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酝酿全新操作系统,抢占未来数字世界的交互入口?

简介: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谷歌选择历来以优秀的软件产品见长,除了各类应用类产品,其在操作系统上的开发也是不遗余力,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移动端的 Android、PC 端的 Chrome OS,以及物联网设备专用 Brillo。

或许是考虑到纷繁复杂的操作系统之间过于割裂、难以统一,亦或是抢占可穿戴设备、物联网设备操作系统的新兴市场,谷歌也在悄无声息的开发一套崭新的“万能”操作系统 Fuchsia。

这套操作系统最早于 2016 年夏天悄悄出现在GitHub的一个公开页面上,相关介绍少之又少,链接指向的谷歌Fuchsia主页也没有太多关于这套全新操作系统的说明。

目前,我们只知道该系统仍正在开发中,但 Fuchsia 的原代码是完全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下载到这一依旧保持神秘的操作系统。可以说,Fuchsia一出现就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下载地址:https://fuchsia.googlesource.com/

同时,根据谷歌官方的描述,Fuchsia的核心突破就在于其强大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小到智能手机大到ATM机和台式电脑,以及各种穿戴式设备和物联网设备,都可以采用这一操作系统。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谷歌现有操作系统已经十分成熟的情况下,这一新的操作系统究竟意欲何为?是否代表谷歌将要抛弃掉已经取得的领先优势?还是谷歌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局?

在科技圈,谷歌旗下的两款操作系统 Android 和 Chrome OS 之间的冲突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以手机和平板作为主要安装设备的Android目前已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操作系统,众多开发者基于该操作系统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是不计其数。

而为PC设计的Chrome OS则又是另一种情况,它以安全和简洁的设计而闻名,在教育行业中被广泛使用。

不过,即便如此,谷歌高管们还是否认了这两款操作系统合并的可能性,只是在谷歌内部关于如何统一其软件开发结构的讨论从未停止过。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由于 Android 有比 Chrome OS 更加强大的功能和更多的 APP 选择,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谷歌可以对 Android 进行 PC 化处理。

但显然,谷歌找到了第三条道路:开发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就此看,Fuchsia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样做不仅可以继续推进谷歌的顶尖消费级操作系统的计划,更重要的一点是修补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曾犯下的诸多重要缺点。

升级之后,Fuchsia将会拥有更安全的设计、更强大的性能、频率更高的更新,以及一个对广大开发者更友好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而作为一个操作系统最基础、也是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内核负责软件对硬件的访问,以及管理进程、内存、驱动程序以及支持文件系统等基础功能。通俗地说,它就是整个操作系统运行的基础。

如果操作系统像一辆车,那内核就约等于发动机,它的性能和稳定性就是整个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今天的Linux是全球被最广泛移植的操作系统内核。从平板电脑iPad到巨型电脑IBM S/390,甚至于微软出品的游戏机 XBOX 都可以看到 Linux 内核的踪迹。Linux也是IBM超级计算机 Blue Gene 的操作系统。

Linux之所以强大,首先是它对于硬件的强兼容性,几乎所有的平台都能跑Linux,而不像 Windows NT 那样过于倾心于X86平台(虽然近些年也能在ARM上跑了)

其二在于其坚持的开源免费思想,造就了以 Lunix 社区为核心的全球开发模式,由创始人带领的团队负责内核的维护更新,而全球的开发者为其进行稳定性的debug使其稳定、强大、免费,自然受到了诸多青睐。

除 Android 以外,以往出现过的三星 Bada OS、Tizen OS,还有诺基亚曾经倾心的 Meego,也都是基于 Linux 内核。

而此次 Fuchsia 的微内核则被命名为 Magenta。Magenta一词的由来也是颇有深意,谷歌在 Magenta 的官方代码库中做出解释:“Pink(粉色)+ Purple(紫色) = Fuchsia (紫红色,即Magenta)”。

而据 Fuchsia 团队的描述,Purple指的是Project Purple(紫色项目),即iPhone最初的项目代号。而Pink则指的是Taligent,即苹果一个曾经试图取代其经典Mac操作系统的失败项目。两者相加,可见谷歌跨平台的愿景。

如果一旦成行,谷歌就势必要放弃问题多多但又积淀多年的 Android,而这样做其实会陷入一个两难的处境,海量的Android App和全新的操作系统似乎并不可兼得。

但谷歌就是谷歌,它还是会竭尽全力以达成平衡,而这一手段很有可能就是在Hypervisor 上面运行虚拟的Android App。

Hypervisor 是一种可以让多个虚拟操作系统在一套硬件上作为虚拟机同时运行的软件。虽然传统虚拟机技术的效率低下,但近几年来虚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更优化的增效方式:以容器(container)的方式运行虚拟机。

容器是可以在同个操作系统内虚拟化单个App的独立行程。通过只使用虚拟机中App所需的那部分,以容器方式运行虚拟机可以提供一个更高效、可靠以及安全的方式在同个操作系统(在这里指的就是Fuchsia)内运行所有的App。

也正因此,Fuchsia可以轻松地支持Android所有现有的App,为用户提供一个无缝衔接的体验。虽然Android有很大可能会继续得到开发和支持,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将会成为Fuchsia内一个老旧的运行环境,势必在几年内被逐渐代替掉。

目前,Android 所依赖的 Linux 内核中另一重大缺陷就是它缺少一个稳定的ABI(应用二进制接口)。而这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作为应用程序和CPU之间的一个接口,ABI处于软件和硬件的中间位置,它驱动了所有的软件程序,

对于提供Android系统驱动程序的芯片公司来说,由于没有一个稳定的ABI,每当谷歌推出新的Android版本,他们都必须更新其驱动程序,否则新版内核将会无法在他们的硬件上运行。但是,这显然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很多公司都因此造成巨额亏损。

与之对立的是设备厂商需要的却是搭有最新的驱动程序才能升级设备的操作系统。所以,由于芯片商停止更新驱动导致设备商停止更新操作程序的多米诺效应意味着有数百万台Android设备将得不到任何及时的更新了。Android系统的批评者将这种现象称作为“碎片化的噩梦”。

而这也将是Fuchsia试图解决的问题之一。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一样,Fuchsia的内核将会提供一个稳定的ABI。其拥有两个内核:LK 和 Magenta。LK,即Little Kernel,是一款用于嵌入式设备的现有操作系统。Magenta则是建在LK上的一款微内核。

在谷歌的公开资料中,作为物联网设备操作系统的Fuchsia将只会使用LK。而在更复杂的设备,比如手机和电脑中,Fuchsia则会使用Magenta。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一款操作系统不只有内核,也该有为开发者准备的API以及为API开发的框架。但Android系统的创始人在早期往往出于特定需求,做出了许多关于API的技术决定,只是这些决定却让后来Android团队和开发者的工作十分为难。

对于谷歌来说,Fuchsia是一个难得的用一款更新、更好的操作系统来取代现有操作系统的机会。其API大量借鉴了谷歌Chrome浏览器背后的开源项目Chromium,而Chromium又是组成Chrome OS的重中之重。许多 Fuchsia 的低级 API 的代码都是Chromium 的 Mojo 系统 API 的修改版。而 Fuchsia 团队也有许多来自于Chromium团队的成员。

而Fuchsia的用户界面Flutter是使用谷歌Dart编程语言所开发。这么做也是考虑到让为Fuchsia系统编写 App的开发者可以在做出极少改变的情况下就让App在Android和苹果iOS中运行。而这将有效的减少开发多平台App时所需的工作量。

对于消费者来说,谷歌的新款Fuchsia操作系统彻底远离了 Android、Linux以及 Unix 限制的设计,将会为他们提供一款性能更好、安全性更高以及支持期更长的操作系统。在此之外,Fuchsia在其他设备(比如二合一笔记本)中出现很有可能为他们提供超越传统电脑操作系统的用户体验

本文来自开源中国社区 [http://www.oschina.net]

目录
相关文章
|
3月前
|
Linux 虚拟化 iOS开发
VMware Tools 13.0 正式版发布下载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VMware Tools 13.0 正式版发布下载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368 1
VMware Tools 13.0 正式版发布下载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
2月前
|
安全 Linux 虚拟化
VMware Tools 13.0.1.0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VMware Tools 13.0.1.0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201 1
VMware Tools 13.0.1.0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
2月前
|
安全 Linux 虚拟化
VMware Tools 12.5.3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VMware Tools 12.5.3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165 0
VMware Tools 12.5.3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
4月前
|
安全 Linux 虚拟化
VMware Tools 12.5.2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VMware Tools 12.5.2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124 10
VMware Tools 12.5.2 发布 - 客户机操作系统无缝交互必备组件
|
4月前
|
存储 监控 安全
C语言与操作系统交互探秘
系统调用与库函数 在 C语言中,系统调用是用户程序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的桥梁。以下是常见系统调用的概述: 文件操作类:open()、read()、write()、close()、lseek() 进程控制类:fork()、exec()、wait()、exit() 信号处理类:signal()、kill() 进程间通信:pipe()、shmget()、msgget() 网络通信:socket()、bind()、listen()、accept() 系统调用 vs 库函数:
149 20
|
10月前
|
存储 调度
探索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与用户空间的交互
在数字世界的每一次呼吸中,操作系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深入探讨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内核与用户空间之间的神秘舞蹈。通过直观的比喻和生动的代码片段,我们将一窥这场幕后的交响曲,了解它们是如何协同工作以支持我们的计算需求的。从简单的文件读写到复杂的网络通信,每一个操作背后都隐藏着内核与用户空间之间精妙的互动。准备好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
92 3
|
11月前
|
Java Linux Android开发
移动应用开发与操作系统的交互:深入理解Android和iOS
在数字时代,移动应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应用开发的核心概念、移动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我们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在Android和iOS平台上创建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应用,并解释其背后的技术原理。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有经验的开发者,这篇文章都将为你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知识。
|
11月前
|
存储 传感器 API
移动应用开发中的操作系统交互与性能优化
本文将深入探讨移动应用开发中,开发者如何通过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和APIs来提升应用性能。我们将从基础的系统调用开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多线程管理和内存优化策略,最后讨论如何利用操作系统特性实现高效的数据存储和网络通信。文章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构建更快速、更稳定、更省电的移动应用。
95 1
|
安全 程序员 Linux
探索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与用户空间的交互之旅
【9月更文挑战第9天】本文是一次深入操作系统核心的探险,我们不仅会穿越神秘的内核世界和多彩的用户空间,还将揭秘它们之间如何通过系统调用、库函数、API等桥梁进行信息交换。这不仅是一段技术之旅,也是对操作系统设计哲学的思考。我们将用浅显的语言,逐步揭开操作系统的神秘面纱,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获得对操作系统深层次理解的钥匙。
|
8月前
|
编解码 自然语言处理 JavaScript
智谱发布GLM-OS概念及Agent产品,CogAgent-9B模型开源助力GUI交互场景
11月29日,智谱正式提出 GLM-OS 概念,并发布 AutoGLM 和 GLM-PC 两款 Agent 产品。近期GLM-PC 的基座模型—— CogAgent-9B 开源,供社区进一步开发。
428 8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镜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