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旭机器学习实战】【22】特征降维实战---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

简介: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22】特征降维实战---主成分分析(PCA)与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

1. 特征降维的主要目的


1)在实际的项目中经常会遭遇到特征维度非常高的样本(比如图片),往往无法借助于自己领域的知识来构建有效的特征


2)在数据表现方面,我们无法观测超过三维的数据


2. 常见特征降维的算法是主成分分析:PCA


PCA算法核心:把高维度的向量向低维度投影


1)去平均值,即每一位特征减去各自的平均值


2)计算矩阵协方差和特征向量与特征值


3)把特征值从小到大排序


4)保留前K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5)将数据投影到这K个特征所构成的一个新的向量空间中


3. PCA建模与直接减少特征数建模对比----鸢尾花数据集为例


3.1 直接减少特征数目建模


from sklearn import datasets
• 1
iris = datasets.load_iris()
data = iris.data
target = iris.target
data[:4]
array([[5.1, 3.5, 1.4, 0.2],
       [4.9, 3. , 1.4, 0.2],
       [4.7, 3.2, 1.3, 0.2],
       [4.6, 3.1, 1.5, 0.2]])
from sklearn.neighbors import KNeighborsClassifier
# 直接取前连个特征,舍去后面的两个特征然后进行建模
# 这里没有分析哪些特征是主成分,必然会造成主成分丢失
train = data[:,:2]
train[:2]
array([[5.1, 3.5],
       [4.9, 3. ]])
• 1
• 2
# 使用KNN算法进行建模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 训练模型
knn.fit(train,target)
KNeighborsClassifier(algorithm='auto', leaf_size=30, metric='minkowski',
           metric_params=None, n_jobs=1, n_neighbors=5, p=2,
           weights='uniform')
# 模型在训练数据上的准确度
knn.score(train,target)
• 1
• 2
0.8333333333333334



3.2 不减少特征数目进行建模


knn = KNeighborsClassifier()
• 1
knn.fit(data,target)
KNeighborsClassifier(algorithm='auto', leaf_size=30, metric='minkowski',
           metric_params=None, n_jobs=1, n_neighbors=5, p=2,
           weights='uniform')
knn.score(data,target)
• 1
0.9666666666666667
• 1


3.3 交叉验证–直接比较是否减少特征数目建模的准确率


交叉验证法不需要训练,直接传入模型和训练数据就可以输出每一次划分的准确率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cross_val_score
• 1
cross_val_score(knn,train,target)
• 1
array([0.74509804, 0.74509804, 0.77083333])
cross_val_score(knn,data,target)
• 1
array([0.98039216, 0.98039216, 1.        ])


通过以上是否减少特征数据建模后预测准确度我们发现,不减少特征情况下建模准确率达到97%以上,而如果直接取前两个特征进行建模,模型准确度只有70%多,准确率相差还是很大的,说明如果直接减少特征数目降维,会丢失很多有用的信息,从而导致准确率降低。


下面我们用主成分分析PCA的方法进行降维,然后看其模型准确度如何


3.3 用PCA算法进行数据降维–然后进行评估

# 引入PCA算法
from sklearn.decomposition import PCA
# 构建2个特征
pca = PCA(n_components=2)
# 训练阶段通过主成分分析,找出主成分的特征空间
pca.fit(data)
PCA(copy=True, iterated_power='auto', n_components=2, random_state=None,
  svd_solver='auto', tol=0.0, whiten=False)
# 转化阶段把数据由原来的空间投影到主成分空间
train_pca = pca.transform(data)
# 交叉验证计算每次建模的准确率
cross_val_score(knn,train_pca,target)
array([0.98039216, 0.94117647, 0.97916667])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PCA方法进行建模后,模型准确率与不减少特征直接建模的准确率差不多,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4. 监督学习算法的特征降维----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DA)


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降维以后可以大大的提高监督学习算法的性能。


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属于无监督学习的一种降维方法,下面介绍一种监督学习算法的降维方法--LDA算法。由于监督学习算法需要考虑标签,因此它的效率低于PCA。


# 导入LDA算法--线性判别分析算法(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
from sklearn.discriminant_analysis import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
#创建lda模型
lda = LinearDiscriminantAnalysis(n_components=2)
# 训练算法并转化数据,借用上述例子中的鸢尾花数据
train_lda = lda.fit_transform(data,target)
cross_val_score(knn,train_lda,target)
array([1.        , 0.94117647, 1.        ])


可以发现,这种LDA的降维方法也是很好的,准确率相比于原始数据建模相差不多。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机器学习第11天:降维
机器学习第11天:降维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30】二手车价格预估--KNN回归案例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30】二手车价格预估--KNN回归案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35】员工离职率预测---决策树与随机森林预测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35】员工离职率预测---决策树与随机森林预测
|
7月前
|
算法 C# 索引
C#线性查找算法
C#线性查找算法!
|
9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Java
[算法与数据结构] 谈谈线性查找法~
该文章详细介绍了线性查找法的基本概念与实现方法,通过Java代码示例解释了如何在一个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并分析了该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
8月前
|
人工智能 算法 BI
【算法】 线性DP(C/C++)
【算法】 线性DP(C/C++)
|
10月前
|
算法 5G vr&ar
基于1bitDAC的MU-MIMO的非线性预编码算法matlab性能仿真
在现代无线通信中,1-bit DAC的非线性预编码技术应用于MU-MIMO系统,旨在降低成本与能耗。本文采用MATLAB 2022a版本,深入探讨此技术,并通过算法运行效果图展示性能。核心代码支持中文注释与操作指导。理论部分包括信号量化、符号最大化准则,并对比ZF、WF、MRT及ADMM等算法,揭示了在1-bit量化条件下如何优化预编码以提升系统性能。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可视化
Fisher模型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通常指的是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简称LDA)
Fisher模型在统计学和机器学习领域通常指的是Fisher线性判别分析(Fisher'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简称LDA)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29】产品广告投放实战案例---线性回归
【阿旭机器学习实战】【29】产品广告投放实战案例---线性回归
|
存储 算法 NoSQL
数据结构和算法——哈希查找冲突处理方法(开放地址法-线性探测、平方探测、双散列探测、再散列,分离链接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哈希查找冲突处理方法(开放地址法-线性探测、平方探测、双散列探测、再散列,分离链接法)
533 1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