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是一种基于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的神经网络架构,最初用于自然语言处理(NLP)中的机器翻译任务。Transformer的出现使得机器翻译的表现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随后也被应用于其他NLP任务,如文本分类、文本生成等。
与传统的序列模型(如循环神经网络和卷积神经网络)不同,Transformer不需要像RNN那样依赖于先前时刻的隐藏状态来推理当前时刻的状态。相反,Transformer通过自注意力机制来对序列中的所有位置进行编码。在自注意力机制中,每个输入元素都被用于计算序列中所有其他元素的加权和,因此可以很好地处理长序列,并且可以捕获不同元素之间的长距离依赖关系。
Transformer包含两个主要部分:编码器和解码器。编码器用于将源语言句子编码为一系列的向量,而解码器则使用这些向量生成目标语言的翻译。编码器和解码器都由多层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组成。自注意力层用于对序列进行编码,前馈神经网络层用于处理序列中的每个位置的特征。同时,Transformer也引入了层归一化(Layer Normalization)和残差连接(Residual Connection)等技术来加速训练和提高模型效果。
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Transformer已经成为了许多任务的标准模型。例如,BERT、GPT、XLNet等都是基于Transformer的模型。Transformer也被应用于计算机视觉领域,如用于图像生成和图像分类任务。
除了编码器和解码器,Transformer还引入了一些其他的概念和技术,例如多头自注意力机制(Multi-Head Attention)、位置编码(Positional Encoding)和掩码(Masking)等。
多头自注意力机制允许模型在不同的“头”上执行自注意力操作。每个头产生一个注意力权重矩阵,这些矩阵被拼接起来,并与一个权重矩阵相乘,最终得到输出向量。通过多头自注意力机制,模型可以在不同的语义空间进行自注意力操作,从而提高模型的表现能力。
位置编码用于将序列中的每个位置嵌入到向量空间中,以便模型能够学习到序列中的位置信息。位置编码的形式通常是一个固定的向量,加上一个位置编码矩阵的线性组合,可以表示序列中每个位置的位置信息。
掩码则用于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限制模型的可见性。在训练过程中,解码器只能访问目标语言中当前位置以前的词汇,以避免模型“泄漏”未来信息。在推理过程中,掩码可用于限制模型的可见性范围,以便模型生成符合实际的输出。
除了上述概念和技术之外,Transformer还引入了一些其他的优化和加速方法,如自适应正则化(Adaptive Regularization)、带位置偏移的线性变换(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和基于梯度的动态控制学习率(Gradient-Based Dynamic Learning Rates)等。这些方法使得Transformer能够训练更快、表现更好,并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最先进的结果。
Transformer不仅是一种新颖的神经网络架构,还引入了许多创新的概念和技术,这些方法使得模型能够处理长序列、捕获依赖关系,并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中取得了最先进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