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主页: Yohifo
🎉所属专栏: C++修行之路
🎊每篇一句: 图片来源
I do not believe in taking the right decision. I take a decision and make it right.
我不相信什么正确的决定。我都是先做决定,然后把事情做好。
📘前言
C++在原C语言的基础上新增了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思想,使其从一门关注解题方法与过程的语言转变为关注解题对象的语言,对于C++来说,万物皆可是对象,下面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C++类和对象的世界
📘正文
下面就用一个经典的如何洗衣服的例子,来形象理解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区别
📖面向过程
面向过程关注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过程
找到衣服
把洗衣机打开
将衣服和洗衣粉倒入其中
关上洗衣机
设置洗衣程序,等待衣服洗好
以面向过程的思维解决洗衣服这个事情需要经过以上几个步骤,可以看到各个步骤环环相扣,假若其中一个步骤做错了,将会影响到后续操作
面向过程解决问题的优点是执行速度比较快,专注于如何高效、迅速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关注的是解决间各对象间的关系
实例化一个洗衣类对象
将衣服交给此对象
等待程序解决问题
可以看到,在面向对象的思想中,存在人、衣服、洗衣机等对象,我们不需要关注洗衣机是如何把衣服洗好的,我们只需要关注问题本身:即通过洗衣机把衣服给洗干净,建立各对象间的关系,就能轻松解决问题
面向对象的优点是易维护、易复用、易扩展,具有封装、继承、多态等特性,适合解决大型问题
总之,面向过程思想无法满足开发大型程序的需求,面向对象思想应运而生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祖师爷等人就提出了面向对象思想,后续诞生的许多高级语言都是基于这种思想解决问题,比如Java、Python、C#,当然还有基于C语言的C++
面向过程适用单片机、嵌入式、驱动开发等对效率要求高的领域
面向对象多用于服务端等大型项目开发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性: 封装、继承、多态 ,本文及后续几篇文章中主要是介绍 封装,这也是类和对象的主要研究对象
📖类
🖋️基本形式
要想拥有对象,就得先有类,类的定义形式类似于C语言中的结构体,当然C++中的结构体也可以用来定义类,但我们一般不这样做,而是通过一个新的关键字class来进行类的定义
C语言结构体中无法定义函数,且默认所有成员为公有
C++的类中支持定义函数,将其称为成员函数,并且类中的所有成员默认为私有
//C语言 struct C { int add(int x, int y); //报错,C语言结构体中不允许函数声明 };
下面来看看C++实现
//C++ struct CPP { int add(int x, int y); //成功,C++中的struct可以看作类,而类中允许定义函数 }; //一般将类定义为下面这种方式 class CPP { int add(int x, int y); //我们一般通过 class 定义类 };
class 是新增的关键字,其定义形式与 struct 一致,都需要在结尾加上 ; 号,不过 class 中除了可以定义普通变量外(成员变量),还可以定义函数(成员函数),引入 class 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类更好的封装起来,得益于各种访问限定符的限制,使得 class 比单纯的 struct 安全许多
//类的定义形式 class ClassName { public: int add(int x, int y); //成员函数 add //…… private: int _a; //成员变量 _a int _b; //…… };
类的两种定义方式:
将函数定义写在类中,即在类中声明函数时,就把它实现,这种方式一般用于短小且被经常调用的函数,此时会被编译器当作内联函数处理,提高运行速度
在类中定义函数(.h头文件),在类外定义实现函数(.cpp文件),此时因为定义与声明是分开的,实现时需要加上类名,比如上面的类,分开定义实现时需要写成 ClassName::add 的形式
🖋️访问限定符
在 class 中有三种访问限定修饰符:
public 公有,可以在类外访问成员
protected 保护,能在类中被访问,也能在其派生类中被访问
private 私有,被修饰成员只能在类中访问
对于 class 来说,如果不加访问限定符修饰,其成员全部为私有;而 struct 默认全部为公有(兼容C语言)
加上访问限定符后,其影响区域自上而下,自到遇到下一个访问限定符或类末尾结束
class Limit { //公有 public: int _a; int _b; //保护 protected: int _c; //私有 private: int _d; int _e; int _f; };
对于上述代码来说,_a、_b 为公有,_c 为保护,_d、_e、_f 为私有
访问限定符的引入是为了确保封装的完整性,使对象属性更加完善
注意: 访问限定符只在编译时有用,当数据映射到内存后,没有任何访问限定符上的区别
🖋️成员变量
在 class 中定义的普通变量,或者自定义类型变量,称为 成员变量,一般简称为 成员
每个实例化出来的对象,都有属于自己的 成员变量 ,互不冲突,但为了使 成员变量 更加容易辨别,我们一般会在 成员变量 前加上 _ 修饰
//定义一个日期类 class Date { private: int _year; //年 int _month; //月 int _day; //日 //上述变量都被称为类中的成员变量,简称为 成员 };
🖋️成员函数
类 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可以在其中定义函数,此时定义的函数称为 成员函数 ,一般称之为 方法
对于属于同一类的多个对象,它们的 成员函数 是公用的,因为 成员函数 虽然明面上写在 类 中,但实际上处于 代码段,对象调用时是通过地址调用的函数
//定义一个日期类 class Date { public: //构造函数,后续会介绍 Date() : _year(1970) , _month(1) , _day(1) {} //打印日期类对象 void Print() { cout << _year << "年"; cout << _month << "月"; cout << _day << "日"; cout << endl; } //上述函数都被称为类中的成员函数,一般称为 方法 private: int _year; //年 int _month; //月 int _day; //日 //上述变量都被称为类中的成员变量,简称为 成员
注意: 定义在类中的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不讲究定义位置,也就是说,即使成员变量定义在成员函数之下,成员函数也能正常调用
🖋️实例化及调用
当我们拥有一个正常的类后,就可以通过实例化的方式创建对象
//假设已经写了上面的类 //…… int main() { Date d1; //实例化出对象 d1,实际d1值为 1970 1 1 return 0; }
我们可以通过 . 操作符,实现类中方法的调用(类似于结构体的调用方式)
//假设已经写了上面的类 //…… int main() { Date d1; //实例化出对象 d1,实际d1值为 1970 1 1 d1.Print(); //调用 Date 类中的 Print 方法,打印 1970年1月1日 return 0; }
注意: 同一个 类 可以实例化多次,产生多个 对象 ,这些 对象 的 成员变量 都是独立存在的,但 成员函数 是共用的;就像是在一个小区内,开发商按施工图纸(类)搭建了多栋住宅楼(对象),而每栋住宅楼中的用户、设施等都是独立存在的(成员变量),但小区中的健身器材、公共厕所、门口保安等都是公有(成员函数),假设给每个对象都配上属于自己成员函数,那么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类的大小
既然成员函数不存储在类中,那么计算类的大小时,只需要计算成员变量大小和就行了,类的计算也遵循内存对齐规则,即C语言结构体计算大小那一套规则
//定义一个日期类 class Date { public: //构造函数,后续会介绍 Date() : _year(1970) , _month(1) , _day(1) {} //打印日期类对象 void Print() { cout << _year << "年"; cout << _month << "月"; cout << _day << "日"; cout << endl; } //上述函数都被称为类中的成员函数,一般称为 方法 private: int _year; //年 int _month; //月 int _day; //日 //上述变量都被称为类中的成员变量,简称为 成员 };
sizeof(Date) = 12 字节
int 4字节,占位 0123,依次推算,三个 int 占位为 0 1 2 3 、4 5 6 7、8 9 10 11,最终对齐为 12 字节
注意: 空类(即不含成员变量的类)大小为 1字节,这 1字节并不存储数据,只是用来表示此类实例化对象后存在
📖this指针
类的特性:每个对象都有属于自己的成员变量,而成员函数需要通过对象来调用,这就意味着只要发生了调用成员函数的行为,就一定能找到对象对应的成员变量
因此C++ 编译器做了这样一件事:给每个非静态成员函数增加了一个隐藏参数 this 指针,该指针指向调用成员函数的对象,至于成员函数中涉及该对象成员变量的操作,都是通过 this 指针调用的
这种行为是编译器自动执行的,我们无法干预
//假设已经写了上面的类 //…… int main() { Date d1; //实例化出对象 d1,实际d1值为 1970 1 1 d1.Print(); //调用 Date 类中的 Print 方法,打印 1970年1月1日 return 0; }
这里的 Print 函数能做到不传递参数就能打印 d1 值,正是得益于 this 指针的存在
在函数调用时,实际是这样的:
d1.Print(&d1); //其中 &d1 这个参数传递是由编译器自动完成的,我们不能主动干预
函数接收并实现时,是这样的:
void Print(Date* const this) //这个参数也是编译器自动设计并接收使用的 { cout << this->_year; //…… //实际使用中,下面两种形式是完全一样的,即使我们不主动通过 this 指针指向成员变量 //编译器也会自动给我们加上 this 指针,指向当前对象的成员变量 _year; //实际效果等价于 this->_year this->_year; }
注意:
this 指针是被 const 修饰的,也就是说 this 指针只能指向当前对象
this 指针只能在成员函数的内部使用
this 指针不存储在对象中,是通过参数传参的形式传递给 成员函数 的,这个行为是编译器自动执行的
this 指针是一个隐含形参,位于参数列表的第一个,一般情况下通过寄存器 ecx 自动传递
可以存在一个指向空的对象指针 pc,通过此指针调用函数时,只要不发生 this 指针解引用情况,是不会报错的,因为此时 this 指针为空指针
📘总结
以上就是类和对象(上)的全部内容了,我们简单了解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的区别,学习了类的各种特性,初步理解了C++的封装实现,最后还知道了 this 指针的存在,体验到了类和对象的巧妙用法;在下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学习类中的各种默认成员函数,看看当初祖师爷在设计类时都出现了哪些问题,后续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以及类中更为有趣的成员函数
如果你觉得本文写的还不错的话,期待留下一个小小的赞👍,你的支持是我分享的最大动力!
如果本文有不足或错误的地方,随时欢迎指出,我会在第一时间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