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SC键 跳到命令模式,然后输入:
:w - 保存文件,不退出 vim
:w file -将修改另外保存到 file 中,不退出 vim
:w! -强制保存,不退出 vim
:wq -保存文件,退出 vim
:wq! -强制保存文件,退出 vim
:q -不保存文件,退出 vim
:q! -不保存文件,强制退出 vim
:e! -放弃所有修改,从上次保存文件开始再编辑
使用vim有时需要移动一大段代码,以前都是在gedit里复制粘贴,今天找了一下,方法如下:
复制特定的某一段:把光标移到要复制的文本的头部,按下“v”,往后移动光标,光标所过之处的字符>都会高亮,移到欲复制文本的尾部后,按下“y”,高亮文本全部被复制到剪粘板。按下“p”粘贴到目的地。
剪切特定的某一段:把光标移到要剪切的文本的头部,按下“v”,往后移动光标,光标所过之处的字符>都会高亮,移到欲剪切文本的尾部后,按下“d”,高亮文本全部被复制到剪粘板。按下“p”粘贴到目的地。
启动redis
[root@localhost redis-2.8.13]# /usr/local/bin/redis-server ./redis.conf
连接redis客户端
redis-cli -h ip地址 -p 端口
kafka使用
kafka的使用
一、启动 Zookeeper 服务,在 kafka 的根目录下使用命令
Kafka用到了Zookeeper,先开启zookeeper,再开启Kafka (依次开启)
下面用一个单实例的Zookkeeper服务,可以在命令结尾处加个&符号,这样就可以启动后离开控制台(进程守护),启动kafak命令同理
[root@ZhangJiakou kafka_2.12-2.2.0]# ./bin/zookeeper-server-start.sh config/zookeeper.properties &
二、启动 kafka,在 kafka 的根目录下使用命令
[root@ZhangJiakou kafka_2.12-2.2.0]# ./bin/kafka-server-start.sh config/server.properties &
三、创建一个 topic ,在 kafka 的根目录下使用命令
[root@ZhangJiakou kafka_2.12-2.2.0]# ./bin/kafka-topics.sh --create --zookeeper localhost:2181 --replication-factor 1
目录结构
/bin:最经常使用的命令
/boot:启动linux时使用的核心文件
/dev:Device的缩写,存放的是Linux的外部设备,以访问文件的形式访问
/etc: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用户主目录,每个用户都有一个自己的子目录
/lib:系统最基本的动态连接共享库
/media:U盘,光驱等被linux系统识别后会挂载在这个文件夹下
/mnt:系统提供该目录是为了让用户临时挂载别的文件系统的,我们可以将光驱挂载在 /mnt/ 上,然后进入该目录就可以查看光驱里的内容了。
/opt:optional的缩写,这是给主机安装额外软件的目录,如ORACLE数据库就可以安装在这个目录下,默认为空
/proc:
proc是Processes(进程)的缩写,/proc是一种伪文件系统(也即虚拟文件系统),存储的是当前内核运行状态的一系列特殊文件,这个目录是一个虚拟的目录,它是系统内存的映射,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访问这个目录来获取系统信息。
这个目录的内容不在硬盘上而是在内存里,我们也可以直接修改里面的某些文件,比如可以通过下面的命令来屏蔽主机的ping命令,使别人无法ping你的机器:
/root:系统管理员,超级权限者的用户主目录
/sbin:Super User bin,系统管理员使用的系统管理程序
/selinux: 这个目录是 Redhat/CentOS 所特有的目录,Selinux 是一个安全机制,类似于 windows 的防火墙,但是这套机制比较复杂,这个目录就是存放selinux相关的文件的。
/srv:该目录存放一些服务启动之后需要提取的数据。
/sys:这是 Linux2.6 内核的一个很大的变化。该目录下安装了 2.6 内核中新出现的一个文件系统 sysfs 。
sysfs 文件系统集成了下面3种文件系统的信息:针对进程信息的 proc 文件系统、针对设备的 devfs 文件系统以及针对伪终端的 devpts 文件系统。该文件系统是内核设备树的一个直观反映。
当一个内核对象被创建的时候,对应的文件和目录也在内核对象子系统中被创建。
/tmp:tmp 是 temporary(临时) 的缩写这个目录是用来存放一些临时文件的。
/usr:usr 是 unix shared resources(共享资源) 的缩写,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用户的很多应用程序和文件都放在这个目录下,类似于 windows 下的 program files 目录。
/usr/bin:系统用户使用的应用程序。
/usr/sbin:超级用户使用的比较高级的管理程序和系统守护程序。
/usr/src:内核源代码默认的放置目录。
/var:var 是 variable(变量) 的缩写,这个目录中存放着在不断扩充着的东西,我们习惯将那些经常被修改的目录放在这个目录下。包括各种日志文件。
/run: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存储系统启动以来的信息。当系统重启时,这个目录下的文件应该被删掉或清除。如果你的系统上有 /var/run 目录,应该让它指向 run。
在 Linux 系统中,有几个目录是比较重要的,平时需要注意不要误删除或者随意更改内部文件。
/etc: 上边也提到了,这个是系统中的配置文件,如果你更改了该目录下的某个文件可能会导致系统不能启动。
/bin, /sbin, /usr/bin, /usr/sbin: 这是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比如 ls 就是在 /bin/ls 目录下的。
值得提出的是 /bin、/usr/bin 是给系统用户使用的指令(除 root 外的通用用户),而/sbin, /usr/sbin 则是给 root 使用的指令。
/var: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录,系统上跑了很多程序,那么每个程序都会有相应的日志产生,而这些日志就被记录到这个目录下,具体在 /var/log 目录下,另外 mail 的预设放置也是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