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ilog 时序控制

简介: Verilog 提供了 2 大类时序控制方法:时延控制和事件控制。事件控制主要分为边沿触发事件控制与电平敏感事件控制。

关键词:时延控制,事件触发,边沿触发,电平触发

Verilog 提供了 2 大类时序控制方法:时延控制和事件控制。事件控制主要分为边沿触发事件控制与电平敏感事件控制。

时延控制

基于时延的时序控制出现在表达式中,它指定了语句从开始执行到执行完毕之间的时间间隔。

时延可以是数字、标识符或者表达式。

根据在表达式中的位置差异,时延控制又可以分为常规时延与内嵌时延。

常规时延

遇到常规延时时,该语句需要等待一定时间,然后将计算结果赋值给目标信号。

格式为:#delay procedural_statement,例如:

reg  value_test ;
reg  value_general ;
#10  value_general    = value_test ;

该时延方式的另一种写法是直接将井号 # 独立成一个时延执行语句,例如:

#10 ;
value_ single         = value_test ;

内嵌时延

遇到内嵌延时时,该语句先将计算结果保存,然后等待一定的时间后赋值给目标信号。

内嵌时延控制加在赋值号之后。例如:

reg  value_test ;
reg  value_embed ;
value_embed        = #10 value_test ;

需要说明的是,这 2 种时延控制方式的效果是有所不同的。

当延时语句的赋值符号右端是常量时,2 种时延控制都能达到相同的延时赋值效果。

当延时语句的赋值符号右端是变量时,2 种时延控制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延时赋值效果。

例如下面仿真代码:

`timescale 1ns/1ns
module test ;
    reg  value_test ;
    reg  value_general, value_embed, value_single ;
    //signal source
    initial begin
        value_test        = 0 ;
        #25 ;      value_test        = 1 ;
        #35 ;      value_test        = 0 ;        //absolute 60ns
        #40 ;      value_test        = 1 ;        //absolute 100ns
        #10 ;      value_test        = 0 ;        //absolute 110ns
    end
    //(1)general delay control
    initial begin
        value_general     = 1;
        #10 value_general  = value_test ; //10ns, value_test=0
        #45 value_general  = value_test ; //55ns, value_test=1
        #30 value_general  = value_test ; //85ns, value_test=0
        #20 value_general  = value_test ; //105ns, value_test=1
    end
    //(2)embedded delay control
    initial begin
        value_embed       = 1;
        value_embed  = #10 value_test ; //0ns, value_test=0
        value_embed  = #45 value_test ; //10ns, value_test=0
        value_embed  = #30 value_test ; //55ns, value_test=1
        value_embed  = #20 value_test ; //85ns, value_test=0
    end
    //(3)single delay control
    initial begin
        value_single      = 1;
        #10 ;
        value_single = value_test ; //10ns, value_test=0
        #45 ;
        value_single = value_test ; //55ns, value_test=1
        #30 ;
        value_single = value_test ; //85ns, value_test=0
        #20 ;
        value_single = value_test ; //105ns, value_test=1
    end
    always begin
        #10;
        if ($time >= 150) begin
            $finish ;
        end
    end
endmodule

仿真结果如下,由图可知:

  • (1)一般延时的两种表达方式执行的结果都是一致的。
  • (2)一般时延赋值方式:遇到延迟语句后先延迟一定的时间,然后将当前操作数赋值给目标信号,并没有"惯性延迟"的特点,不会漏掉相对较窄的脉冲。
  • (3)内嵌时延赋值方式:遇到延迟语句后,先计算出表达式右端的结果,然后再延迟一定的时间,赋值给目标信号。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下面分析下内嵌延时的赋值过程:

value_embed  = #10 value_test ; //0ns, value_test=0

0ns 时,执行此延时语句。

先将 0 赋值给信号 value_embed, 延迟 10ns 输出为 0;

value_embed  = #45 value_test ; //10ns, value_test=0

10ns 时,执行此延时语句。

由于此时 value_test 仍然为 0,所以 value_embed 值不变。

即到 55ns 时,value_embed 值仍然保持为 0。

value_embed  = #30 value_test ; //55ns, value_test=1

同理,55ns 时,value_test 值为 1,将其赋值给 value_embed 并延迟 30ns 输出。

所以 85ns 时,value_embed 输出为 1。

value_embed  = #20 value_test ; //85ns, value_test=0

同理,105ns 时,value_embed 输出为 0。

边沿触发事件控制

在 Verilog 中,事件是指某一个 reg 或 wire 型变量发生了值的变化。

基于事件触发的时序控制又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般事件控制

事件控制用符号 @ 表示。

语句执行的条件是信号的值发生特定的变化。

关键字 posedge 指信号发生边沿正向跳变,negedge 指信号发生负向边沿跳变,未指明跳变方向时,则 2 种情况的边沿变化都会触发相关事件。例如:

//信号clk只要发生变化,就执行q<=d,双边沿D触发器模型
always @(clk) q <= d ;                
//在信号clk上升沿时刻,执行q<=d,正边沿D触发器模型
always @(posedge clk) q <= d ;  
//在信号clk下降沿时刻,执行q<=d,负边沿D触发器模型
always @(negedge clk) q <= d ;
//立刻计算d的值,并在clk上升沿时刻赋值给q,不推荐这种写法
q = @(posedge clk) d ;

命名事件控制

用户可以声明 event(事件)类型的变量,并触发该变量来识别该事件是否发生。命名事件用关键字 event 来声明,触发信号用 -> 表示。例如:

event     start_receiving ;
always @( posedge clk_samp) begin
        -> start_receiving ;       //采样时钟上升沿作为时间触发时刻
end
always @(start_receiving) begin
    data_buf = {data_if[0], data_if[1]} ; //触发时刻,对多维数据整合
end

敏感列表

当多个信号或事件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都能够触发语句的执行时,Verilog 中使用"或"表达式来描述这种情况,用关键字 or 连接多个事件或信号。这些事件或信号组成的列表称为"敏感列表"。当然,or 也可以用逗号 , 来代替。例如:

//带有低有效复位端的D触发器模型
always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n)    begin      
//always @(posedge clk , negedge rstn)    begin      
//也可以使用逗号陈列多个事件触发
    if(! rstn)begin
        q <= 1'b ;      
    end
    else begin
        q <= d ;
    end
end

当组合逻辑输入变量很多时,那么编写敏感列表会很繁琐。此时,更为简洁的写法是 @* 或 @(*),表示对语句块中的所有输入变量的变化都是敏感的。例如:

always @(*) begin
//always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begin
//两种写法等价
    assign s = a? b+c : d ? e+f : g ? h+i : j ? k+l : m ;
end

电平敏感事件控制

前面所讨论的事件控制都是需要等待信号值的变化或事件的触发,使用 @+敏感列表 的方式来表示的。

Verilog 中还支持使用电平作为敏感信号来控制时序,即后面语句的执行需要等待某个条件为真。Verilog 中使用关键字 wait 来表示这种电平敏感情况。例如:

initial begin
    wait (start_enable) ;      //等待 start 信号
    forever begin
        //start信号使能后,在clk_samp上升沿,对数据进行整合
        @(posedge clk_samp)  ;
        data_buf = {data_if[0], data_if[1]} ;      
    end
end
相关文章
|
缓存 安全 关系型数据库
云计算平台笔记
搭建openstack平台实操手册
2520 0
|
数据库 OceanBase 索引
在OceanBase数据库中,REPLACE INTO和insert update在效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在OceanBase数据库中,REPLACE INTO和insert update在效率上可能有所不同
677 1
|
3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弹性计算 测试技术
Kimi Playground与ModelScope MCP合作,共建更智能的Agent
月之暗面发布开源模型Kimi K2,参数总量达1T,激活参数32B,基于MoE架构,具备强大的代码能力与通用Agent任务处理能力。在多项基准测试中取得SOTA成绩,并已开源。ModelScope与Kimi Playground集成,支持一键同步MCP服务,方便开发者使用。
202 0
|
10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PyTorch
ATB是什么?
ATB加速库专为华为Ascend AI处理器设计,针对Transformer模型的训练和推理进行了深度优化。它通过算法、硬件和软件层面的优化,大幅提升模型性能,降低能耗与成本。ATB支持PyTorch、MindSpore等多种框架,提供高效的基础算子及图算子技术,适用于各种应用场景。其软件架构主要包括基础Operation、Plugin机制和Graph Frame三部分,通过优化算子计算和数据传输,实现性能的显著提升。
|
监控 数据挖掘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ERP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7月更文挑战第25天】 ERP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CRM)
872 3
|
运维 Kubernetes 持续交付
构建高效自动化运维体系:基于容器技术的持续集成与持续部署实践
【5月更文挑战第30天】随着云计算和微服务架构的兴起,传统的运维模式已难以满足快速迭代和高可用性的需求。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容器技术构建一个高效、可靠的自动化运维体系,重点分析了Docker和Kubernetes在这一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提出了一套基于这些技术的持续集成(CI)与持续部署(CD)解决方案。通过实际案例和操作步骤的详细阐述,文章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实现自动化运维的有效途径,同时对未来运维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缓存 负载均衡 安全
深入探索Nginx高性能Web服务器配置与优化
【5月更文挑战第7天】本文深入探讨了Nginx的配置与优化,重点介绍了基础配置参数如`worker_processes`、`worker_connections`和`keepalive_timeout`,以及优化策略,包括使用epoll事件驱动模型、开启gzip压缩、启用缓存、负载均衡和安全配置。此外,还提到了性能调优工具,如ab、nginx-stats和nmon,以助于提升Nginx的性能和稳定性。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习题(第九章):聚类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习题(第九章):聚类
1373 0
周志华《机器学习》课后习题(第九章):聚类
|
调度 Perl 容器
开源工具GPU Sharing:支持Kubernetes集群细粒度
问题背景 全球主要的容器集群服务厂商的Kubernetes服务都提供了Nvidia GPU容器调度能力,但是通常都是将一个GPU卡分配给一个容器。这可以实现比较好的隔离性,确保使用GPU的应用不会被其他应用影响;对于深度学习模型训练的场景非常适合,但是如果对于模型开发和模型预测的场景就会比较浪费。
17325 0
|
Python
mplfinance设置K线图中红涨绿跌的样式
要设置K线图中红涨绿跌的样式,您可以使用mplfinance库中的marketcolors参数来自定义K线图的颜色。默认情况下,mplfinance会使用红色表示上涨和绿色表示下跌,但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
152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