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语言,垃圾回收原理

简介: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是编程语言中自动的内存管理机制,垃圾回收,垃圾指的是不再需要的内存块,如果不及时清理就没有办法再利用。

垃圾回收(Garbage Collection,简称GC)是编程语言中自动的内存管理机制,垃圾回收,垃圾指的是不再需要的内存块,如果不及时清理就没有办法再利用。

垃圾回收算法

常见的垃圾回收算法有:

  • 引用计数:每个对象维护一个引用计数,如果这个对象被销毁,则计数 -1 ,当计数为 0 时,回收该对象。
  • 优点:对象可以很快被回收,不会出现内存耗尽或到达阀值才回收。
  • 缺点:不能很好的处理循环引用
  • 标记-清除:从根变量开始变量所以引用的对象,引用的对象标记“被引用”,没有被标记的则进行回收。
  • 优点:解决了引用计数的缺点。
  • 缺点:需要 STW(stop the world),暂时停止程序运行。
  • 分代收集::按照对象生命周期长短划分不同的代空间,生命周期长的放入老年代,短的放入新生代,不同代有不同的回收算法和回收频率。
  • 优点:回收性能好
  • 缺点:算法复杂

Go 语言的 GC(垃圾回收)

标记-清除(mark and sweep)

此算法是在Go V1.3 之前使用的,主要有两个主要的步骤:

标记(Mark phase)——》清除(Sweep phase)

  1. 暂停程序业务逻辑, 找出不可达的对象,然后做上标记。

注意:mark and sweep 算法在执行的时候,需要程序暂停!也就是所谓的 STW(stop the world)。这段时间程序会卡住。

image.png

程序可达对象为 1、2、4

  1. 开始标记,找出所有可达的对象,并标记

image.png

对象 1、2、4 做上标记

  1. 清除未被标记的对象

image.png

  1. 程序暂停取消。然后重复上面的过程,直至程序生命周期结束。

三色并发标记法

此算法是在Go V1.5 开始使用的,三色只是为了叙述上方便抽象出来的一种说法,实际上对象并没有颜色之分。这里的三色,对应了垃圾回收过程中对象的三种状态:

  • 灰色:对象还在标记队列中等待
  • 黑色:对象已被标记,该对象不会在本次GC中被清理
  • 白色:对象未被标记,该对象将会在本次GC中被清理
  1. 初始状态下所有对象都是白色的。
  2. 从根节点开始遍历所有对象,把遍历到的对象变成灰色对象(备注:这里变成灰色对象的都是根节点的对象)。
  3. 遍历灰色对象,将灰色对象引用的对象(备注:这里指的是灰色对象引用到的所有对象,包括灰色节点间接引用的那些对象)也变成灰色对象,然后将遍历过的灰色对象变成黑色对象。
  4. 循环步骤3,直到灰色对象全部变黑色。
  5. 通过写屏障(write-barrier)检测对象有变化,重复以上操作(备注:因为 mark 和用户程序是并行的,所以在上一步执行的时候可能会有新的对象分配,写屏障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的)。
  6. 收集所有白色对象(垃圾)。

举例说明:

  1. 初识阶段,所以对象均为白色,调用情况为:

root ->A->B/A->C/A<->D;

root->F;

E;

G->H;

image.png

  1. GC 开始扫描,从根节点开始遍历,发现只有 A 和 F 是根节点,于是将 A、F 从变为灰色对象。

image.png

  1. GC 继续扫描灰色对象,会将灰色对象的节点中引用的节点也变为灰色对象,A 节点引用的节点B、C、D 会被变为灰色对象,接着 A 的所有子节点遍历完毕,便会变为黑色对象,而 F 节点没有子节点,也会变为黑色对象。

image.png

  1. GC 会循环遍历灰色对象,直到灰色对象之中没有节点为止,在本例中,发现B、C、D 都没有子节点是白色,便将B、C、D 都变为黑色对象。

image.png

  1. 剩下E、G、H 为白色对象,GC 便进行回收这些白色对象。

image.png

  1. 上面的垃圾回收结束之后,GC 会在进行一步操作,也就是将黑色对象重新变色成白色对象,供下一次垃圾回收使用。

image.png

Stop The World

Golang 中的 STW(Stop The World)是停掉所有的 goroutine,专心做垃圾回收,待垃圾回收结束后再恢复 goroutine。 STW 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了应用的执行,时间过长对于一些web 应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这也是广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为了缩短 STW 的时间,Golang 不断优化垃圾回收算法,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垃圾回收优化

写屏障(Write Barrier)

STW 目的是防止 GC 扫描时内存变化而停掉 goroutine,而写屏障就是让 goroutine 与GC同时运行的手段。 虽然写屏障不能完全消除STW,但是可以大大减少STW的时间。 写屏障类似一种开关,在 GC 的特定时机开启,开启后指针传递时会把指针标记,即本轮不回收,下次 GC 时再确定。 GC 过程中新分配的内存会被立即标记,用的并不是写屏障技术,也即GC过程中分配的内存不会在本轮GC中回收。

辅助GC(Mutator Assist)

为了防止内存分配过快,在 GC 执行过程中,如果 goroutine 需要分配内存,那么这个 goroutine 会参与一部分GC的工作,即帮助 GC 做一部分工作,这个机制叫作 Mutator Assist。

垃圾回收触发时机

  1. 每次内存分配时都会检查当前内存分配量是否已达到阀值,如果达到阀值则立即启动 GC。内存增长率由环境变量 GOGC 控制,默认为100,即每当内存扩大一倍时启动GC。
    阀值 = 上次GC内存分配量 * 内存增长率
  2. 默认情况下,最长2分钟触发一次GC。
  3. 程序代码中也可以使用 runtime.GC() 来手动触发GC。这主要用于GC性能测试和统计。
相关文章
|
6天前
|
存储 安全 Java
【Golang】(4)Go里面的指针如何?函数与方法怎么不一样?带你了解Go不同于其他高级语言的语法
结构体可以存储一组不同类型的数据,是一种符合类型。Go抛弃了类与继承,同时也抛弃了构造方法,刻意弱化了面向对象的功能,Go并非是一个传统OOP的语言,但是Go依旧有着OOP的影子,通过结构体和方法也可以模拟出一个类。
53 1
|
2月前
|
Cloud Native 安全 Java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38 1
|
2月前
|
Cloud Native Go API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78 0
|
2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Go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193 0
|
2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中间件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160 0
|
2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Go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Go:为云原生而生的高效语言
243 0
|
2月前
|
数据采集 Go API
Go语言实战案例:多协程并发下载网页内容
本文是《Go语言100个实战案例 · 网络与并发篇》第6篇,讲解如何使用 Goroutine 和 Channel 实现多协程并发抓取网页内容,提升网络请求效率。通过实战掌握高并发编程技巧,构建爬虫、内容聚合器等工具,涵盖 WaitGroup、超时控制、错误处理等核心知识点。
|
8月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Go 语言中的 Sync.Map 详解:并发安全的 Map 实现
`sync.Map` 是 Go 语言中用于并发安全操作的 Map 实现,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它通过两个底层 Map(`read` 和 `dirty`)实现读写分离,提供高效的读性能。主要方法包括 `Store`、`Load`、`Delete` 等。在大量写入时性能可能下降,需谨慎选择使用场景。
|
11月前
|
存储 负载均衡 监控
如何利用Go语言的高效性、并发支持、简洁性和跨平台性等优势,通过合理设计架构、实现负载均衡、构建容错机制、建立监控体系、优化数据存储及实施服务治理等步骤,打造稳定可靠的服务架构。
在数字化时代,构建高可靠性服务架构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Go语言的高效性、并发支持、简洁性和跨平台性等优势,通过合理设计架构、实现负载均衡、构建容错机制、建立监控体系、优化数据存储及实施服务治理等步骤,打造稳定可靠的服务架构。
240 1
|
11月前
|
Go 调度 开发者
探索Go语言中的并发模式:goroutine与channel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Go语言中的核心并发特性——goroutine和channel。不同于传统的并发模型,Go语言的并发机制以其简洁性和高效性著称。本文将通过实际代码示例,展示如何利用goroutine实现轻量级的并发执行,以及如何通过channel安全地在goroutine之间传递数据。摘要部分将概述这些概念,并提示读者本文将提供哪些具体的技术洞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