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数据库原理
哈喽大家好~
这里是MYSQL数据库原理学习笔记第一期
本期内容——数据库基础知识
欢迎大佬指正,一起学习,一起加油~
前言
数据库是计算机应用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也是软件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MySQL数据库基础知识。
一、数据库概述
数据库定义
数据库(DataBases)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用户可以对文件中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查询。
这里的数据不仅仅指文字和数字,还包括文字、图像、声音等。也就是说,凡是在计算机中用来描述事物的信息都可称为数据。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领域中重要的技术之一。研究如何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组织和存储数据,在数据库系统中减少数据存储冗余、实现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高效地检索和处理数据。
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程序。
数据库
数据库即存储数据的容器,用来存储各种数据。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用于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一套软件,介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之间,不仅具有最基本的数据管理功能,还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库应用程序
当数据库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用户对数据库的管理时,就需要使用数据库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通信、访问和管理DBMS中存储的数据。
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这里我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的特点
1、数据结构化:数据库系统实现了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里的“整体”结构化,是指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只是针对某一个应用程序,而是面向整体的。
2、数据共享: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3、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的独立性包含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4、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数据的统一控制包含安全控制、完整控制和并发控制。防止数据丢失,确保数据正确有效。
三、三级模式和二级映像
三级模式是指数据库管理系统从三个层次来管理数据,分别是外部层、概念层、内部层。这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类型的模式,分别是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在外模式与概念模式之间,以及概念模式与内模式之间,还存在映像,即二级映像。
概念模式。
三级模式
概念模式:概念模式类似于表格的列标题,面向数据库设计人员,描述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
内模式:面向物理上的数据库,描述数据的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如堆文件、索引文件、散列文件。
外模式:面向应用程序,可以为不同用户的需求创建不同的视图,且由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数据的显示方式也会多种多样,一个数据库中会有多个外模式,而概念模式和内模式则只有一个。
二级映像
逻辑独立性: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像体现了逻辑独立性。逻辑独立性是指当修改了概念模式,不影响其上一层的外模式。逻辑独立性能够让使用视图的用户感觉不到基本表的改变。
物理独立性: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像体现了物理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修改了内模式,不影响其上层的概念模式和外模式。
物理独立性使得用户不必了解数据库内部的存储原理,即可正常使用数据库来保存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自动将用户的操作转换成物理级数据库的操作。
四、数据模型
数据库的类型通常按照数据模型来划分。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数据建模
数据建模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类数据的抽象组织,以确定数据库的管辖范围、数据的组织形式等。数据建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概念建模阶段、逻辑建模阶段、物理建模阶段,相应的产物分别是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物理模型也就是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模型。
概念模型的术语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分的事物。
2.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以由若干个属性来描述。属性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属性名和属性值。
3.联系:实体与实体之间的联系,有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情况。
4.实体型:即实体类型,通过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描述同类实体。
5.实体集:同一类型的实体集合。
关系模型
1.关系:关系用于反映元素之间的联系和性质。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是二维表,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表中的数据包括实体本身的数据和实体间的联系。
2.属性:二维表中的列称为属性。
3.元组:二维表中的每一行数据称为一个元组。
4.域:域是指属性的取值范围。
5.关系模式:关系模式是关系的描述,简记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
6.键:又称为关键字、码,用来唯一标识某一条记录。
关系模型的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主键不能重复,且不能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要求关系中的外键要么取空值,要么取被参照关系中的某个元组的主键值。
空值:不知道、不存在或者无意义的值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用户自定义完整性是用户针对具体的应用环境定义的完整约束条件,有DBMS检查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五、关系运算
并、差、交
并、差、交运算要求参与运算的两个关系具有相同数量的属性,运算结果是一个具有相同数量属性的新关系。
笛卡尔积
设关系R有n个属性,关系S有m个属性,R和S的笛卡尔积是一个具有n+m个属性的新关系。前n个属性来自R,后m个属性来自S。
选择、投影
选择:在一个关系中将满足条件的元组找出来,即水平方向筛选。
投影:在一个关系中去掉不需要的属性,即垂直方向筛选。
连接
等值连接:选取两个关系中属性值相等的元组。
自然连接: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自然连接就是等值连接后去除重复的属性组。
除
除是笛卡尔积的逆运算。设有关系R和关系S,除运算需要满足S的属性集是R的属性集。
六、SQL语言
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语言和程序设计语言,由四部分组成:
- 数据定义语言:定义数据库、表等。
- 数据操作语言:用于对数据库进行添加、删除、修改操作。
- 数据查询语言:用于查询数据。
- 数据控制语言:用于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
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的学习内容啦~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订阅专栏,持续更新呢~
咱们下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