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初识与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的概念】

本文涉及的产品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迁移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MySQL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small 3个月
推荐场景:
数据库上云
数据传输服务 DTS,数据同步 1个月
简介: 计算机网络原理【网络初识与TCP/IP四层模型和OSI七层模型的概念】

🍎一.什么是网络


🍒1.1网络的发展


一.独立模式


独立模式:我们的最早的计算机之间是相互独立

c718b4cddfa44cfc835552298bb2fcb8.png



二.网络互连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共享软件和数据,即以多个计算机协同工作来完成业务,就有了网络互连

网络互连: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本质是网络数据传输,即计算机之间通过网络来传输数据,也称为网络通信,根据网络互连的规模不同,可以划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


🍒1.2.网络的基本形成


一.局域网(LAN)


局域网,即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LAN

Local 即标识了局域网是本地,局部组建的一种私有网络

局域网内的主机之间能方便的进行网络通信,又称为内网;局域网和局域网之间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是无法通信的


LAN常见形式:网线直连,基于路由器,基于交换器

(1)网线直连



image.png




(2)基于交换器组建


image.png


(3)基于路由器组建


image.png


二.广域网(WAN)


广域网,即 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通过路由器,将多个局域网连接起来,在物理上组成很大范围的网络,就形成了广域网。广域网内部的局域网都属于其子网

如果有北、中、南等分公司,甚至海外分公司,把这些分公司以专线方式连接起来,即称为“广域网”

如果属于全球化的公共型广域网,则称为互联网(又称公网,外网),属于广域网的一个子集,有时在不严格的环境下说的广域网,其实是指互联网,所谓 “局域网” 和 “广域网” 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如,我们有 “天朝特色” 的广域网,也可以看做一个比较大的局域网


7f9ab54260724f3a99936beb7a648961.jpg



🍎二.网络通信基础


网络互连的目的是进行网络通信,也即是网络数据传输,更具体一点,是网络主机中的不同进程间,基于网络传输数据


那么,在组建的网络中,如何判断到底是从哪台主机,将数据传输到那台主机呢?这就需要使用IP地址来标识


🍒2.1IP地址


概念:


IP地址主要用于标识网络主机、其他网络设备(如路由器)的网络地址。简单说,IP地址用于定位主机的网络地址,就像我们发送快递一样,需要知道对方的收货地址,快递员才能将包裹送到目的地


格式:

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常被分割为4个“8位二进制数”(也就是4个字节),如:01100100.00000100.00000101.00000110。

通常用“点分十进制”的方式来表示,即 a.b.c.d 的形式(a,b,c,d都是0~255之间的十进制整数)。如:100.4.5.6


特殊IP:

127.*的IP地址用于本机环回(loop back)测试,通常是127.0.0.1

本机环回主要用于本机到本机的网络通信(系统内部为了性能,不会走网络的方式传输),对于开发网络通信的程序(即网络编程)而言,常见的开发方式都是本机到本机的网络通信,IP地址解决了网络通信时,定位网络主机的问题,但是还存在一个问题,传输到目的主机后,由哪个进程来接收这个数据呢?这就需要端口号来标识


🍒2.2端口号



概念:

在网络通信中,IP地址用于标识主机网络地址,端口号可以标识主机中发送数据、接收数据的进程,简单说:端口号用于定位主机中的进程

类似发送快递时,不光需要指定收货地址(IP地址),还需要指定收货人(端口号)


格式:

端口号是0~65535范围的数字,在网络通信中,进程可以通过绑定一个端口号,来发送及接收网络数据


注意事项:

两个不同的进程,不能绑定同一个端口号,但一个进程可以绑定多个端口号


了解:

一个进程启动后,系统会随机分配一个端口(启动端口),程序代码中,进行网络编程时,需要绑定端口号(收发数据的端口)来发送、接收数据,进程绑定一个端口号后,fork一个子进程,可以实现多个进程绑定一个端口号,但不同的进程不能绑定同一个端口号


问题:

有了IP地址和端口号,可以定位到网络中唯一的一个进程,但还存在一个问题,网络通信是基于二进制0/1数据来传输,如何告诉对方发送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网络通信传输的数据类型可能有多种:图片,视频,文本等。同一个类型的数据,格式可能也不同,如发送一个文本字符串“你好!”:如何标识发送的数据是文本类型,及文本的编码格式呢?基于网络数据传输,需要使用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数据格式


🍎三.初始协议


🍒3.1什么是协议


概念


协议,网络协议的简称,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即网络数据传输)经过的所有网络设备都必须共同遵从

的一组约定、规则。如怎么样建立连接、怎么样互相识别等。只有遵守这个约定,计算机之间才能相互通信交流通常由三要素组成:


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类似打电话时,双方要使用同样的语言:普通话

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语义主要用来说明通信双方应当怎么做。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类似打电话时,说话的内容。一方道:你瞅啥?另一方就得有对应的响应:瞅你咋的!

时序,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时序定义了何时进行通信,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讲话的速度等。比如是采用同步传输还是异步传输。

女生和男生的通话,总是由男生主动发起通话,而总是在男生恋恋不舍的时候,由女生要求结束通话。

协议(protocol)最终体现为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包的格式。

作用

为什么需要协议?

就好比见网友,彼此协商胸口插支玫瑰花见面,这就是一种提前的约定,也可以称之为协议

计算机之间的传输媒介是光信号和电信号。通过 “频率” 和 “强弱” 来表示 0 和 1 这样的信息。要想传递各种不同的信息,就需要约定好双方的数据格式

计算机生产厂商有很多;

计算机操作系统,也有很多;

计算机网络硬件设备,还是有很多;

如何让这些不同厂商之间生产的计算机能够相互顺畅的通信? 就需要有人站出来,约定一个共同的标准,大家都来遵守,这就是 网络协议


知名协议的默认端口

系统端口号范围为 0 ~ 65535,其中:0 ~ 1023 为知名端口号,这些端口预留给服务端程序绑定广泛使

用的应用层协议,如:

22端口:预留给SSH服务器绑定SSH协议

21端口:预留给FTP服务器绑定FTP协议

23端口:预留给Telnet服务器绑定Telnet协议

80端口:预留给HTTP服务器绑定HTTP协议

443端口:预留给HTTPS服务器绑定HTTPS协议

补充:

以上只是说明 0 ~ 1023 范围的知名端口号用于绑定知名协议,但某个服务器也可以使用其他 1024 ~65535 范围内的端口来绑定知名协议

例如:餐厅的VIP包房是给会员使用,但会员也可以不坐包房,坐其他普通座位


🍒3.2五元组


在TCP/IP协议中,用五元组来标识一个网络通信:

1. 源IP:标识源主机
2. 源端口号:标识源主机中该次通信发送数据的进程
3. 目的IP:标识目的主机
4. 目的端口号:标识目的主机中该次通信接收数据的进程
5. 协议号:标识发送进程和接收进程双方约定的数据格式


🍒3.3协议分层


什么是协议分层:


协议分层是指当网络通信这个过程中很复杂,里面有很多细节,如果只通过一个协议来实现约定里所以的细节,这样这个协议就会衡庞大,并且复杂,容易出错,这样更好的办法就是将一个复杂的协议拆成多个小的,变成更好的协议,让每个协议完整自己的任务


好处一:每层协议不需要理解其他协议的细节(封装)


好处二:对应层D协议替换成其他协议(解耦合)


分层的作用

为什么需要网络协议的分层?

分层最大的好处,类似于面向接口编程:定义好两层间的接口规范,让双方遵循这个规范来对接。

在代码中,类似于定义好一个接口,一方为接口的实现类(提供方,提供服务),一方为接口的使用类

(使用方,使用服务):

对于使用方来说,并不关心提供方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使用接口即可

对于提供方来说,利用封装的特性,隐藏了实现的细节,只需要开放接口即可


🍒3.4OSI七层模型(了解)


f68be779b5c0484eb2465f9b01839c03.jpg


🍒3.5TCP/IP五层(或四层)模型(重点)


TCP/IP是一组协议的代名词,它还包括许多协议,组成了TCP/IP协议簇

TCP/IP通讯协议采用了5层的层级结构,每一层都呼叫它的下一层所提供的网络来完成自己的需求

7ddbaee17c7a4f6cb29c2b0f88660657.png



●应用层:负责应用程序间沟通,如简单电子邮件传输(SMTP)、文件传输协议(FTP)、网络远程访问协议(Telnet)等。我们的网络编程主要就是针对应用层


●传输层:负责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如传输控制协议 (TCP),能够确保数据可靠的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网络层:负责地址管理和路由选择。例如在IP协议中,通过IP地址来标识一台主机,并通过路由表的方式规划出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的线路(路由)。路由器(Router)工作在网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设备之间的数据帧的传送和识别。例如网卡设备的驱动、帧同步(就是说从网线上检测到什么信号算作新帧的开始)、冲突检测(如果检测到冲突就自动重发)、数据差错校验等工作。有以太网、令牌环网,无线LAN等标准。交换机(Switch)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负责光/电信号的传递方式。比如现在以太网通用的网线(双绞 线)、早期以太网采用的同轴电缆(现在主要用于有线电视)、光纤,现在的wifi无线网使用电磁波等都属于物理层的概念。物理层的能力决定了最大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抗干扰性等。集线器(Hub)工作在物理层


网络设备所在分层:

对于一台主机,它的操作系统内核实现了从传输层到物理层的内容,也即是TCP/IP五层模型的下四层

对于一台路由器,它实现了从网络层到物理层,也即是TCP/IP五层模型的下三层

对于一台交换机,它实现了从数据链路层到物理层,也即是TCP/IP五层模型的下两层

对于一台集线器,它只实现了物理层


注意我们这里说的是传统意义上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也称为二层交换机(工作在TCP/IP五层模型的下两层)、三层路由器(工作在TCP/IP五层模型的下三层),随着现在网络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很多3层或4层交换机,4层路由器。我们以下说的网络设备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交换机和路由器


详细参考资料

相关实践学习
部署高可用架构
本场景主要介绍如何使用云服务器ECS、负载均衡SLB、云数据库RDS和数据传输服务产品来部署多可用区高可用架构。
Sqoop 企业级大数据迁移方案实战
Sqoop是一个用于在Hadoop和关系数据库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的工具。它用于从关系数据库(如MySQL,Oracle)导入数据到Hadoop HDFS,并从Hadoop文件系统导出到关系数据库。 本课程主要讲解了Sqoop的设计思想及原理、部署安装及配置、详细具体的使用方法技巧与实操案例、企业级任务管理等。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课程由黑马程序员提供。
相关文章
|
2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算法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反向传播算法虽是深度学习基石,但面临内存消耗大和并行扩展受限的问题。近期,牛津大学等机构提出NoProp方法,通过扩散模型概念,将训练重塑为分层去噪任务,无需全局前向或反向传播。NoProp包含三种变体(DT、CT、FM),具备低内存占用与高效训练优势,在CIFAR-10等数据集上达到与传统方法相当的性能。其层间解耦特性支持分布式并行训练,为无梯度深度学习提供了新方向。
103 1
NoProp:无需反向传播,基于去噪原理的非全局梯度传播神经网络训练,可大幅降低内存消耗
|
1月前
|
域名解析 网络协议 安全
计算机网络TCP/IP四层模型
本文介绍了TCP/IP模型的四层结构及其与OSI模型的对比。网络接口层负责物理网络接口,处理MAC地址和帧传输;网络层管理IP地址和路由选择,确保数据包准确送达;传输层提供端到端通信,支持可靠(TCP)或不可靠(UDP)传输;应用层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如HTTP、FTP等服务。此外,还详细描述了数据封装与解封装过程,以及两模型在层次划分上的差异。
278 13
|
1月前
|
网络协议 中间件 网络安全
计算机网络OSI七层模型
OSI模型分为七层,各层功能明确:物理层传输比特流,数据链路层负责帧传输,网络层处理数据包路由,传输层确保端到端可靠传输,会话层管理会话,表示层负责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应用层提供网络服务。数据在传输中经过封装与解封装过程。OSI模型优点包括标准化、模块化和互操作性,但也存在复杂性高、效率较低及实用性不足的问题,在实际中TCP/IP模型更常用。
202 10
|
22天前
|
监控 应用服务中间件 Linux
掌握并发模型:深度揭露网络IO复用并发模型的原理。
总结,网络 I/O 复用并发模型通过实现非阻塞 I/O、引入 I/O 复用技术如 select、poll 和 epoll,以及采用 Reactor 模式等技巧,为多任务并发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模型有效提高了系统资源利用率,以及保证了并发任务的高效执行。在现实中,这种模型在许多网络应用程序和分布式系统中都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
74 35
|
1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测试技术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本文探讨了基于图的重排序方法在信息检索领域的应用与前景。传统两阶段检索架构中,初始检索速度快但结果可能含噪声,重排序阶段通过强大语言模型提升精度,但仍面临复杂需求挑战
53 0
图神经网络在信息检索重排序中的应用:原理、架构与Python代码解析
|
2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性能优化
OSI 七层模型详解
本文介绍了 OSI 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与常见协议。物理层负责比特流传输,涉及信号编码与接口标准;数据链路层组织帧并实现差错控制;网络层处理路由与寻址;传输层提供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会话层管理会话连接;表示层处理数据编码与加密;应用层直接为用户提供服务。文中还列举了各层的典型协议,如 IP、TCP、HTTP 等,详细解析其作用与应用场景。
486 3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PyTorch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数学原理与可视化实现
本文深入解析了图神经网络(GNNs)中自注意力机制的内部运作原理,通过可视化和数学推导揭示其工作机制。文章采用“位置-转移图”概念框架,并使用NumPy实现代码示例,逐步拆解自注意力层的计算过程。文中详细展示了从节点特征矩阵、邻接矩阵到生成注意力权重的具体步骤,并通过四个类(GAL1至GAL4)模拟了整个计算流程。最终,结合实际PyTorch Geometric库中的代码,对比分析了核心逻辑,为理解GNN自注意力机制提供了清晰的学习路径。
341 7
深入解析图神经网络注意力机制:数学原理与可视化实现
|
4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安全
应用程序中的网络协议:原理、应用与挑战
网络协议是应用程序实现流畅运行和安全通信的基石。了解不同协议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以及它们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对于开发者和用户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协议也将不断优化和创新,为数字世界的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
130 1
|
5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PyTorch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软演员-评论家算法(Soft Actor-Critic, SAC)是深度强化学习领域的重要进展,基于最大熵框架优化策略,在探索与利用之间实现动态平衡。SAC通过双Q网络设计和自适应温度参数,提升了训练稳定性和样本效率。本文详细解析了SAC的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PyTorch实现,涵盖演员网络的动作采样与对数概率计算、评论家网络的Q值估计及其损失函数,并介绍了完整的SAC智能体实现流程。SAC在连续动作空间中表现出色,具有高样本效率和稳定的训练过程,适合实际应用场景。
1198 7
深度强化学习中SAC算法:数学原理、网络架构及其PyTorch实现
|
6月前
|
前端开发 网络协议 安全
【网络原理】——HTTP协议、fiddler抓包
HTTP超文本传输,HTML,fiddler抓包,URL,urlencode,HTTP首行方法,GET方法,POST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