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每日一题——707. 设计链表

简介: 设计链表的实现。您可以选择使用单链表或双链表。

题目

设计链表的实现。您可以选择使用单链表或双链表。单链表中的节点应该具有两个属性:val 和 next。val 是当前节点的值,next 是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引用。如果要使用双向链表,则还需要一个属性 prev 以指示链表中的上一个节点。假设链表中的所有节点都是 0-index 的。

在链表类中实现这些功能:

get(index):获取链表中第 index 个节点的值。如果索引无效,则返回-1。

addAtHead(val):在链表的第一个元素之前添加一个值为 val 的节点。插入后,新节点将成为链表的第一个节点。

addAtTail(val):将值为 val 的节点追加到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addAtIndex(index,val):在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之前添加值为 val 的节点。如果 index 等于链表的长度,则该节点将附加到链表的末尾。如果 index 大于链表长度,则不会插入节点。如果index小于0,则在头部插入节点。

deleteAtIndex(index):如果索引 index 有效,则删除链表中的第 index 个节点。

示例

MyLinkedList linkedList = new MyLinkedList();

linkedList.addAtHead(1);

linkedList.addAtTail(3);

linkedList.addAtIndex(1,2); //链表变为1-> 2-> 3

linkedList.get(1); //返回2

linkedList.deleteAtIndex(1); //现在链表是1-> 3 linkedList.get(1); //返回3

提示:

所有val值都在 [1, 1000] 之内。

操作次数将在 [1, 1000] 之内。

请不要使用内置的 LinkedList 库。

思路

直接用列表模拟,列表中每个节点存两个值,一个是当前节点值,一个是下一个节点的值。边界情况有点难确定,打断点打到吐。。。详细思路看下方代码

题解

class MyLinkedList:
    # 初始化一个数组即可
    def __init__(self):
        self.tmp = []
    def get(self, index: int) -> int:
        # index合法即返回,否则-1
        return self.tmp[index][0] if 0<=index<len(self.tmp) else -1
    def addAtHead(self, val: int) -> None:
        # 直接在数组最前方插入该元素
        self.tmp.insert(0, [val,None])
        # 从头开始修改数组中元素的第二个值,也就是该元素的下一个元素值
        for i in range(len(self.tmp)-1):
            # 指向下一个元素
            self.tmp[i][1] = self.tmp[i+1][0]
    def addAtTail(self, val: int) -> None:
        # 直接在结尾添加该元素
        self.tmp.append([val,None])
        # 如果链表中元素>1
        if len(self.tmp) != 1:
            # 需要将倒数第二个元素指向该元素
            self.tmp[-2][1] = val
    def addAtIndex(self, index: int, val: int) -> None:
        # index小于零,在头部插入
        if index < 0:
            index = 0
        # index等于链表长度,在尾部插入
        if index == len(self.tmp):
            self.addAtTail(val)
        # 正常链表内插入
        elif 0<=index<len(self.tmp):
            # 插入到当前位置
            self.tmp.insert(index, [val,None])
            # 修改该位置即之后位置下一个元素的指向
            for i in range(index,len(self.tmp)-1):
                self.tmp[i][1] = self.tmp[i+1][0]
    def deleteAtIndex(self, index: int) -> None:
        # index合法直接删除
        if 0<=index<len(self.tmp):
            self.tmp.pop(index)
            # 若不为空链表
            if len(self.tmp) != 0:
                # 删除的不为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我们需要将删除元素之前的元素的下一个元素指向删除元素的下一个元素
                if index != len(self.tmp):
                    self.tmp[index-1][1] = self.tmp[index][0]
                # 删除的为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我们需要将当前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个元素指向None
                else:
                    self.tmp[index-1][1] = None
目录
相关文章
【力扣】-- 移除链表元素
【力扣】-- 移除链表元素
153 1
Leetcode第21题(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这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使用非递归和递归方法解决LeetCode第21题,即合并两个有序链表的问题。
181 0
Leetcode第21题(合并两个有序链表)
|
7月前
|
算法 Go
【LeetCode 热题100】23:合并 K 个升序链表(详细解析)(Go语言版)
本文详细解析了 LeetCode 热题 23——合并 K 个升序链表的两种解法:优先队列(最小堆)和分治合并。题目要求将多个已排序链表合并为一个升序链表。最小堆方法通过维护节点优先级快速选择最小值,;分治合并则采用归并思想两两合并链表。文章提供了 Go 语言实现代码,并对比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链表操作与算法设计。
253 10
LeetCode第二十四题(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24题的解法,即如何通过使用三个指针(preNode, curNode, curNextNode)来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实现。
147 0
LeetCode第二十四题(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Leetcode第十九题(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LeetCode第19题要求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可以通过快慢指针法在一次遍历中实现。
184 0
Leetcode第十九题(删除链表的倒数第N个节点)
LeetCode第24题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24题"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的解题方法,通过使用虚拟节点和前驱节点技巧,实现了链表中相邻节点的交换。
LeetCode第24题两两交换链表中的节点
|
存储 算法
LeetCode第86题分隔链表
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86题"分隔链表"的解法,通过创建两个新链表分别存储小于和大于等于给定值x的节点,然后合并这两个链表来解决问题,提供了一种简单易懂且操作原链表的解决方案。
LeetCode第86题分隔链表
|
存储 算法
LeetCode第83题删除排序链表中的重复元素
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83题"删除排序链表中的重复元素"的解法,使用双指针技术在原链表上原地删除重复元素,提供了一种时间和空间效率都较高的解决方案。
LeetCode第83题删除排序链表中的重复元素
LeetCode第23题合并 K 个升序链表
这篇文章介绍了LeetCode第23题"合并K个升序链表"的解题方法,使用分而治之的思想,通过递归合并链表的方式解决了这个难题。
LeetCode第23题合并 K 个升序链表
|
C++ 索引
leetcode 707.设计链表
本文提供了解决LeetCode 707题"设计链表"的C++实现,包括单链表的节点定义和类方法实现,如添加节点、获取节点值、删除节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