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验证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化

简介: 【LeetCode】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 验证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化

👉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序列化是将一个数据结构或者对象转换为连续的比特位的操作,进而可以将转换后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或者内存中,同时也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另一个计算机环境,采取相反方式重构得到原数据。


请设计一个算法来实现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这里不限定你的序列 / 反序列化算法执行逻辑,你只需要保证一个二叉树可以被序列化为一个字符串并且将这个字符串反序列化为原始的树结构。

9f616b7af52c49e2bf21902648820c7d.png

二叉树的序列化本质上是对其值进行编码,更重要的是对其结构进行编码。可以通过遍历树来完成上述任务。众所周知,我们一般有两个策略来遍历树:广度优先搜索和深度优先搜索。


广度优先搜索可以按照层次的顺序从上到下遍历所有的节点。

深度优先搜索可以从一个根开始,一直延伸到某个叶,然后回到根,到达另一个分支。根据根节点、左节点和右节点之间的相对顺序,可以进一步将深度优先搜索策略区分为:

前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


深度优先遍历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在这里,我采用前序遍历的方式进行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中序和后序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跟前序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类似。


二叉树的序列化是通过某种遍历方式遍历二叉树并将遍历的结果用字符串来表示,反序列化是通过字符串转成对应的二叉树。注意:序列化和反序列化的遍历方式要对应起来。


二叉树的序列化还需要能够清晰地表示二叉树的节点。在这里,我采用节点的值和下划线 _ 来表示一个非空节点,用 # 号来表示一个空节点。


589f98ae52214154aa540b5c4913f611.png

反序列化首先要将序列化的节点解析出来,将其解析成能够清晰表示一个个节点的结果,然后根据解析出来的结果递归去构建二叉树。


class Codec 
{
private:
    // str是二叉树的序列化结果,注意一定要加引用
    void _serialize(TreeNode* root, string& str)
    {
        // 如果该节点为空,则用#号来表示
        if(root == nullptr)
        {
            str += "#";
            return;
        }
        // 如果是该节点不为空,则该节点桶节点的值加下划线来表示
        str += to_string(root->val) + "_";
        // 递归去求左右子树的结果
        _serialize(root->left, str);
        _serialize(root->right, str);
    }
  // i一定是要引用修饰
    TreeNode* _deserialize(const vector<string>& preRet, size_t& i)
    {
        // 如果是#号,说明该节点为空,返回nullptr
        if(preRet[i] == "#")
        {
            return nullptr;
        }
        // 先构建根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stoi(preRet[i]));
        // 构建左子树
        ++i;  // i需要自加,才能够拿到表示左右孩子的字符串
        root->left = _deserialize(preRet, i);
        // 构建右子树
        ++i;
        root->right = _deserialize(preRet, i);
        return root;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TreeNode* root) 
    {
        string str;
        _serialize(root, str);
        return str;
    }
    TreeNode* deserialize(string data) 
    {
        vector<string> preRet;
        string str;
        // 将前序遍历的字符串解析成一个个节点的字符串
        for(auto ch : data)
        {
            if(ch == '_')
            {
                preRet.push_back(str);
                str.clear();
            }
            else if(ch == '#')
                preRet.push_back("#");
            else
                str += ch;
        }
        size_t i = 0;
        return _deserialize(preRet, i);
    }
};


广度优先遍历进行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二叉树的广度优先遍历就是层序遍历,就是一层一层地遍历二叉树的节点。

d53c32c945dc4e0b8e9c145267f6db8e.png


class Codec 
{
public:
    string serialize(TreeNode* root) 
    {
        // 如果树的根节点为空,直接返回"#"即可
        if(root == nullptr)
        {
            return "#";
        }
        // str是二叉树层序遍历序列化的结果
        string str;
        queue<TreeNode*> q;
        // 根节点入队列
        q.push(root);
        while(!q.empty())
        {
            // 注:nullptr也要入队列,这样才能够表示
            // 哪个节点没有左孩子或者右孩子
            TreeNode* front = q.front();
            q.pop();
            // 当前节点为空,直接在str的尾部插入'#'即可
            // 当前节点不为空,需要在str尾部插入节点的值和下划线_
            // 还需要将该节点的左右孩子入队列(即使没有左右孩子)
            if(front == nullptr)
            {
                str += '#';
            }
            else
            {
                str += to_string(front->val) + '_';
                q.push(front->left);
                q.push(front->right);
            }
        }
        return str;
    }
    TreeNode* deserialize(string data) 
    {
        if(data == "#") 
            return nullptr;
        vector<string> ret;
        string str;
        // 先将层序遍历的字符串解析成一个个节点的字符串
        // 这样更加方便我们进行反序列化 
        for(auto ch : data)
        {
            // ch等于下划线_ ,说明str已经存储了一个节点的值
            // ch等于#号,说明该节点是空节点
            // 除此之外,都是节点的值的部分
            if(ch == '_')
            {
                ret.push_back(str);
                str.clear();
            }
            else if(ch == '#')
                ret.push_back("#");
            else
                str += ch;
        }
        // 根节点先入队列
        queue<TreeNode*> q;
        TreeNode* root = new TreeNode(stoi(ret[0]));
        q.push(root);
        int i = 1;
        while(!q.empty())
        {
            TreeNode* Node = q.front();
            q.pop();
            // 如果ret[i] == "#" 时,说明其没有左孩子或者右孩子
            // 就不需要new节点了,如果new节点时节点的左右孩子已经弄成了nullptr
            if(ret[i] != "#")
            {
                Node->left = new TreeNode(stoi(ret[i]));
                q.push(Node->left);
            }
            // 不管是nullptr还是不是nullpt,i都要自加
            // 这样才能拿到下一个节点的信息
            ++i;    
            if(ret[i] != "#")
            {
                Node->right = new TreeNode(stoi(ret[i]));
                q.push(Node->right);
            }
            ++i;
        }
        return root;
    }
};

7e59056a445a41dda48e07687ec88480.png

👉验证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化👈


序列化二叉树的一种方法是使用 前序遍历 。当我们遇到一个非空节点时,我们可以记录下这个节点的值。如果它是一个空节点,我们可以使用一个标记值记录,例如 #。

db63065807c64fa28d890519c7a661e5.png



我们可以定义一个概念,叫做槽位。一个槽位可以被看作「当前二叉树中正在等待被节点填充」的那些位置。


二叉树的建立也伴随着槽位数量的变化。每当遇到一个节点时:


如果遇到了空节点,则要消耗一个槽位;


如果遇到了非空节点,则除了消耗一个槽位外,还要再补充两个槽位。


此外,还需要将根节点作为特殊情况处理。


790299bc1bc847dfb9726b60d3fc7596.png


我们使用栈来维护槽位的变化。栈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了对应节点处剩余槽位的数量,而栈顶元素就对应着下一步可用的槽位数量。当遇到空节点时,仅将栈顶元素减 1 ;当遇到非空节点时,将栈顶元素减 1 后,再向栈中压入一个 2。无论何时,如果栈顶元素变为 0,就立刻将栈顶弹出。


遍历结束后,若栈为空,说明没有待填充的槽位,因此是一个合法序列;否则若栈不为空,则序列不合法。此外,在遍历的过程中,若槽位数量不足,则序列不合法。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ValidSerialization(string preorder) 
    {
        int n = preorder.size();
        int i = 0;
        stack<int> st;
        st.push(1);
        while(i < n)
        {
            // 遍历过程槽位为空,说明序列不合法
            if(st.empty())
                return false;
            // 空节点需要消耗一个槽位
            // 非空节点也需要消耗一个槽位,同时还会增加两个槽位
            // 栈顶元素为0时,需要将栈顶元素弹出
            if(preorder[i] == ',')
                ++i;
            else if(preorder[i] == '#')
            {
                st.top() -= 1;
                if(st.top() == 0)
                {
                    st.pop();
                }
                ++i;
            }
            else
            {
                // 读取一个数字,因为数组有可能是大于等于10的
                while(i < n && preorder[i] != ',')
                {
                    ++i;
                }
                st.top() -= 1;
                if(st.top() == 0)
                {
                    st.pop();
                }
                st.push(2);
                ++i;
            }
        }
        return st.empty();
    }    
};

8c759981ac8b440e86de1aad74312053.png


空间复杂度优化:如果把栈中元素看成一个整体,即所有剩余槽位的数量,也能维护槽位的变化。因此,我们可以只维护一个计数器,代表栈中所有元素之和,其余的操作逻辑均可以保持不变。


class Solution 
{
public:
    bool isValidSerialization(string preorder) 
    {
        int n = preorder.length();
        int i = 0;
        int slots = 1;
        while (i < n) 
        {
            if (slots == 0) 
                return false;
            if (preorder[i] == ',') 
            {
                i++;
            } 
            else if (preorder[i] == '#')
            {
                slots--;
                i++;
            } 
            else 
            {
                // 读一个数字
                while (i < n && preorder[i] != ',') 
                {
                    i++;
                }
                slots++; // slots = slots - 1 + 2
            }
        }
        return slots == 0;
    }
};

00e863cced2c419095203f64a10f317c.png


👉总结👈


本篇博客主要讲解了什么是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二叉树的序列化与反序列化以及验证二叉树的前序序列化等等。那么以上就是本篇博客的全部内容了,如果大家觉得有收获的话,可以点个三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
6月前
|
Go 开发者 索引
【LeetCode 热题100】路径与祖先:二叉树中的深度追踪技巧(力扣33 / 81/ 153/154)(Go语言版)
本文深入探讨了LeetCode中四道关于「搜索旋转排序数组」的经典题目,涵盖了无重复和有重复元素的情况。通过二分查找的变形应用,文章详细解析了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Go语言实现代码。关键点包括判断有序区间、处理重复元素以及如何缩小搜索范围。文章还总结了各题的异同,并推荐了类似题目,帮助读者全面掌握二分查找在旋转数组中的应用。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都能从中获得实用的解题技巧和代码实现方法。
296 14
|
7月前
|
算法 Go
【LeetCode 热题100】深入理解二叉树结构变化与路径特性(力扣104 / 226 / 114 / 543)(Go语言版)
本博客深入探讨二叉树的深度计算、结构变换与路径分析,涵盖四道经典题目:104(最大深度)、226(翻转二叉树)、114(展开为链表)和543(二叉树直径)。通过递归与遍历策略(前序、后序等),解析每题的核心思路与实现方法。结合代码示例(Go语言),帮助读者掌握二叉树相关算法的精髓。下一讲将聚焦二叉树构造问题,欢迎持续关注!
179 10
|
7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可视化
【二叉树遍历入门:从中序遍历到层序与右视图】【LeetCode 热题100】94:二叉树的中序遍历、102:二叉树的层序遍历、199:二叉树的右视图(详细解析)(Go语言版)
本文详细解析了二叉树的三种经典遍历方式:中序遍历(94题)、层序遍历(102题)和右视图(199题)。通过递归与迭代实现中序遍历,深入理解深度优先搜索(DFS);借助队列完成层序遍历和右视图,掌握广度优先搜索(BFS)。文章对比DFS与BFS的思维方式,总结不同遍历的应用场景,为后续构造树结构奠定基础。
343 10
|
7月前
|
Go
【LeetCode 热题100】路径与祖先:二叉树中的深度追踪技巧(力扣437 / 236 )(Go语言版)
本文深入探讨二叉树中路径与祖先问题,涵盖两道经典题目:LeetCode 437(路径总和 III)和236(最近公共祖先)。对于路径总和 III,文章分析了双递归暴力解法与前缀和优化方法,后者通过哈希表记录路径和,将时间复杂度从O(n²)降至O(n)。在最近公共祖先问题中,采用后序遍历递归查找,利用“自底向上”的思路确定最近公共祖先节点。文中详细解析代码实现与核心要点,帮助读者掌握深度追踪技巧,理解树结构中路径与节点关系的本质。这类问题在面试中高频出现,掌握其解法意义重大。
161 4
|
7月前
|
Go 索引 Perl
【LeetCode 热题100】【二叉树构造题精讲:前序 + 中序建树 & 有序数组构造 BST】(详细解析)(Go语言版)
本文详细解析了二叉树构造的两类经典问题:通过前序与中序遍历重建二叉树(LeetCode 105),以及将有序数组转化为平衡二叉搜索树(BST,LeetCode 108)。文章从核心思路、递归解法到实现细节逐一拆解,强调通过索引控制子树范围以优化性能,并对比两题的不同构造逻辑。最后总结通用构造套路,提供进阶思考方向,帮助彻底掌握二叉树构造类题目。
367 9
|
Unix Shell Linux
LeetCode刷题 Shell编程四则 | 194. 转置文件 192. 统计词频 193. 有效电话号码 195. 第十行
本文提供了几个Linux shell脚本编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转置文件内容、统计词频、验证有效电话号码和提取文件的第十行,每个问题都给出了至少一种实现方法。
239 6
LeetCode刷题 Shell编程四则 | 194. 转置文件 192. 统计词频 193. 有效电话号码 195. 第十行
|
Python
【Leetcode刷题Python】剑指 Offer 32 - III. 从上到下打印二叉树 III
本文介绍了两种Python实现方法,用于按照之字形顺序打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结果,实现了在奇数层正序、偶数层反序打印节点的功能。
164 6
|
搜索推荐 索引 Python
【Leetcode刷题Python】牛客. 数组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
本文介绍了牛客网题目"数组中未出现的最小正整数"的解法,提供了一种满足O(n)时间复杂度和O(1)空间复杂度要求的原地排序算法,并给出了Python实现代码。
347 2
|
数据采集 负载均衡 安全
LeetCode刷题 多线程编程九则 | 1188. 设计有限阻塞队列 1242. 多线程网页爬虫 1279. 红绿灯路口
本文提供了多个多线程编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设计有限阻塞队列、多线程网页爬虫、红绿灯路口等,每个问题都给出了至少一种实现方法,涵盖了互斥锁、条件变量、信号量等线程同步机制的使用。
243 3
LeetCode刷题 多线程编程九则 | 1188. 设计有限阻塞队列 1242. 多线程网页爬虫 1279. 红绿灯路口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280页PDF,全方位评估OpenAI o1,Leetcode刷题准确率竟这么高
【10月更文挑战第24天】近年来,OpenAI的o1模型在大型语言模型(LLMs)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卓越的推理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基于Transformer架构,o1模型采用了链式思维和强化学习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其在编程竞赛、医学影像报告生成、数学问题解决、自然语言推理和芯片设计等领域的表现。本文将全面评估o1模型的性能及其对AI研究和应用的潜在影响。
323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