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周期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目的、和当时环境而变化。定义系统生命周期的目的是以有序而且高效的方式建立一个满足利益攸关者需求的框架。
一般通过定义生命周期,并使用一些决策来确定是否处于就绪状态,以便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来实现这一目的。
下面是系统工程的7个一般生命周期阶段。
1. 探索性研究阶段
探索性研究阶段的目的是识别利益攸关者的需求,探索创意和技术。许多行业使用探索性研究阶段来研究诸多新的创意或使能技术(使能技术是指一项或一系列的、应用面广、具有多学科特性、为完成任务,而实现目标的技术。)和能力,然后使其发展进入一个新项目的启动阶段。
2. 概念阶段
概念阶段的目的是细化利益攸关者的需求,探索可行概念,提出有望实现的解决方案。
3.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的目的是细化系统需求,创建解决方案的描述,构建系统,验证并确认系统。
开发阶段包括详细计划、开发和验证与确认活动。
4. 生产阶段
生产阶段的目的是生产系统并进行校验和验证。
生产阶段是系统被生产或制造的阶段。该阶段可能需要产品更改以解决生产问题,以降低生产成本,或提高产品或系统的能力。
5. 使用阶段
使用阶段的目的是运行系统以满足用户需求。
使用阶段是系统在预期环境中运行以交付预期服务的阶段。该阶段通常在系统运行期间有计划地引入产品更改,这样的升级能提高系统的能力。这些变化应由系统工程师评估以确保其与运行的系统能顺利融合,对应的技术流程是运行流程。
6. 保障阶段
保障阶段的目的是提供持续的系统能力。
保障阶段是为系统提供服务,使之能持续运行的阶段。该阶段可建议进行更改以解决保障性问题,降低运行成本或延长系统寿命。
7. 退役阶段
退役阶段的目的是存储、归档或退出系统。
退役阶段是系统及其相关服务从运行中移除的阶段。这一阶段中的SE活动主要集中于确保退出需求被满足。实际上,退出计划是在概念阶段系统定义的一部分。在21世纪早期,许多国家已经更改了它们的法律,强制系统的创建者负责系统生命终止时恰当地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