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C语言版

简介: 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C语言版

1.数据类型的介绍
在C语言中有很多的内置类型,如

char //字符数据类型

short //短整型

int //整形

long //长整型

long long //更长的整形

float //单精度浮点数

double //双精度浮点数

使用这些内置类型就意味着开辟内存的大小和看待内存空间的视角,是C语言中必不可少的。

接下来,我们将它们进行分类

1.整型家族

char

unsigned char

signed char

short

unsigned short [int]

signed short [int]

int

unsigned int

signed int

long

unsigned long [int]

signed long [int]

其中char也算是整型家族的,因为char在内存中是以ASCII值得形式去存储的,可以看做是一种特殊的整型

2.浮点数家族

float

double

3.构造类型

数组类型 结构体类型 struct 枚举类型 enum 联合类型 union

4.指针类型

int pi; char pc; float pf; void pv;

5.空类型

void 表示无类型

2.整型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
计算机是如何储存整型数据的呢? 事实上,在计算机中存储整型的方式存在三种,分别是原码 反码 和 补码 三种表示方法均有符号位和数值位两部分,符号位都是用0表示“正”,用1表示“负”。 对于正数而言,原反补码都是一样的 对于负数而言,三者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原码

直接将二进制按照正负数的形式翻译成二进制就可以。

反码

将原码的符号位不变,其他位依次按位取反就可以得到了。

补码

将反码加1即可得到

那么为什么计算机还要再负数上区分出原码反码补码的转化关系呢? 为什么对于整形来说:数据存放内存中其实存放的是补码? 为什么不直接使用原码存储,这样岂不是更加方便?

事实上,只要举一个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解释上面的问题

int main()
{

int a = 1;
int b = -1;
printf("%d", a + b);
return 0;

}

复制代码
int main()
{

int a = 1;
int b = -1;
a是正数,原码反码补码相同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b是负数,原码反码补码需要相互转化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原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反码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补码



//假设正数负数都使用原码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a的原码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b的原码
//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0  相加后的结果-->  -2???
//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b的补码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  --a的原码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相加后的结果为0

return 0;

}
复制代码
通过上面的正反对比就可以知道为什么在内存中存储的是补码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值一律用补码来表示和存储。原因在于,使用补码,可以将符号位和数值域 统一处理; 同时,加法和减法也可以统一处理(CPU只有加法器)此外,补码与原码相互转换,其运算过程 是相同的,不需要额外的硬件电路。

3.大小端字节序的判断
首先,什么是大小端?

大端(存储)模式,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 址中; 小端(存储)模式,是指数据的低位保存在内存的低地址中,而数据的高位,,保存在内存的高地 址中。

如图所示,更加清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为什么要有大小端之分呢? 简单来说,当我们的数据大于一个字节的时候,就会涉及到多个字节的顺序安排问题,由此有了大小端存储的方式。 可以通过调试时的内存窗口来查看大小端,大小端存储取决于编译器的实现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
|
7月前
|
存储 程序员 编译器
C 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转换:连接不同数据世界的桥梁
C语言中的数据类型转换是程序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如同连接不同数据世界的桥梁,使得不同类型的变量之间能够互相传递和转换,确保了程序的灵活性与兼容性。通过强制类型转换或自动类型转换,C语言允许开发者在保证数据完整性的前提下,实现复杂的数据处理逻辑。
|
6月前
|
消息中间件 存储 缓存
kafka 的数据是放在磁盘上还是内存上,为什么速度会快?
Kafka的数据存储机制通过将数据同时写入磁盘和内存,确保高吞吐量与持久性。其日志文件按主题和分区组织,使用预写日志(WAL)保证数据持久性,并借助操作系统的页缓存加速读取。Kafka采用顺序I/O、零拷贝技术和批量处理优化性能,支持分区分段以实现并行处理。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KafkaProducer发送消息。
|
7月前
|
存储 数据管理 C语言
C 语言中的文件操作:数据持久化的关键桥梁
C语言中的文件操作是实现数据持久化的重要手段,通过 fopen、fclose、fread、fwrite 等函数,可以实现对文件的创建、读写和关闭,构建程序与外部数据存储之间的桥梁。
|
8月前
|
存储 编译器 数据处理
C 语言结构体与位域:高效数据组织与内存优化
C语言中的结构体与位域是实现高效数据组织和内存优化的重要工具。结构体允许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成一个整体,而位域则进一步允许对结构体成员的位进行精细控制,以节省内存空间。两者结合使用,可在嵌入式系统等资源受限环境中发挥巨大作用。
233 12
|
8月前
|
存储 数据建模 程序员
C 语言结构体 —— 数据封装的利器
C语言结构体是一种用户自定义的数据类型,用于将不同类型的数据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它支持数据封装,便于管理和传递复杂数据,是程序设计中的重要工具。
|
2月前
|
Arthas 存储 算法
深入理解JVM,包含字节码文件,内存结构,垃圾回收,类的声明周期,类加载器
JVM全称是Java Virtual Machine-Java虚拟机JVM作用:本质上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的程序,职责是运行Java字节码文件,编译为机器码交由计算机运行类的生命周期概述:类的生命周期描述了一个类加载,使用,卸载的整个过类的生命周期阶段:类的声明周期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加载->连接->初始化->使用->卸载,其中连接中分为三个小阶段验证->准备->解析类加载器的定义:JVM提供类加载器给Java程序去获取类和接口字节码数据类加载器的作用:类加载器接受字节码文件。
269 55
|
3月前
|
Arthas 监控 Java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Arthas memory(查看 JVM 内存信息)
152 6
|
4月前
|
存储 缓存 算法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本文详细介绍了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类型(如程序计数器、Java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Java堆、方法区和直接内存)及其作用。文中还探讨了各版本内存区域的变化、直接内存的使用、从线程角度分析Java内存区域、堆与栈的区别、对象创建步骤、对象内存布局及访问定位,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常见内存溢出问题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这些内容帮助开发者深入理解Java内存管理机制,优化应用程序性能并解决潜在的内存问题。
242 29
JVM简介—1.Java内存区域
|
8月前
|
缓存 Prometheus 监控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Elasticsearch集群JVM调优设置合适的堆内存大小
1411 1
|
4月前
|
消息中间件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本文详细介绍了JVM内存管理的相关知识,包括:JVM内存划分原理、对象分配与流转、线上系统JVM内存设置、JVM参数优化、问题汇总。
121 12
JVM实战—2.JVM内存设置与对象分配流转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