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行业技术服务白皮书》——三、泛娱乐典型业务架构与场景——3.2 游戏类泛娱乐——3.2.2 游戏泛娱乐技术服务(10)

简介: 《泛娱乐行业技术服务白皮书》——三、泛娱乐典型业务架构与场景——3.2 游戏类泛娱乐——3.2.2 游戏泛娱乐技术服务(10)

《泛娱乐行业技术服务白皮书》——三、泛娱乐典型业务架构与场景——3.2   游戏类泛娱乐——3.2.2 游戏泛娱乐技术服务(9)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30984?groupCode=supportservice



3.2.2.3.5 验证思路


•黑屏与TDR验证

了解完基础概念,这一点也是本次解决黑屏最重要的一点,如图2所示,驱动的 兼容性是否有问题,这一点其实在专项介入早期就已经发现客户在使用解码、编码接 口上用了较为老旧的NVFBC接口(NVFBC接口是NVIDIA提供的相关渲染接口,  是厂 商提供的特定功能接口,具体可点击链接查看,偏视频渲染领域),而在最新的Win - dows Server 2012+开始NV明确表示了不再支持。客户使用FBC接口方式也从客户的 业务日志中有所发现

 

image.png


其次,在客户反馈的黑屏时间段里存在大量的TDR:

 

image.png

事件管理器中类型为Warning的Display事件,EventID为4101,所以接下来的排 查重点就聚焦在:

TDR与黑屏是否有直接关系

DDA与FBC是否为黑屏的突破点

TDR Delay验证


验证第一个问题并不困难,通过对比没有黑屏的机器可以明确的看到没有TDR信 息,同时客户自身采集的逻辑也包含了TDR数量的检测,在TDR数量少的情况下同等 黑屏次数也很少,所以第一个问题基本得到验证,在第一part的图里也可以看到关于 云游戏底层的IaaS逻辑是这样的:

 

image.png


 当出现TDR时,意味着两种可能性,预期内的可能性是当时游戏负载较高,导致 显卡响应不过来了,在3A类型的游戏大作中渲染超2s的情况不算多见,但是也会 有,量级一般可控,量级大到导致黑屏的确实少见,而另外一种预期外的可能就是在 运行时遇到了驱动级或者不可用的函数导致等待不到GPU控制器的回复产生的超 时,为了验证这个理论,我们与GPU研发讨论后,进行了TDR Delay验证,即把TDR

的阈值从2s调整为10s,可以参考以下指引:


image.png


•切换DDA验证

调整TDRDelay后发现黑屏次数确实有两位数的下降,但总量依旧是在千级别, 证明了客户业务确实存在TDR预期内的问题,但是不是黑屏的主因,很可能是因为预 期外问题导致这些预期内的问题被放大,那么做了这个实验后就基本确认TDR问题聚 焦在预期外问题,预期外问题刚好与排查重点2有重合,因为DDA与FBC模式且好是 驱动层面中Rendering阶段核心的接口因素,基于此,我们开始了第二轮实验:对接

 

口进行切换,从FBC切换成DDA观察,非常有幸的是,本来我们都准备拉齐研发资 源帮客户做好切换的相关测试与验证,没想到客户集成了切换模式,切换成DDA成 本很低,所以仅用时1天就完成了50%量从FBC切换DDA的操作,下图是完成后观察 两天的结果,可以看到相对于FBC无论是次数还是发生频率都大幅下降了,基本上证 明FBC为核心问题,而TDR为判断该问题是否解决的标志:


image.png



《泛娱乐行业技术服务白皮书》——三、泛娱乐典型业务架构与场景——3.2   游戏类泛娱乐——3.2.2 游戏泛娱乐技术服务(11) https://developer.aliyun.com/article/1230982?groupCode=supportservice

相关文章
|
17天前
|
运维 Oracle 容灾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Oracle dataguard 容灾技术实战(笔记),教你一种更清晰的Linux运维架构
|
2天前
|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MySQL
高可用数据库架构:互备(Multi-Master)技术详解
本文介绍了分布式系统中的互备(Multi-Master)机制,特别是在高可用数据库系统中的应用。互备机制超越了传统的主从复制,允许每个Master节点同时进行读写操作并互相同步数据,以提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文章探讨了主从复制与互备模式的区别,以及互备模式的数据同步和冲突解决策略。还以MySQL的双主复制和MongoDB的副本集为例,展示了MM模式在数据库高可用性中的实践。最后,强调了互备在未来分布式系统中的重要性。
15 7
|
2天前
|
资源调度 运维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技术之无服务器技术
当这些BaaS云服务日趋完善时,无服务器技术(Serverless)因为屏蔽了服务器的各种运维复杂度,让开发人员可以将更多精力用于业务逻辑设计与实现,而逐渐成为云原生主流技术之一。
11 5
|
2天前
|
运维 负载均衡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技术之云原生微服务
微服务模式将后端单体应用拆分为松耦合的多个子应用,每个子应用负责一组子功能。这些子应用称为“微服务”,多个“微服务”共同形成了一个物理独立但逻辑完整的分布式微服务体系。这些微服务相对独立,通过解耦研发、测试与部署流程,提高整体迭代效率。此外,微服务模式通过分布式架构将应用水平扩展和冗余部署,从根本上解决了单体应用在拓展性和稳定性上存在的先天架构缺陷。但也要注意到微服务模型也面临着分布式系统的典型挑战:如何高效调用远程方法、如何实现可靠的系统容量预估、如何建立负载均衡体系、如何面向松耦合系统进行集成测试、如何面向大规模复杂关联应用的部署与运维。
15 4
|
2天前
|
Kubernetes 负载均衡 Cloud Native
云原生架构之容器技术
容器作为标准化软件单元,它将应用及其所有依赖项打包,使应用不再受环境限制,在不同计算环境间快速、可靠地运行。
18 9
|
3天前
|
Cloud Native 物联网 持续交付
未来科技浪潮: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创新云原生技术:重塑IT架构的未来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兴技术如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等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揭示它们如何相互融合,共同塑造一个智能化、互联的未来世界。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本文深入探讨了云原生技术的兴起及其对传统IT架构的颠覆性影响。通过分析云原生的核心概念,如微服务、容器化、以及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文章揭示了这些技术如何促进更高效、灵活和可扩展的软件开发实践。同时,本文还讨论了企业在采用云原生技术时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展望了云原生技术在未来IT领域的发展趋势。
|
3天前
|
运维 监控 Cloud Native
云原生技术:重塑企业IT架构的未来
【5月更文挑战第31天】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云原生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IT架构转型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将深入探讨云原生技术的核心概念、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云原生技术的价值和潜力。
|
4天前
|
消息中间件 弹性计算 监控
【Serverless架构组成及优势适用场景】
Serverless的弹性伸缩、按需计费、无状态等特性使得开发者能够更加专注于业务逻辑,摆脱繁琐的服务器管理。它的优势在于灵活应对突发性工作负载、降低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尤其在事件驱动、微服务、后端API等场景中表现出色。虽然Serverless仍然在不断发展,但其已经在云计算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成为当今应用开发的热门选择。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有理由期待Serverless将继续推动应用开发的创新,为我们构建更加高效、可靠的应用提供更多可能。
|
4天前
|
项目管理 微服务
拥抱不确定性:技术实践中的敏捷思维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后端开发的新趋势
【5月更文挑战第29天】 在快速变化的技术世界中,不确定性已成为常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技术实践中运用敏捷思维来应对不确定性,提出了一套实用的策略和心态调整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在项目开发、系统设计以及团队协作中如何有效地应用敏捷原则,以适应需求变动、技术演进和市场波动。文章强调了持续学习、灵活适应和以人为本的管理对于维持技术实践敏捷性的重要性,旨在为技术人员提供一种面对不断变化环境的心智工具箱。
|
6天前
|
监控 Devops API
构建高效微服务架构:API网关的作用与实践构建高效稳定的云基础设施:DevOps与容器化技术融合实践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 在当今的软件开发领域,微服务架构因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而备受推崇。本文将深入探讨API网关在构建微服务系统中的关键角色,包括它如何促进系统的高可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监控。我们将剖析API网关的核心组件,并借助具体实例展示如何实现一个高效的API网关来服务于复杂的微服务环境。 【5月更文挑战第28天】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传统的IT运维模式已难以满足快速迭代和持续交付的需求。本文聚焦于如何通过融合DevOps理念与容器化技术来构建一个高效、稳定且可扩展的云基础设施。我们将探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程的优化、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容器化部署以及自动化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