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研究团队测试73GHz毫米波传输10公里

简介:

编者按:如果你知道“光速=频率x波长”这个公式,就不难理解更高频率的频段只能传递很短的距离。目前4G采用的是特高频段,而随着5G的发展,要想获得更高的速度,就得往超高频或更高的频段发展。而日前纽约大学将在传输距离上达到了10公里,这可谓是一个技术上的大突破。

在8月份,一群纽约大学的学生就载着一卡车设备驱车10小时,赶到维吉尼亚州西南部进行5G网络的测试。他们当时在教授Ted Rappaort的门廊上立起了一个信号发射器,并向着地平线的方向投射过去。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这群学生驱车前往周围的小山,找到了36个合适的测试点。要在这种乡村小路上找到宽敞的停车位并非易事,但他们还是办到了,并在这些测试点上安置了接收毫米波的装置。

让他们感到高兴的是,团队发现即使在发射点和接收点的直线距离上有树林或小山坡阻挡,但毫米波依然能够在农村地区传递10公里以上

在73GHz的频段,有14个监测点能毫无压力地收到直线距离10.8千米的信号,而如果有着枝繁叶茂的树林遮挡,有17个接收器依然能捕获10.6千米之外的信号。

Rappaport对这一结果表示很惊讶,“我从没想过在信号能在数十毫米级别的水平传递这么长距离。原来我的目标是视线可及的数公里远,但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10千米的目标。”

今年6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开放了用于5G网络的11GHz频谱,而6GHz以下的中低频段则一直是日本研发的重点目标。本次试验主要采用的是极高频段的73GHz。

Rappaport表示,他们的这一实验结果能够广泛应用于农村,或是大型的蜂窝基站。目前毫米波通常用于固定的无线宽带,但从未用于蜂窝网络方面。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无线通讯专家Robert Heath认为纽约大学的实验打开了5G网络研究的另一扇门,“很多人不把农村地区的5G网络覆盖考虑在内,并错误地对高频频谱进行限制。”

此前,Rappaport曾尝试在纽约城区内使用28GHz与73GHz的毫米波,在有建筑阻挡的情况下,成功实现200米距离以上的通信。

由于毫米波非常容易衰减,且无法穿透窗户与建筑,许多人一度认为毫米波无法应用于移动通信网络,因为频率已经接近红外线,信道太直,不易在移动时对准,但是Rappaport的试验成功反驳了这一点。

虽然这一实验结果并不等于毫米波就一定能顺利普及农村,但团队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成功的尝试。Rappaport有一种强烈的预感:他认为毫米波很快就会实现商业化。

当然,这一想法也很快遭到质疑。加州大学领导无线研究团队的电气和计算机工程教授Gabriel Rebeiz指出,纽约大学的试验都是在晴天进行,但雨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在73GHz的频段,雨天所能传递的信号强度每公里就会减弱100倍。与此同时他表示,如果是28GHz,信号衰减的情况就会好很多,每10公里只会减弱6-10倍。Rebeiz认为毫米波最终将在城市里发挥功用,而不是在农村里。

纽约大学研究无线工程的博士生George R. Mac Cartney Jr.则认为只要技术靠谱,毫米波在未来五到十年能在农村蜂窝网络中普及。但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信号是否能顺利传递到用户的通信系统上。发射器的毫米波信号会经历多重反射才会抵达接收器,这还需要将毫米波以定向波束形式发射才能实现通信的目的。

纽约大学团队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经根据实验收集的毫米波段数据,参照3GPP协议制定了毫米波在农村地区的模拟传播模型,目前他的研究成果在计算机通信协会主办的MobiComconference上发表,详情可参考此网址。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安全 测试技术
测试团队的一次复盘实践
测试团队的一次复盘实践
374 0
|
算法
m基于OFDM+QPSK和LDPC编译码以及MMSE信道估计的无线图像传输matlab仿真,输出误码率,并用图片进行测试
MATLAB2022a仿真实现了无线图像传输的算法,包括OFDM、QPSK调制、LDPC编码和MMSE信道估计。OFDM抗频率选择性衰落,QPSK用相位表示二进制,LDPC码用于前向纠错,MMSE估计信道响应。算法流程涉及编码、调制、信道估计、均衡、解码和图像重建。MATLAB代码展示了从串行数据到OFDM信号的生成,经过信道模型、噪声添加,再到接收端的信道估计和解码过程,最终计算误码率。
201 1
|
安全 Java 测试技术
带你读《2022技术人的百宝黑皮书》——大淘宝用户平台技术团队单元测试建设(1)
带你读《2022技术人的百宝黑皮书》——大淘宝用户平台技术团队单元测试建设(1)
252 0
|
11月前
|
安全 测试技术
北大李戈团队提出大模型单测生成新方法,显著提升代码测试覆盖率
【10月更文挑战第1天】北京大学李戈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名为“统一生成测试”的创新方法,有效提升了大模型如GPT-2和GPT-3在单一测试中的代码生成覆盖率,分别从56%提升至72%和从61%提升至78%。这种方法结合了模糊测试、变异测试和生成对抗网络等多种技术,克服了传统测试方法的局限性,在大模型测试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然而,该方法的实现复杂度较高且实际应用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论文可从此链接下载:【https://drive.weixin.qq.com/s?k=ACAAewd0AA48Z2kXrJ】
227 1
|
12月前
|
人工智能 测试技术 开发者
北大李戈团队提出大模型单测生成新方法,显著提升代码测试覆盖率
【9月更文挑战第27天】北京大学李戈团队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提出HITS新方法,通过将待测方法分解为多个切片并利用大型语言模型逐个生成测试用例,显著提升代码测试覆盖率,尤其在处理复杂方法时效果显著,为软件开发和测试领域带来新希望。尽管存在一定局限性,HITS仍展示了巨大潜力,未来有望克服限制,推动软件测试领域的创新发展。论文详情见【https://www.arxiv.org/pdf/2408.11324】。
481 6
|
9月前
|
数据采集 人工智能 自动驾驶
VSI-Bench:李飞飞谢赛宁团队推出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VSI-Bench是由李飞飞和谢赛宁团队推出的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型语言模型(MLLMs)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该基准测试集包含超过5000个问题-答案对,覆盖近290个真实室内场景视频,涉及多种环境,能够系统地测试和提高MLLMs在视觉空间智能方面的表现。
288 16
VSI-Bench:李飞飞谢赛宁团队推出视觉空间智能基准测试集,旨在评估多模态大语言模型在空间认知和理解方面的能力
|
9月前
|
算法 数据挖掘 测试技术
犬类癌症检测(CANDiD)研究:使用独立测试集对1000多只犬进行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多癌种早期检测"液体活检"血液测试的临床验证
这项研究首次在大规模独立测试集上验证了基于NGS的液体活检在犬类多癌种检测中的应用。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无创癌症筛查和辅助诊断工具。通过早期发现癌症,有望改善犬类癌症的诊断和管理模式。
146 12
|
11月前
|
弹性计算 网络协议 Linux
云服务器评估迁移时间与测试传输速度
云服务器评估迁移时间与测试传输速度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m基于OFDM+QPSK和DNN深度学习信道估计的无线图像传输matlab仿真,输出误码率曲线,并用实际图片进行测试
m基于OFDM+QPSK和DNN深度学习信道估计的无线图像传输matlab仿真,输出误码率曲线,并用实际图片进行测试
517 0
分享一份 .NET Core 简单的自带日志系统配置,平时做一些测试或个人代码研究,用它就可以了
分享一份 .NET Core 简单的自带日志系统配置,平时做一些测试或个人代码研究,用它就可以了
17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