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雨量计红外雨量传感器的常见问题

简介: IFR02 是通过红外光扫描原理非接触式检测降雨量的传感器(光学雨量计)。使用独特的智能学习适应算法, 可在复杂光环境中使用,具有很强的抗外部干扰能力。采用渐变脉宽调制与动态比例校正技术有利保障数据稳定性与材料老化导光性能下降的不利影响。内建 4 种雨型,可识别冲刷型、密集型、离散型、附着型降雨并分别处理。具备结露测量功能、 数据存储功能,自动记录降雨总量。光耦隔离脉冲信号输出兼容翻斗雨量计、 RS232 或者 RS485 接口方便信息化集成。

关于光学雨量计红外雨量传感器的一些常见问题
微信图片_20220706142859.jpg

IFR02 是通过红外光扫描原理非接触式检测降雨量的传感器(光学雨量计)。使用独特的智能学习适应算法, 可在复杂光环境中使用,具有很强的抗外部干扰能力。采用渐变脉宽调制与动态比例校正技术有利保障数据稳定性与材料老化导光性能下降的不利影响。内建 4 种雨型,可识别冲刷型、密集型、离散型、附着型降雨并分别处理。具备结露测量功能、 数据存储功能,自动记录降雨总量。光耦隔离脉冲信号输出兼容翻斗雨量计、 RS232 或者 RS485 接口方便信息化集成。
IFR202型红外雨量传感器.jpg

广泛应用于智慧灌溉、船舶航行、 流动气象站、自动门窗、地质灾害等行业和各场景改造。
关于降雨总量寄存器
降雨总量寄存器内存储的是信号输出次数,每发生一次信号输出时自增 1 并永久存储。故此可在任意时刻通过数字接口读取获得总的输出次数,乘以输出分辨率即是以 mm 为单位的降雨总量,而无需时刻关注传感器的每次信号输出。默认参数时,输出分辨率寄存器 S_CNT 的值为 20000,表示分辨率 0.2mm,若读取降雨总量寄存器 R_TOTAL 的值为 100,则 100*0.2=20mm,即为降雨总量。

相关文章
|
传感器 安全
光学雨量计红外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传感技术
光学雨量计红外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传感技术
光学雨量计红外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传感技术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分布式计算 Java
Hbase入门(二)——安装与配置
本文讲述如何安装,部署,启停HBase集群,如何通过命令行对Hbase进行基本操作。 并介绍Hbase的配置文件。 在安装前需要将所有先决条件安装完成。
1134 0
Hbase入门(二)——安装与配置
|
5月前
|
NoSQL 数据可视化 关系型数据库
安装 Redis
本文主要介绍了Linux系统下Redis的安装步骤,包括卸载旧版本、下载新版本、编译安装以及配置启动等详细操作,并解释了Redis默认端口6379的由来。同时,文章还简要说明了Windows环境下Redis的下载与服务安装方法。最后,推荐了几款Redis可视化管理工具,如RedisView、QuickRedis、AnotherRedisDesktopManager和RedisPlus,提供了它们的功能特点及下载链接,方便用户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数据库管理。
408 1
|
4月前
|
Linux
在线对Linux进行磁盘扩容的技术指南。
综上所述,Linux磁盘扩容的过程,重要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对每一步骤的深刻理解和投入的爱心。只要手握正确的工具,我们不仅能满足"孩子"的成长需求,还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
292 10
|
人工智能 数据中心 芯片
液冷是大模型对算力需求的必然选择?|英伟达 GTC 2024六大亮点
在这个以高性能计算和大模型推动未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算力已成为科技发展的隐形支柱。本文将重点探讨算力的演进,深入分析在不同领域中算力如何成为推动进步的基石;着眼于液冷如何突破算力瓶颈成为引领未来的先锋,对液冷散热的三种方式(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成本测算和市场空间预测。并为您提供一份“实用教程”,指导如何将普通服务器改装为液冷服务器,以应对越来越复杂的计算需求。
|
6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PyTorch PINN实战:用深度学习求解微分方程
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是一种将深度学习与物理定律结合的创新方法,特别适用于微分方程求解。传统神经网络依赖大规模标记数据,而PINN通过将微分方程约束嵌入损失函数,显著提高数据效率。它能在流体动力学、量子力学等领域实现高效建模,弥补了传统数值方法在高维复杂问题上的不足。尽管计算成本较高且对超参数敏感,PINN仍展现出强大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为科学计算提供了新路径。文章详细介绍了PINN的工作原理、技术优势及局限性,并通过Python代码演示了其在微分方程求解中的应用,验证了其与解析解的高度一致性。
892 5
PyTorch PINN实战:用深度学习求解微分方程
|
网络协议 NoSQL API
深入理解 RDMA 的软硬件交互机制
本文深入分析了RDMA技术在数据中心高性能网络环境下的工作原理及软硬件交互机制,通过对比传统Kernel TCP,突出了RDMA在减少延迟、提高系统性能方面的优势,同时讨论了其在内存管理、软硬交互方面的关键技术和挑战,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理解RDMA技术及其应用场景的视角。
|
网络协议 网络架构
动态图解 | 9分钟让你明明白白看懂Traceroute(路由追踪)的原理与实现
动态图解 | 9分钟让你明明白白看懂Traceroute(路由追踪)的原理与实现
1861 1
|
数据采集 传感器 存储
光学雨量计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实时数据采集
光学雨量计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实时数据采集
光学雨量计雨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实时数据采集
|
存储 人工智能 缓存
未来高速缓存战场:SOT-MRAM与SRAM的角逐
未来高速缓存战场:SOT-MRAM与SRAM的角逐
551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