropic提出的开源标准,旨在解决大语言模型与外部数据源和工具集成的难题。作为AI领域的“USB-C接口”,MCP通过标准化、双向通信通道连接模型与外部服务,支持资源访问、工具调用及提示模板交互。其架构基于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提供Python、TypeScript等多语言SDK,方便开发者快速构建服务。MCP已广泛应用于文件系统、数据库、网页浏览等领域,并被阿里云百炼平台引入,助力快速搭建智能助手。未来,MCP有望成为连接大模型与现实世界的通用标准,推动AI生态繁荣发展。
4861 66
|
3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Google揭秘Agent架构三大核心:工具、模型与编排层实战指南
本文为Google发布的Agent白皮书全文翻译。本文揭示了智能体如何突破传统AI边界,通过模型、工具与编排层的三位一体架构,实现自主推理与现实交互。它不仅详解了ReAct、思维树等认知框架的运作逻辑,更通过航班预订、旅行规划等案例,展示了智能体如何调用Extensions、Functions和Data Stores,将抽象指令转化为真实世界操作。文中提出的“智能体链式组合”概念,预示了未来多智能体协作解决复杂问题的革命性潜力——这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AI赋能产业的范式颠覆。
1114 1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超越 DeepSeek-R1!Seed-Thinking-v1.5:字节跳动开源MoE架构推理模型,200B总参数仅激活20B,推理效率提升5倍
字节跳动推出的200B参数混合专家模型,在AIME/Codeforces/GPQA等基准测试中实现多项突破,采用强化学习框架与流式推理系统,支持7大领域复杂推理任务。
302 13
超越 DeepSeek-R1!Seed-Thinking-v1.5:字节跳动开源MoE架构推理模型,200B总参数仅激活20B,推理效率提升5倍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