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环形缓冲区?
环形缓冲区 是一段 先进先出 的循环缓冲区,有一定的大小,我们可以把它抽象理解为一块环形的内存。
我们使用环形缓冲区主要有两个原因;
(1)当我们要存储大量数据时,我们的计算机只能处理先写入的数据,处理完毕释放数据后,后面的数据需要前移一位,大量的数据会频繁分配释放内存,从而导致很大的开销。使用环形缓冲区 可以减少内存分配继而减少系统的开销。
(2)如果我们频繁快速的持续向计算机输入数据,计算机可能执行某个进程不能及时的执行输入的数据,导致数据丢失。这时,我们可以将要输入的数据放入环形缓冲区内,计算机就不会造成数据丢失。
二、实现环形缓冲区:
通常我们定义一个一定大小的数组,当作我们的环形缓冲区。数组的长度我们可以随意定义。
#define BUF_LEN 128 static int g_keys[BUF_LEN];
抽象来说 环形缓冲区有两个指针,分别是 读指针 r, 写指针 w。最初一起指向内存的起始处。
这里我们可以直接定义为 int 类型。
static int r, w; 1
如果写入一个数据,写指针 w 就会向后移动一位 ;如果读一个数据,读指针 r 就也会向后移动一位。
如果缓冲区是 空 的,则不能进行 读 操作;如果缓冲区是 满 的,则不能进行 写 操作。那么如何判断缓冲区是什么时候空,什么时候满呢?
环形缓冲区 空: r = w 。 读指针 等于 写指针。
static int is_key_buf_empty(void) { return (r == w); } 1 2 3 4
环形缓冲区 满 :读指针 等于 下一个写指针。
#define NEXT_POS(x) ((x+1) % BUF_LEN) static int is_key_buf_full(void) { return (r == NEXT_POS(w)); }
其实当缓冲区是空的 和 当缓冲区是满的 时,都可以理解为 读指针 等于 写指针(r = w ),
但是为了我们便于分辨 缓冲区的空,满,我们退一步认为,当读指针 等于 下一个写指针 时,缓冲区时满的。
三、环形缓冲区示例代码:
当 缓冲区是非空 的,进行 读 操作;如果缓冲区是 非满 的,进行 写 操作。
/* 环形缓冲区 */ #define BUF_LEN 128 static int g_keys[BUF_LEN]; static int r, w; #define NEXT_POS(x) ((x+1) % BUF_LEN) static int is_key_buf_empty(void) { return (r == w); } static int is_key_buf_full(void) { return (r == NEXT_POS(w)); } static void put_key(int key) //写 { if (!is_key_buf_full()) { g_keys[w] = key; w = NEXT_POS(w); } } static int get_key(void) //读 { int key = 0; if (!is_key_buf_empty()) { key = g_keys[r]; r = NEXT_POS(r); } return key; }
总结
环形缓冲区非常实用,不难理解,主要是要记住环形缓冲区满的标志,环形缓冲区为空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