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数据中心选址是一件颇费周折的事情,要经过大量的实地考察、理论分析与设计,选址要慎之又慎。一般数据中心的使用周期都要数十年,一旦地址确认之后,无法再去改变。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数据中心建的地址不合理,后续运行的数十年也将麻烦不断,所以选址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选址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不仅是技术方面,也涉及资金、投资环境、税收、电力和通信等基础设施、交通成本、人力成本等等,每个企业自己的情况又都各不相同,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数据中心的地方,有时甚至要全世界去撒网找。数据中心可不一定都建设在繁华的大都市,虽然这些地方能够提供便利交通、电力和健全的通信设施、人才济济等诸多优势,但这些都只是数据中心选址考虑的部分因素,还有能效、税收、政府支持、建造成本等都要通盘考虑。比如在北京建设的数据中心,如果同样规模的在陕西建就可能获得更为优惠的税收政策,各种运营成本也低,但可能基础设施要稍差一些,就看一家数据中心企业它最关注的是什么,根据所有这些因素对备选的地址进行权重打分,最终获得高分的几个地址成为备选,然后再经过对几个地址进行实地考察,综合分析,不断对评分进行修正,最终确定地址,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过程。本文要讲的不是数据中心该如何选址,而是让大家见识一下那些奇葩的数据中心建设地,这些不走寻常路的数据中心选址方式值得借鉴。
为了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服务,一般这些数据中心会尽量建在靠近人们工作和生活集中的地方,为人们提供更好的访问体验,这使得大城市里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消耗大量的基础设施资源,甚至要和人来抢资源,给大城市的发展带来沉重负担。现在有不少的大城市已经开始限制新建数据中心数量,不再提供各种政策优惠,这使得很多数据中心逃离大城市圈,跑到偏远的地方去建。虽然这里缺少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人才环境、便利交通等,却可以大幅降低建设成本,给当地经济带来活力。所以,数据中心选址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偏远地址转移是大趋势。数据中心建在各种大城市,以及建在乡村间,都不足为奇,但却有一些数据中心建设的地方比较奇葩,让人不解,也时常成为人们口中的谈资。
有人为了利用自然优势进行散热,降低数据中心的PUE,把数据中心建在人迹罕至的南北极。南北极常年气温处于零下20度,数据中心可以利用自然优势进行散热,几乎不用空调系统,数据中心产生的热量通过自然就可以带走,这样的数据中心环保要比一般数据中心高三倍左右。空调系统是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据中心能耗的重要部分,约占数据中心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而建在南北极的数据中心就不用担心能耗问题,绝对环保。也有人把数据中心建在了海底和轮船上,目的也是为了降温,它们直接将数据中心侵入海水中降温,利用海水进行冷热交换,达到降温目的,同样也是将空调系统的钱省了,还有的人将数据中心建在了湖边,利用湖水进行数据中心冷却降温,比如阿里巴巴千岛湖的数据中心,这类数据中心的PUE都很低。也有的人特别在意数据中心的安全,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沙漠中的数据中心,这里有超厚度钢板包裹起来的房间,由许多荷枪实弹的退伍军人组建起来的安保队伍,逐可见数据中心对安全的重视。将数据中心建在沙漠里,也是不希望被更多人知晓数据中心的存在,这些数据中心往往保存着一些国家机密,类似的数据中心还有建在山洞里的,低下掩体里的,目的都是为了安全。这类数据中心多是为军方服务,将数据中心藏在隐蔽之处,避免数据中心遭受导弹打击,这类数据中心多是为国家秘密服务,建设几乎不考虑成本。还有人将数据中心包装成为了一处景点,成为当地一个景观,吸引投资者和访问用户,几乎不用投入太多资金就起到做广告的作用。比如:美国纽约有一座世界最高的数据中心,楼层高32层,外部还装上玻璃幕墙,让它变得更有吸引力,经常为人所称道。巴塞罗那还有一座建在教堂里的数据中心,内部装修风格也是金碧辉煌,超级计算机中心放置于教堂中心的玻璃盒里,这里成为世界上最美的数据中心之一。瑞典也有一座数据中心,内部有模拟日光、温室、瀑布和一个2600升的海水鱼缸,提供非常舒适的工作环境,与中规中矩的数据中心完全不同,所有的数据中心建设标准在这里都失效。还有很多奇特的数据中心,在此不再一一叙说,这类数据中心往往在某个方面具备特别突出的特征,给数据中心带来无限好处。不过,这些数据中心普遍都远离都市,基础设施和交通都不是很方便,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必须在鱼和熊掌之间做取舍。能将这些数据中心地址选在这里,相信也是综合评估的结果。
在国际标准ANSI/TIA-942-2005和国内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都对数据中心选址进行阐述,给出了选址参考意见。标准并没有说数据中心不能建在南北极、地下和海里,显然这些地方也是标准所认可的,符合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这些数据中心虽然所处位置偏僻,但在在某些方面有特长,具有其它数据中心所不具备的竞争优势,形成数据中心家族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本文转自d1net(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