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车载系统 Android Auto 正式版即将上市

简介:

image

北京时间6月25日晚24时,谷歌I/O大会正式拉开大幕,谷歌宣布不久就将提供给开发者Android Auto的SDK开发工具,帮助开发者更好的开发汽车相关应用,并开放音频以及信息的API接口。

谷歌车载系统Android Auto,支持导航、交互以及音乐,而在中控显示的方式就像Google Now的卡片。车载系统的所有内容都来自手机,与汽车方向盘按钮兼容。

用户可以直接使用谷歌地图,并通过语音进行搜索及导航,与手机使用体验一致。当有新消息送达时,会自动语音播报,而用户也可以直接通过语音回复。

Android Auto与之前苹果的CarPlay最大不同在于,当安卓手机通过数据线连接到汽车之后,屏幕是投射到车里中控台显示屏的,显示风格与横版安卓界面没有太大不同,因此用户可以获得非常一致的操作体验,所有程序其实是运行在手机上的,而CarPlay的界面则是完全重新设计的。

Android Auto在全球拥有40家新合作伙伴,包括菲亚特、奥迪、玛莎拉蒂等25家汽车厂商,第一批支持Android Auto的汽车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正式版本也将与Android L手机系统同步推出

相关文章
|
14天前
|
Linux 测试技术 语音技术
【车载Android】模拟Android系统的高负载环境
本文介绍如何将Linux压力测试工具Stress移植到Android系统,用于模拟高负载环境下的CPU、内存、IO和磁盘压力,帮助开发者优化车载Android应用在多任务并发时的性能问题,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用户体验。
124 6
|
14天前
|
Java 数据库 Android开发
基于Android的电子记账本系统
本项目研究开发一款基于Java与Android平台的开源电子记账系统,采用SQLite数据库和Gradle工具,实现高效、安全、便捷的个人财务管理,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
|
11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物联网
Android系统版本演进与未来展望####
本文深入探讨了Android操作系统从诞生至今的发展历程,详细阐述了其关键版本迭代带来的创新特性、用户体验提升及对全球移动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对Android历史版本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旨在揭示其成功背后的驱动力,并展望未来Android可能的发展趋势与面临的挑战,为读者呈现一个既全面又具深度的技术视角。 ####
|
6月前
|
安全 搜索推荐 Android开发
Android系统SELinux安全机制详解
如此看来,SELinux对于大家来说,就像那位不眠不休,严阵以待的港口管理员,守护我们安卓系统的平安,维护这片海港的和谐生态。SELinux就这样,默默无闻,却卫士如山,给予Android系统一份厚重的安全保障。
207 18
|
11月前
|
算法 JavaScript Android开发
|
11月前
|
IDE Java 开发工具
移动应用与系统:探索Android开发之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Android开发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术。我们将通过代码示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Android开发。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技巧。让我们一起开启Android开发的旅程吧!
|
11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讨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将深入分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内存分配、回收策略以及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Android系统如何高效地管理内存资源,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390 16
|
10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对Android内存模型的深入分析,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内存分配、回收以及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
10月前
|
存储 安全 Android开发
探索Android系统的最新安全特性
在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深入探讨Android系统最新的安全特性,包括其设计理念、实施方式以及对用户的影响。通过分析这些安全措施如何保护用户免受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的威胁,我们希望为读者提供对Android安全性的全面了解。
|
11月前
|
安全 Android开发 iOS开发
深入探讨Android与iOS系统的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Android和iOS两大移动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差异、用户体验以及各自的市场表现,进一步探讨它们在未来技术革新中可能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比两者的开放性、安全性、生态系统等方面,本文揭示了两大系统在移动设备市场中的竞争态势和潜在变革。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