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RAID介绍、软RAID5实操配置(失望攒够了就放手,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一)

简介: Linux之RAID介绍、软RAID5实操配置(失望攒够了就放手,不打扰是我最后的温柔)(一)

目录



一、什么是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二、RAID物理分类


2.1 硬RAID


2.2 软RAID


三、RAID逻辑分类


3.1 RAID0


3.2 RAID1


3.3 RAID5


3.4 RAID10


3.5 RAID01


四、构建软RAID5磁盘阵列


1.创建软RAID磁盘阵列步骤


2.需求描述


3.构建过程


五、总结


一、什么是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198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首次提出并定义了RAID技术的概念。RAID通过把多个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安全性更好的磁盘阵列,并把数据切割成多个段后分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然后利用分散读写技术来提升磁盘阵列整体的性能,同时把多个重要数据的副本同步到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效果和容错能力。


       简单来说,RAID把多个硬盘组合成为一个逻辑硬盘,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实体硬盘。RAID常被用在服务器电脑上,并且常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作为组合。由于硬盘价格的不断下降与RAID功能更加有效地与主板集成,它也成为普通用户的一个选择,特别是需要大容量存储空间的工作,例如视频与音频制作 ,如今有许多B站up主,使用RAID技术来备份、管理数据。


二、RAID物理分类



2.1 硬RAID


image.png

图:硬RAID实现方式


image.png

图:磁盘阵列柜


image.png

图:磁盘阵列卡


       磁盘阵列柜一般是企业级使用;RAID阵列卡更快更稳定,因为大部分有缓存,可以提升读写速度,好一点的阵列卡会带电池,更稳定。主板自带的RAID不要轻易尝试,主板超频失败,电池没电等问题都会导致阵列信息丢失。


2.2 软RAID


       早期的软RAID不太稳定,速度也不及硬RAID,但随着技术的不断优化,软硬RAID的差距也不再那么明显。比如群晖的NAS,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可用于打造私有云、家庭影院等。


三、RAID逻辑分类



image.png

图:硬盘比喻成水桶


3.1 RAID0


       把硬盘看成一个水桶,读写操作看成是注水和抽水,只有一块硬盘的情况下,就是往一个水桶里面注水,水桶的入口大小限制了读写速度,当有两个水桶时,同时往两个水桶注水或抽水,读写速度就是单块硬盘的两倍,这就是RAID0模式。RAID0将两个以上的硬盘并联起来,形成一个的大磁盘,硬盘容量是所有硬盘容量之和,进行写入操作时,是同时将数据分别存入不同的硬盘中,读写操作由几块硬盘同时处理,RAID0在所有RAID中速度是最快的,容量也是最大的,但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冗余和容错能力,如果坏一块硬盘,所有数据就完蛋了。


image.png

图:RAID0


3.2 RAID1


       RAID1至少需要两块硬盘,所有硬盘互为镜像,每块硬盘上存储的数据都一模一样,阵列中只剩有一块硬盘没坏,数据都可以完整读出来,RAID1理论读取速度与RAID0相同,有几块硬盘速度就是单块的几倍,但写入速度等于一块硬盘,当RAID1有一块硬盘损坏时,拔出损坏的盘,换入新的硬盘,阵列会恢复数据到新插入的硬盘,也就是重建阵列,性价比很低,即使100块硬盘做RAID1,也只算一块硬盘的容量。如果两块盘大小不一样,木桶效应以最小的为准。


image.png

图: RAID1


image.png

图:RAID0和RAID1比较


3.3 RAID5


       RAID5将校验数据分散存在各个硬盘,每个硬盘都有校验数据,当一块硬盘损坏,所有其他盘里的数据配合校验信息,就可以进行恢复,至少需要三块硬盘,其中三分之一进行冗余,存放校验数据,另外三分之二空间存放原始数据,RAID5读写速度和RAID0相近,写入速度不及RAID0,但三分之一是校验数据,允许阵列损坏一块盘的情况下,实现数据完全恢复,安全性比RAID0高出很多。


image.png

图:RAID5


3.4 RAID10


       RAID10至少需要四块硬盘,其中先两两组成RAID1,然后把两组RAID1组成RAID0,RAID10是先RAID1然后RAID0。RAID10的优点是,RAID10阵列建成后,再添加一组RAID1,总容量就可以轻松扩大;如果坏了一块硬盘,RAID10重建只需要对坏盘进行重建;假设两块硬盘有问题,只要坏的盘不在同一RAID1,阵列就不会坏掉,坏第二块盘导致阵列坏掉的概率是三分之一。


image.png


3.5 RAID01


       RAID01相较于RAID10的特点,RAID01阵列建成后,再添加一组RAID0,总容量没有变化;如果坏了一块硬盘,RAID01重建需要对两块硬盘进行恢复;假设两块硬盘有问题,只要另一组RAID0任意一块硬盘损坏,整个阵列就会坏掉,坏第二块盘导致阵列坏掉的概率是三分之二,


image.png

目录
相关文章
|
2月前
|
Ubuntu Unix Linux
Linux网络文件系统NFS:配置与管理指南
NFS 是 Linux 系统中常用的网络文件系统协议,通过配置和管理 NFS,可以实现跨网络的文件共享。本文详细介绍了 NFS 的安装、配置、管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通过正确配置和优化 NFS,可以显著提高文件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
241 7
|
3月前
|
数据库连接 Linux Shell
Linux下ODBC与 南大通用GBase 8s数据库的无缝连接配置指南
本文详细介绍在Linux系统下配置GBase 8s数据库ODBC的过程,涵盖环境变量设置、ODBC配置文件编辑及连接测试等步骤。首先配置数据库环境变量如GBASEDBTDIR、PATH等,接着修改odbcinst.ini和odbc.ini文件,指定驱动路径、数据库名称等信息,最后通过catalog.c工具或isql命令验证ODBC连接是否成功。
|
3月前
|
缓存 资源调度 安全
深入探索Linux操作系统的心脏——内核配置与优化####
本文作为一篇技术性深度解析文章,旨在引领读者踏上一场揭秘Linux内核配置与优化的奇妙之旅。不同于传统的摘要概述,本文将以实战为导向,直接跳入核心内容,探讨如何通过精细调整内核参数来提升系统性能、增强安全性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从基础概念到高级技巧,逐步揭示那些隐藏在命令行背后的强大功能,为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打开一扇通往极致性能与定制化体验的大门。 --- ###
101 9
|
5月前
|
网络协议 安全 Linux
如何配置Linux端的ftp?
如何配置Linux端的ftp?
185 64
|
3月前
|
存储 安全 数据管理
如何在 Rocky Linux 8 上安装和配置 Elasticsearch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 Rocky Linux 8 上安装和配置 Elasticsearch 的步骤,包括添加仓库、安装 Elasticsearch、配置文件修改、设置内存和文件描述符、启动和验证 Elasticsearch,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这些步骤,你可以快速搭建起这个强大的分布式搜索和分析引擎。
107 5
|
4月前
|
Java Linux 网络安全
NIFI在Linux服务区上的部署配置过程是什么?
【10月更文挑战第21天】NIFI在Linux服务区上的部署配置过程是什么?
133 2
|
4月前
|
Ubuntu Linux 编译器
Linux/Ubuntu下使用VS Code配置C/C++项目环境调用OpenCV
通过以上步骤,您已经成功在Ubuntu系统下的VS Code中配置了C/C++项目环境,并能够调用OpenCV库进行开发。请确保每一步都按照您的系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1022 3
|
4月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协议
快速配置Linux云服务器
【10月更文挑战第3天】快速配置Linux云服务器
|
5月前
|
Oracle Java 关系型数据库
Linux下JDK环境的配置及 bash: /usr/local/java/bin/java: cannot execute binary file: exec format error问题的解决
如果遇到"exec format error"问题,文章建议先检查Linux操作系统是32位还是64位,并确保安装了与系统匹配的JDK版本。如果系统是64位的,但出现了错误,可能是因为下载了错误的JDK版本。文章提供了一个链接,指向Oracle官网上的JDK 17 Linux版本下载页面,并附有截图说明。
Linux下JDK环境的配置及 bash: /usr/local/java/bin/java: cannot execute binary file: exec format error问题的解决
|
5月前
|
Linux 编译器 开发工具
快速在linux上配置python3.x的环境以及可能报错的解决方案(python其它版本可同样方式安装)
这篇文章介绍了在Linux系统上配置Python 3.x环境的步骤,包括安装系统依赖、下载和解压Python源码、编译安装、修改环境变量,以及常见安装错误的解决方案。
48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