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神经网络理论篇】 13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介绍+池化操作+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实战

简介: ceil_mode - 如果等于True,计算输出信号大小的时候,会使用向上取整,代替默认的向下取整的操作

同学你好!本文章于2021年末编写,获得广泛的好评!


故在2022年末对本系列进行填充与更新,欢迎大家订阅最新的专栏,获取基于Pytorch1.10版本的理论代码(2023版)实现


Pytorch深度学习·理论篇(2023版)目录地址为:


CSDN独家 | 全网首发 | Pytorch深度学习·理论篇(2023版)目录

本专栏将通过系统的深度学习实例,从可解释性的角度对深度学习的原理进行讲解与分析,通过将深度学习知识与Pytorch的高效结合,帮助各位新入门的读者理解深度学习各个模板之间的关系,这些均是在Pytorch上实现的,可以有效的结合当前各位研究生的研究方向,设计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是经过一年时间打磨的精品专栏!

https://v9999.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127587345


欢迎大家订阅(2023版)理论篇

以下为2021版原文~~~~

337677ca2abf4daa98266947ae274366.png


1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概述


1.1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图


20180529153922235.png


1.1.1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的正向结构构成剖析


  • 输入层,将每个像素作为一个特征节点输入网络。


  • 卷积层:由多个滤波器组合而成。


  • 池化层:将卷积结果降维,对卷积后的特征图进行降维处理,得到更为显著的特征,池化层会对特征图中的数据作最大值/均值处理,在保留特征图原有的特征的基础上,减少后续运算量。


  • 全局平均池化层:对生成的特征图取全局平均值,该层可以用全连接网络代替。


  • 输出层:网络需要将数据分成几类,该层就有几个输出节点,每个输出节点代表属于当前样本的该类型的概率。


1.2 卷积神经网络的反向传播的步骤


(1)将误差传到前面一层,对卷积操作的反向求导时、需要先将生成的特征图做一次padding,再与转置后的卷积核做一次卷积操作,即得到输入端的误美,丛而实现了误差的反向传递。


(2)根据当前的误差对应的学习参数表达式来算出其需要更新的差值,与全连接网络中的反向求导是一样的,仍然是使用链式求县法则,找到使误差最小化的横度,再配合学习率算出更新的差值。


2 池化操作


2.1 池化操作的概述


2.1.1 池化操作的作用


主要目的降维,使得保持原有的特征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降低数组大小。


2.1.2 池化与卷积对比


池化:只关心滤波器的尺寸,主要将滤波器映射区内的像素点取平均值或者最大值。


卷积:对应位置上的像素点的乘积。


2.2 池化操作的分类


2.2.1 均值池化


在图片上的对应出滤波器大小的区域,对于其所有像素点取均值,对背景信息更敏感。


2.2.2 最大池化


在图片上的对应出滤波器大小的区域,对于其所有像素点取最大值,对纹理特征更敏感。


2.2 池化函数接口


2.2.1 平均池化函数


nn.AvgPool2d——二维平均池化操作

https://blog.csdn.net/qq_50001789/article/details/120537858

torch.nn.AvgPool2d(kernel_size, stride=None, padding=0, ceil_mode=False, count_include_pad=True, divisor_override=None)


  • kernel_size:池化核的尺寸大小


  • stride:窗口的移动步幅,默认与kernel_size大小一致


  • padding:在两侧的零填充宽度大小


  • ceil_mode:设为True时,在计算输出形状的过程中采用向上取整的操作,否则,采用向下取整


  • count_include_pad:布尔类型,当为True时,将在平均池化计算中包括零填充,否则,不包括零填充


  • divisor_override:如果被指定,则除数会被代替成divisor_override。换句话说,如果不指定该变量,则平均池化的计算过程其实是在一个池化核内,将元素相加再除以池化核的大小,也就是divisor_override默认为池化核的高×宽;如果该变量被指定,则池化过程为将池化核内元素相加再除以divisor_override。


2.2.2 最大池化函数


class torch.nn.MaxPool1d(kernel_size, stride=None, padding=0, dilation=1, return_indices=False, ceil_mode=False)


  • kernel_size(int or tuple) - max pooling的窗口大小


  • stride(int or tuple, optional) - max pooling的窗口移动的步长。默认值是kernel_size


  • padding(int or tuple, optional) - 输入的每一条边补充0的层数


  • dilation(int or tuple, optional) – 一个控制窗口中元素步幅的参数


  • return_indices - 如果等于True,会返回输出最大值的序号,对于上采样操作会有帮助


  • ceil_mode - 如果等于True,计算输出信号大小的时候,会使用向上取整,代替默认的向下取整的操作


torch.nn.MaxPool2d(kernel_size, stride=None, padding=0, dilation=1, return_indices=False, ceil_mode=False)


  • kernel_size(int or tuple) - max pooling的窗口大小


  • stride(int or tuple, optional) - max pooling的窗口移动的步长。默认值是kernel_size


  • padding(int or tuple, optional) - 输入的每一条边补充0的层数


  • dilation(int or tuple, optional) – 一个控制窗口中元素步幅的参数


  • return_indices - 如果等于True,会返回输出最大值的序号,对于上采样操作会有帮助


  • ceil_mode - 如果等于True,计算输出信号大小的时候,会使用向上取整,代替默认的向下取整的操作


2.3 池化函数的实战


2.3.1 定义输入变量 --- pool2d.py(第1部分)


import torch
### 1.1 定义输入变量
img = torch.tensor([
    [[0.0,0.0,0.0,0.0],[1.0,1.0,1.0,1.0],[2.0,2.0,2.0,2.0],[3.0,3.0,3.0,3.0]],
    [[4.0,4.0,4.0,4.0],[5.0,5.0,5.0,5.0],[6.0,6.0,6.0,6.0],[7.0,7.0,7.0,7.0]]
]).reshape([1,2,4,4]) # 定义张量,模拟输入图像
print(img) # 输出结果
print(img[0][0]) # 输出第1通道的内容


# 输出:
# tensor([[0, 0, 0, 0],
#         [1, 1, 1, 1],
#         [2, 2, 2, 2],
#         [3, 3, 3, 3]])
print(img[0][1]) # 输出第2通道的内容
# 输出:
# tensor([[4, 4, 4, 4],
#         [5, 5, 5, 5],
#         [6, 6, 6, 6],
#         [7, 7, 7, 7]])


2.3.2 定义池化操作并计算 --- pool2d.py(第2部分)


### 定义池化操作
pooling = torch.nn.functional.max_pool2d(img,kernel_size=2)
print("pooling :",pooling) # 输出最大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2,步长为2),
pooling1 = torch.nn.functional.max_pool2d(img,kernel_size=2,stride=1) # 不补0
print("pooling1 :",pooling1) #  不补0,输出最大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2X2,步长为1),生成3X3的矩阵
pooling2 = torch.nn.functional.avg_pool2d(img,kernel_size=2,stride=1,padding=1)# 先执行补0,再进行池化
print("pooling2 :",pooling2) # 先执行补0,输出平均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4X4,步长为1),生成3X3的矩阵
# 全局池化操作,使用一个与原来输入相同尺寸的池化区域来进行池化操作,一般在最后一层用于图像表达
pooling3 = torch.nn.functional.avg_pool2d(img,kernel_size=4)
print("pooling3 :",pooling3) # 输出平均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4,步长为4)
# 对于输入的张量计算两次均值,可得平均池化结果
m1 = img.mean(3)
print("第1次均值结果",m1)
print("第2次均值结果",m1.mean(2))
### 对于输入数据进行两次平均值操作时,可以看到在输入数据进行两次平均值计算的结果与pooling3的数值是一直的,即为等价


pooling : tensor([[[[1., 1.],
          [3., 3.]],
         [[5., 5.],
          [7., 7.]]]])
pooling1 : tensor([[[[1., 1., 1.],
          [2., 2., 2.],
          [3., 3., 3.]],
         [[5., 5., 5.],
          [6., 6., 6.],
          [7., 7., 7.]]]])
pooling2 : tensor([[[[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2500, 0.5000, 0.5000, 0.5000, 0.2500],
          [0.7500, 1.5000, 1.5000, 1.5000, 0.7500],
          [1.2500, 2.5000, 2.5000, 2.5000, 1.2500],
          [0.7500, 1.5000, 1.5000, 1.5000, 0.7500]],
         [[1.0000, 2.0000, 2.0000, 2.0000, 1.0000],
          [2.2500, 4.5000, 4.5000, 4.5000, 2.2500],
          [2.7500, 5.5000, 5.5000, 5.5000, 2.7500],
          [3.2500, 6.5000, 6.5000, 6.5000, 3.2500],
          [1.7500, 3.5000, 3.5000, 3.5000, 1.7500]]]])
pooling3 : tensor([[[[1.5000]], [[5.5000]]]])
第1次均值结果 tensor([[[0., 1., 2., 3.],
         [4., 5., 6., 7.]]])
第2次均值结果 tensor([[1.5000, 5.5000]])


2.3.3 代码总览 --- pool2d.py


import torch
### 1.1 定义输入变量
img = torch.tensor([
    [[0.0,0.0,0.0,0.0],[1.0,1.0,1.0,1.0],[2.0,2.0,2.0,2.0],[3.0,3.0,3.0,3.0]],
    [[4.0,4.0,4.0,4.0],[5.0,5.0,5.0,5.0],[6.0,6.0,6.0,6.0],[7.0,7.0,7.0,7.0]]
]).reshape([1,2,4,4]) # 定义张量,模拟输入图像
print(img) # 输出结果
print(img[0][0]) # 输出第1通道的内容
# 输出:
# tensor([[0, 0, 0, 0],
#         [1, 1, 1, 1],
#         [2, 2, 2, 2],
#         [3, 3, 3, 3]])
print(img[0][1]) # 输出第2通道的内容
# 输出:
# tensor([[4, 4, 4, 4],
#         [5, 5, 5, 5],
#         [6, 6, 6, 6],
#         [7, 7, 7, 7]])
### 定义池化操作
pooling = torch.nn.functional.max_pool2d(img,kernel_size=2)
print("pooling :",pooling) # 输出最大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2,步长为2),
pooling1 = torch.nn.functional.max_pool2d(img,kernel_size=2,stride=1) # 不补0
print("pooling1 :",pooling1) #  不补0,输出最大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2X2,步长为1),生成3X3的矩阵
pooling2 = torch.nn.functional.avg_pool2d(img,kernel_size=2,stride=1,padding=1)# 先执行补0,再进行池化
print("pooling2 :",pooling2) # 先执行补0,输出平均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4X4,步长为1),生成3X3的矩阵
# 全局池化操作,使用一个与原来输入相同尺寸的池化区域来进行池化操作,一般在最后一层用于图像表达
pooling3 = torch.nn.functional.avg_pool2d(img,kernel_size=4)
print("pooling3 :",pooling3) # 输出平均池化结果(池化区域为4,步长为4)
# 对于输入的张量计算两次均值,可得平均池化结果
m1 = img.mean(3)
print("第1次均值结果",m1)
print("第2次均值结果",m1.mean(2))
### 对于输入数据进行两次平均值操作时,可以看到在输入数据进行两次平均值计算的结果与pooling3的数值是一直的,即为等价


3 深层卷积神经网络实战

目录
相关文章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宠物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Python作为主要开发语言,基于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并收集了37种常见的猫狗宠物种类数据集【'阿比西尼亚猫(Abyssinian)', '孟加拉猫(Bengal)', '暹罗猫(Birman)', '孟买猫(Bombay)', '英国短毛猫(British Shorthair)', '埃及猫(Egyptian Mau)', '缅因猫(Maine Coon)', '波斯猫(Persian)', '布偶猫(Ragdoll)', '俄罗斯蓝猫(Russian Blue)', '暹罗猫(Siamese)', '斯芬克斯猫(Sphynx)', '美国斗牛犬
74 29
【宠物识别系统】Python+卷积神经网络算法+深度学习+人工智能+TensorFlow+图像识别
|
14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资源调度 算法
图卷积网络入门:数学基础与架构设计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图卷积网络的架构原理。通过简化数学表述并聚焦于矩阵运算的核心概念,详细解析了GCN的工作机制。
34 3
图卷积网络入门:数学基础与架构设计
|
20小时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猫狗宠物识别系统Python+TensorFlow+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卷积网络算法
宠物识别系统使用Python和TensorFlow搭建卷积神经网络,基于37种常见猫狗数据集训练高精度模型,并保存为h5格式。通过Django框架搭建Web平台,用户上传宠物图片即可识别其名称,提供便捷的宠物识别服务。
40 23
|
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已成为推动技术革新的核心力量之一。其中,卷积神经网络(CNN)作为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因其在图像和视频处理方面的卓越性能而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CNN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CNN的窗口。 ##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18 1
|
19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革新
探索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革新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CNN)
|
2月前
|
算法 PyTorch 算法框架/工具
Pytorch学习笔记(九):Pytorch模型的FLOPs、模型参数量等信息输出(torchstat、thop、ptflops、torchsummary)
本文介绍了如何使用torchstat、thop、ptflops和torchsummary等工具来计算Pytorch模型的FLOPs、模型参数量等信息。
319 2
|
13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Transformer模型变长序列优化:解析PyTorch上的FlashAttention2与xFormers
本文探讨了Transformer模型中变长输入序列的优化策略,旨在解决深度学习中常见的计算效率问题。文章首先介绍了批处理变长输入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填充方法导致的资源浪费。随后,提出了多种优化技术,包括动态填充、PyTorch NestedTensors、FlashAttention2和XFormers的memory_efficient_attention。这些技术通过减少冗余计算、优化内存管理和改进计算模式,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性能。实验结果显示,使用FlashAttention2和无填充策略的组合可以将步骤时间减少至323毫秒,相比未优化版本提升了约2.5倍。
32 3
Transformer模型变长序列优化:解析PyTorch上的FlashAttention2与xFormers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
63 8
利用 PyTorch Lightning 搭建一个文本分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