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1日 重写材料入库系统
1.看看目前用access写的软件的部分逻辑
这里只是部分逻辑
工作流程是:
工艺人员制作检验标准
工艺人员的课长批准检验标准
品质管理课进行标准的确认,确认之后的标准才能生效(被看到,被使用)
入库人员查看标准,进行入库检验
2.目前access数据库的结构
3 数据迁移的过程
梳理access系统的逻辑、屏幕元素、数据库、操作
抽象出java系统的逻辑、数据库
将上述两个系统的数据库、操作进行对应
- 约定
上图所示,参与ruku系统的USER 包括:1.采购者 2.工艺者 3.品管者 4.入库者 四类角色的USER
采购者:buyer 缩写 BR
工艺者: technologist 缩写 TC
品管者:quality checker 缩写 QC
入库者:checker 缩写 CK
CK需要 参考 检查标准 (TC提供、QC批准的),手持待检单(由BR提供),拿着 物料进行检查。检查通过后,在系统中操作,表明:某待检单上的某(某些)物料符合(或者不符合)标准,点击鼠标录入记录。
约定专有名词(及英文)
检查标准:standard
流程:process
生命周期:life cycle
版本:revision
状态:state
编码:id
待检单:check list
物料:MATNR
记录:record
5.描述
5.1检查标准 standard 描述
标准 = 物料 + 检验条目
5.1.1 标准的生命周期(状态):new / release / invalid
new:可修改,未生效,无效的;
release:不可修改,有效的;
invalid:失效的,旧的,不可修改;
5.1.2 标准的编码:
延续原有access系统中 物料号+管理No的方式,管理No相当于版本
5.1.3 标准的版本:
版本revision 相当于旧系统中的管理No
5.1.4 标准的流程:
使用流程控制 状态的切换
new 变成 release需要经过流程,QC通过流程自动驱动
release 变成 invalid,新版本生效,旧版本自动invalid,或者QC手动
new 变成 invalid,TC有权限
invalid 变成release,不可以
可以参考release 或者 invalid 新建检查标准
5.2 流程 process 的描述
模仿smarteam约定如下:
流程类process
流程图flow chart
节点node
流程历史node history
在new状态的标准(standard)上发起流程,指定节点的控制者
流程结束后:标准变成release状态,前一版本标准变成invalid状态
标准为核心,链接了流程,可以查看流程的历史
5.3 待检单 check list 的描述
access系统中 待检单的来源是SAP中abap编写report的导出的文件(txt),access程序打开txt文件,读取其中信息并打印成纸质文档,作为入库检验人员判断要去检验哪些“物料”的依据。
新系统待检单不采用文件的形式,而是数据。
5.4 物料 的描述
入库检验系统的物料 必须来自于 SAP,SAP必须是入库检验系统的物料的数据源。
我们需要的字段包括:
MATNR 物料号
WERKS 工场
等等字段
原则上,两个系统的物料保持一致。
5.5 记录 record 的描述
入库者 录入 入库记录,本件确认,本批确认。(CREATE)
入库者可以查询,但是无法修改无法删除入库记录。
6.数据库设计
6.1 USER 用户 权限 这部分单独设计,暂时不详述
6.2 数据库名:ruku
6.3 数据库中表的前缀:clm (which means checklist management)
6.4 入库系统简称:CLM
6.5 采用MySQL作为数据库服务器
6.6 同时使用Hibernate和Spring JDBC访问数据库
6.7 数据库端口号:6062
数据库 相关的重要模块:SAP交互模块、图片存储模块;
7.系统用户
预计-------------共33人
采购者:12人
工艺者:5人
工艺管理者:3人
品管者:3人
入库者:8人
入库系统管理者:2人
8.数据迁移
8.1 access程序的所有数据都要 从access迁移到mysql;
8.2 迁移到mysql后数据表需要重新设计、重新命名、重新定义类型等;
8.3 新旧系统的数据库表、数据字段需要列表进行对应,需要有专门文档描述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8.4 新系统上线之后,旧系统必须停止使用,并且可以通过新系统查询旧系统的数据;
9.时间线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