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篇】第十八篇——ping的工作原理

简介: 【网络篇】第十八篇——ping的工作原理

IP协议助手——ICMP协议


ping是基于ICMP协议工作的,所以要明白ping的工作原理,就要理解ICMP协议。

ICMP是什么?

ICMP 全称是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也就是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

里面有个关键词—— 控制,如何控制的呢?

网络包在复杂的网络传输环境里,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总不能死的不明不白,没头没脑的作风不是计算机网络的风格。所以需要传出消息,报告遇到了什么问题,这样才可以调整传输策略,以此来控制整个局面

ICMP 功能都有啥?

ICMP 主要的功能包括: 确认 IP 包是否成功送达目标地址、报告发送过程中 IP 包被废弃的原因和改 善网络设置等。

在 IP 通信中如果某个 IP 包因为某种原因未能达到目标地址,那么这个具体的原因将 由 ICMP 负责

通知。

image.png

如上图例子,主机 A 向主机 B 发送了数据包,由于某种原因,途中的路由器 2 未能发现主机 B 的存在,这时,路由器 2 就会向主机 A 发送一个 ICMP 目标不可达数据包,说明发往主机 B 的包未能成功。

ICMP 的这种通知消息会使用 IP 进行发送 。

因此,从路由器 2 返回的 ICMP 包会按照往常的路由控制先经过路由器 1 再转发给主机 A 。收

到该 ICMP 包的主机 A 则分解 ICMP 的首部和数据域以后得知具体发生问题的原因。

ICMP 包头格式

ICMP 报文是封装在 IP 包里面,它工作在网络层,是 IP 协议的助手。

image.png

ICMP 包头的类型字段,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用于诊断的查询消息,也就是「 查询报文类型 」

另一类是通知出错原因的错误消息,也就是「 差错报文类型 」

image.png

查询报文类型


回送消息—— 类型 0 8

回送消息用于进行通信的主机或路由器之间,判断所发送的数据包是否已经成功到达对端的一种消

息, ping 命令就是利用这个消息实现的。

image.png

可以向对端主机发送回送请求的消息( ICMP Echo Request Message ,类型 8 ),也可以接收对端主机发回来的回送应答消息( ICMP Echo Reply Message ,类型 0 )。

image.png

相比原生的 ICMP,这里多了两个字段:

标识符:用以区分是哪个应用程序发 ICMP 包,比如用进程 PID 作为标识符;

序号 :序列号从 0 开始,每发送一次新的回送请求就会加 1 , 可以用来确认网络包是否有丢

失。

在 选项数据 中, ping 还会存放发送请求的时间值,来计算往返时间,说明路程的长短。

差错报文类型


接下来,说明几个常用的ICMP 差错报文的例子:

  • 目标不可达消息—— 类型 为 3
  • 原点抑制消息 —— 类型 4

重定向消息 —— 类型 5

超时消息 —— 类型 11

目标不可达消息(Destination Unreachable Message) —— 类型为 3

IP 路由器无法将 IP 数据包发送给目标地址时,会给发送端主机返回一个 目标不可达 的 ICMP 消息,并这个消息中显示不可达的具体原因,原因记录在 ICMP 包头的 代码 字段。

由此,根据 ICMP 不可达的具体消息,发送端主机也就可以了解此次发送不可达的具体原因。

举例 6 种常见的目标不可达类型的 代码 :

image.png

网络不可达代码为0


例子:第一次送外卖时,小区里只有 A 和 B 区两栋楼,但送餐地址写的是 C 区楼,小林表示头上很多问号,压根就没这个地方。

IP 地址是分为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所以当路由器中的路由器表匹配不到接收方 IP 的网络号,就通过 ICMP 协议以 网络不可达 ( Network Unreachable )的原因告知主机。自从不再有网络分类以后,网络不可达也渐渐不再使用了。

主机不可达代码为1


例子:第二次送外卖时,这次小区有 5 层楼高的 C 区楼了,找到地方了,但送餐地址写的是 C 区楼 601号房 ,说明找不到这个房间。


当路由表中没有该主机的信息,或者该主机没有连接到网络,那么会通过 ICMP 协议以 主机不可达

( Host Unreachable )的原因告知主机。

协议不可达代码为2


第三次送外卖时,这次小区有 C 区楼,也有 601 号房,找到地方了,也找到房间了,但是一开门

人家是外国人说的是英语,我说的是中文!语言不通,外卖送达失败 ~

当主机使用 TCP 协议访问对端主机时,能找到对端的主机了,可是对端主机的防火墙已经禁止 TCP 协 议访问,那么会通过 ICMP 协议以 协议不可达 的原因告知主机。

端口不可达代码为3


第四次送外卖时,这次小区有 C 区楼,也有 601 号房,找到地方了,也找到房间了,房间里的人

也是说中文的人了,但是人家说他要的不是外卖,而是快递。。

当主机访问对端主机 8080 端口时,这次能找到对端主机了,防火墙也没有限制,可是发现对端主机没有进程监听 8080 端口,那么会通过 ICMP 协议以 端口不可达 的原因告知主机。

需要进行分片但设置不分片位片码为4


第五次送外卖时,这次是个吃播博主点了 100 份外卖,但是吃播博主要求一次性要把全部外卖送

达,小林的一台电动车装不下呀,这样就没办法送达了。

发送端主机发送 IP 数据报时,将 IP 首部的 分片禁止标志位 设置为 1 。根据这个标志位,途中的路由 器遇到超过 MTU 大小的数据包时,不会进行分片,而是直接抛弃。

随后,通过一个ICMP 的不可达消息类型,代码为4 的报文,告知发送端主机。

原点抑制消息(ICMP Source Quench Message) —— 类型 4

在使用低速广域线路的情况下,连接 WAN 的路由器可能会遇到网络拥堵的问题。

ICMP 原点抑制消息的目的就是为了缓和这种拥堵情况。

当路由器向低速线路发送数据时,其发送队列的缓存变为零而无法发送出去时,可以向 IP 包的源地址发送一个 ICMP 原点抑制消息 。

收到这个消息的主机借此了解在整个线路的某一处发生了拥堵的情况,从而增大 IP 包的传输间隔,减少网络拥堵的情况。

然而,由于这种ICMP 可能会引起不公平的网络通信,一般不被使用。

重定向消息(ICMP Redirect Message) —— 类型 5

如果路由器发现发送端主机使用了「不是最优」的路径发送数据,那么它会返回一个 ICMP 重定向消息给这个主机。

在这个消息中包含了最合适的路由信息和源数据。这主要发生在路由器持有更好的路由信息的情况下。路由器会通过这样的 ICMP 消息告知发送端,让它下次发给另外一个路由器。

超时消息(ICMP Time Exceeded Message) —— 类型 11

IP 包中有一个字段叫做 TTL Time To Live ,生存周期),它的值随着每经过一次路由器就会减

1,直到减到0 时该IP 包会被丢弃。

此时,路由器将会发送一个ICMP 超时消息给发送端主机,并通知该包已被丢弃。

设置IP 包生存周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路由控制遇到问题发生循环状况时,避免IP 包无休止地在网络上被转发。

image.png

此外,有时可以用 TTL 控制包的到达范围,例如设置一个较小的 TTL

ping——查询报文类型使用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看 ping 发送和接收过程

同个子网下的主机 A 和 主机 B ,主机 A 执行 ping 主机 B 后,我们来看看其间发送了什么?

image.png

ping 命令执行的时候,源主机首先会构建一个 ICMP 回送请求消息数据包。

ICMP 数据包内包含多个字段,最重要的是两个:

  • 第一个是类型,对于回送请求消息而言该字段为 8
  • 另外一个是 序号 ,主要用于区分连续 ping 的时候发出的多个数据包。

每发出一个请求数据包,序号会自动加 1 。为了能够计算往返时间 RTT ,它会在报文的数据部分插入发送时间。

image.png

然后,由 ICMP 协议将这个数据包连同地址 192.168.1.2 一起交给 IP 层。IP 层将以 192.168.1.2 作为目的地址,本机 IP 地址作为源地址协议字段设置为 1 表示是 ICMP 协议,再加上一些其他控制信息,构建一个 IP 数据包。

image.png

接下来,需要加入 MAC 头。如果在本地 ARP 映射表中查找出 IP 地址 192.168.1.2 所对应的 MAC 地址,则可以直接使用;如果没有,则需要发送 ARP 协议查询 MAC 地址,获得 MAC 地址后,由数 据链路层构建一个数据帧,目的地址是 IP 层传过来的 MAC 地址,源地址则是本机的 MAC 地址;还要 附加上一些控制信息,依据以太网的介质访问规则,将它们传送出去。

image.png

主机 B 收到这个数据帧后,先检查它的目的 MAC 地址,并和本机的 MAC 地址对比,如符合,则接 收,否则就丢弃。

接收后检查该数据帧,将 IP 数据包从帧中提取出来,交给本机的 IP 层。同样, IP 层检查后,将有用的信息提取后交给 ICMP 协议。

主机 B 会构建一个 ICMP 回送响应消息 数据包,回送响应数据包的 类型 字段为 0 , 序号 为接收到的请求数据包中的序号,然后再发送出去给主机 A 。

image.png

在规定的时候间内,源主机如果没有接到 ICMP 的应答包,则说明目标主机不可达;如果接收到了ICMP 回送响应消息,则说明目标主机可达。


此时,源主机会检查,用当前时刻减去该数据包最初从源主机上发出的时刻,就是 ICMP 数据包的时间延迟。

针对上面发送的事情,总结成了如下图:

image.png

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同一个局域网里面的情况。如果跨网段的话,还会涉及网关的转发、路由器的转发等等。


但是对于 ICMP 的头来讲,是没什么影响的。会影响的是根据目标 IP 地址,选择路由的下一跳,还有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到达一个新的局域网,需要换 MAC 头里面的 MAC 地址。

说了这么多,可以看出ping 这个程序是使用了ICMP 里面的ECHO REQUEST(类型为8 ) 和

ECHO REPLY (类型为0

traceroute——差错报文类型的使用


有一款充分利用 ICMP 差错报文类型 的应用叫做 traceroute (在 UNIX 、 MacOS 中是这个命令,而在 Windows中对等的命令叫做 tracert )。

traceroute 的第一个作用就是 故意设置特殊的 TTL ,来追踪去往目的地时沿途经过的路由器。

traceroute 的参数指向某个 目的 IP 地址 :

这个作用是如何工作的呢?

它的原理就是利用 IP 包的生存期限 从 1 开始按照顺序递增的同时发送 UDP 包,强制接收 ICMP 超时消息的一种方法。


比如,将 TTL 设置 为 1 ,则遇到第一个路由器,就牺牲了,接着返回 ICMP 差错报文网络包,类型是 时间超时 。

接下来将 TTL 设置为 2 ,第一个路由器过了,遇到第二个路由器也牺牲了,也同时返回了 ICMP 差错报文数据包,如此往复,直到到达目的主机。

这样的过程, traceroute 就可以拿到了所有的路由器 IP 。

当然有的路由器根本就不会返回这个 ICMP ,所以对于有的公网地址,是看不到中间经过的路由的。

发送方如何知道发出的UDP 包是否到达了目的主机呢?

traceroute 在发送 UDP 包时,会填入一个不可能的端口号值作为 UDP 目标端口号(大于 3000

)。当目的主机,收到UDP 包后,会返回ICMP 差错报文消息,但这个差错报文消息的类型是「端口 不可达」。

所以,当差错报文类型是端口不可达时,说明发送方发出的UDP 包到达了目的主机。

traceroute 还有一个作用是故意设置不分片,从而确定路径的MTU

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路径MTU发现

因为有的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路由器的 MTU 大小,以太网的数据链路上的 MTU 通常是 1500

节,但是非以外网的 MTU 值就不一样了,所以我们要知道 MTU 的大小,从而控制发送的包大小。

image.png

 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在发送端主机发送 IP 数据报时,将 IP 包首部的分片禁止标志位设置为1。根据这个标志位,

途中的路由器不会对大数据包进行分片,而是将包丢弃。

随后,通过一个 ICMP 的不可达消息将 数据链路上 MTU 的值 一起给发送主机,不可达消息的类型为 「 需要进行分片但设置了不分片位 」。

发送主机端每次收到 ICMP 差错报文时就 减少 包的大小,以此来定位一个合适的 MTU 值,以便到达目标主机。

相关文章
|
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PyTorch TensorFlow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深度学习探索者。深耕TensorFlow与PyTorch,分享框架对比、性能优化与实战经验,助力技术进阶。
|
3月前
|
负载均衡 网络协议 Linux
网络ping不通到底有多少原因?一文搞明白!
网络ping不通是网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故障之一,同时也是最让人抓狂的故障,谁没遇到过?今天就和你细说下ping不通的原因,看看能不能和你遇到的情况对上号。
1278 0
|
4月前
|
JSON 监控 API
在线网络PING接口检测服务器连通状态免费API教程
接口盒子提供免费PING检测API,可测试域名或IP的连通性与响应速度,支持指定地域节点,适用于服务器运维和网络监控。
|
1月前
|
监控 负载均衡 安全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蒋星熠Jaxonic,技术宇宙中的星际旅人,以代码为舟、算法为帆,探索实时通信的无限可能。本文深入解析WebSocket协议原理、工程实践与架构设计,涵盖握手机制、心跳保活、集群部署、安全防护等核心内容,结合代码示例与架构图,助你构建稳定高效的实时应用,在二进制星河中谱写极客诗篇。
WebSocket网络编程深度实践:从协议原理到生产级应用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反向传播算法虽是深度学习基石,但面临内存消耗大和并行扩展受限的问题。近期,牛津大学等机构提出NoProp方法,通过扩散模型概念,将训练重塑为分层去噪任务,无需全局前向或反向传播。NoProp包含三种变体(DT、CT、FM),具备低内存占用与高效训练优势,在CIFAR-10等数据集上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当的性能。其层间解耦特性支持分布式并行训练,为无梯度深度学习提供了新方向。
278 1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深度解析:从基础原理到实战应用的完整指南
蒋星熠Jaxonic带你深入卷积神经网络(CNN)核心技术,从生物启发到数学原理,详解ResNet、注意力机制与模型优化,探索视觉智能的演进之路。
351 11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搜索推荐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本文详细解析了图注意力网络(GAT)的算法原理和实现过程。GAT通过引入注意力机制解决了图卷积网络(GCN)中所有邻居节点贡献相等的局限性,让模型能够自动学习不同邻居的重要性权重。
414 0
从零开始构建图注意力网络:GAT算法原理与数值实现详解
|
2月前
|
安全 测试技术 虚拟化
VMware-三种网络模式原理
本文介绍了虚拟机三种常见网络模式(桥接模式、NAT模式、仅主机模式)的工作原理与适用场景。桥接模式让虚拟机如同独立设备接入局域网;NAT模式共享主机IP,适合大多数WiFi环境;仅主机模式则构建封闭的内部网络,适用于测试环境。内容简明易懂,便于理解不同模式的优缺点与应用场景。
352 0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PyTorch
零基础入门CNN:聚AI卷积神经网络核心原理与工业级实战指南
卷积神经网络(CNN)通过局部感知和权值共享两大特性,成为计算机视觉的核心技术。本文详解CNN的卷积操作、架构设计、超参数调优及感受野计算,结合代码示例展示其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257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