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一座国际连锁“商场”:openEuler的雄心与蓝图 | 开源访谈《源创者说》首播

简介: 建一座国际连锁“商场”:openEuler的雄心与蓝图 | 开源访谈《源创者说》首播

访谈者:马玮,SegmentFault 思否技术编辑

受访者:熊伟

熊伟,南开大学毕业,工学博士,曾在TurboLinux、WindRiver等公司参与操作系统研发。2014年加入华为,现为2012实验室中央软件院服务器操作系统首席架构师,openEuler技术委员会委员,openEuler社区主要创建人之一,当选“2020中国开源杰出贡献人物”。


2010年左右,华为开始研发EulerOS操作系统。经过长达十年的打磨,EulerOS在华为内部已经成熟并大规模应用。操作系统作为IT基础设施的底座,是数字世界的重要基础设施,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为了和产业界的伙伴们共建这一基础设施,华为在2019年决定将EulerOS开源,命名为openEuler,与行业伙伴共同构筑共建,共享,共治的全面数字基础设施。

从操作系统到数字基础设施,openEuler打造多元开放生态

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而言,操作系统更类似于一个平台系统,向用户提供各种满足多样性需求的各种软件。正因如此,熊伟认为“构建openEuler的过程很类似建设一座大型连锁商场,商场的价值不在于商场本身,而在于内部丰富多彩的服务,比如餐饮、娱乐、电影等等,这些异彩纷呈的服务才使得商场成为大家都喜欢去的一个场所。类比一下,openEuler这样的操作系统平台的重要性也在于其上各种丰富多彩的软硬件系统,openEuler的目标就是不断吸纳各种厂商入驻,不断推出各种服务,不断丰富操作系统的应用,同时不断吸纳各种用户,在用户的持续反馈中不断改进自己,从而最终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

如今,数字基础设施正在向万物互联的方向发展,云、边缘、IoT等场景成为了openEuler的新战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些新的场景需要面对更加开放、多种硬件平台和架构、更注重端云协作的生态需求。熊伟认为未来openEuler需要对社区的组织形式,整体的技术架构进行全面升级,以满足社区规模不断扩大所带来的挑战,并将操作系统架构从注重服务器,云等场景扩展到IoT、嵌入式,边缘计算等新的场景。


“openEuler作为数字基础设施,形式将会更加开放,吸纳更多厂商、用户与开发者参与其中,共同将openEuler真正构建成为数字世界的底座”,熊伟对于openEuler的未来充满信心。

面对不同的应用场景,openEuler不光提供Linux内核,也针对边缘计算,嵌入式,IoT等场景提供实时性内核等新的选择,为客户提供多种选项,覆盖更为广泛的应用场景,这是openEuler区别于传统操作系统的重要特征。

通过多内核支持,不但使得openEuler能覆盖更多的业务场景,也有利于不同的场景具有统一的开发视图,归一的开发接口,让软件更易于在不同的系统上进行迁移。做到更好的端侧,边缘侧和云侧的协同,大大提升开发效率。基于openEuler平台,同一份应用程序可以在云、边缘、IoT、车联网、工业园区等众多场景中无缝迁移。这种能力会极大降低开发门槛,为繁荣的应用生态创造基础条件。

熊伟认为,除了openEuler社区中的一些硬核技术,openEuler的核心竞争力还体现在社区的“软”实力上。在熊伟看来,openEuler社区的核心目标并不只是做出一两件软件成品,而是打造一个能够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架构,建立一套完善的流程规范,并持续为行业提供人才输出。当组织,流程,人才这些要素都构建起来以后,并辅之以优秀的社区文化,openEuler一定能持续不断的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水平软件,甚至孵化出世界级的软件。


和一个大型购物中心会带动一个区域的消费繁荣与经济成长类似,openEuler建设起一个良好的运行框架体系后,随之崛起的将不仅是一个操作系统社区,更会是包含软件包、基础库、开发框架,工具链、前端交互系统、后端服务系统、用户反馈与交流系统,多语言支持等一系列功能的庞大集合体。社区将形成一个巨大的公共资源池,在统一的资源池上,结合构建工具,可以做到按照用户的不同需求,定制出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能力,推动高水平核心软件技术的探索,成为在全球软件产业举足轻重的力量。

以开源开放赢得合作伙伴认同支持,openEuler快速成长的核心动力

从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来讲,软硬件需要更坚实的底座;从全球计算产业迭代升级来讲,需要更符合未来计算需求的新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机遇节点上,将肩负着转型的重大使命。事实上,对于openEuler而言,通过代码开源加强横向协作,通过基础软硬件适配、应用适配、整机集成适配等工作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是逐渐形成体系化的技术和产业生态的关键。

这一过程中,离不开社区参与者的参与。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自2019年12月31日开放源代码以来,openEuler已经成为国内最具活力的开源社区,下载超过40万次,2021年商业应用超过100万套。短短两年时间里,openEuler 社区吸引了近万名贡献者、300+家合作伙伴,建立近百个SIG组,放眼全球都是极快的速度。

网络异常,图片无法展示
|

熊伟深刻意识到,中国IT产业其实并不缺乏开源协作的能量和动力,只是之前缺乏一个有足够号召力的平台。当openEuler这样的平台建立起来后,产业蕴藏的能量就能迅速得以聚集、释放,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果。

在社区发布的第二个版本openEuler 20.09中,有超过30%的工作来自华为以外企业的贡献。20.09版是中国第一个由不同企业共同协作开发完成的大型操作系统平台,这在整个中国操作系统发展史上都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感谢行业伙伴对openEuler的巨大热情与贡献,没有这样的共同努力,也就没有openEuler今天的优异成绩与无限潜力。


作为开放的社区,openEuler汇聚了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兄弟社区,个人爱好者,甚至中学生等各种力量。有些企业在商业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但在社区里,这些商业上竞争的公司能够坐在一起,共同制定技术标准,共同协作,共同完成产品研发,这为中国企业树立了产业合作最好的样板。众多科研院所,高校能够基于openEuler进行科研,教学,这不光为产学研架起了合作的桥梁,打通了科研和产业的通道,也为产业未来储备了更多的人才。这些伙伴在openEuler中所作的一切,都是在为中国的基础产业添砖加瓦。

在最新的openEuler 20.09版本中,华为的整体贡献量已经降到了百分之五十以下。openEuler已经真正成为了产业伙伴共同打造的公共基础平台,未来这一平台还将汇聚越来越多的伙伴,实现共建,共享,共治的社区践言。

从商场到连锁巨头:openEuler的未来图景

“如果把openEuler比作一家大型连锁商场,那么我最大的期望是openEuler能够实现国际化,成长为覆盖全球的连锁店”。谈到openEuler的未来发展,熊伟如此说到。

有些观点认为,未来的操作系统将演变成一个操作系统,也就是一个操作系统能覆盖所有场景。但熊伟的预测恰恰相反:“随着GPU、TPU,DPU等更多芯片种类,多种架构形式的出现,以及云计算、边缘计算、IoT等更多计算场景的差异化需求,操作系统产业可能会更具多样性,迎来更加丰富、更加多样的新时代。”

在技术演进方面,近年,多样化算力成为了芯片产业的热点, openEuler希望进一步加大多样化算力的技术探索,从系统和工具链底层为多样化算力提供优秀的支持。这种支持反过来还可以激励和支撑芯片产业的发展。

随着社区的进一步发展, openEuler社区需要始终秉持“共建、共享、共治”的理念,聚力打造多样性计算场景操作系统。因此,openEuler社区需要持续优化组织架构,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态体系运转,并在这一过程中构建良好的开源流程,建设懂开源、懂基础设施、懂芯片,懂体系架构的人才梯队。

openEuler从建立的开始阶段,就将目光投向了全球,openEuler不光在中国,更希望在全球赢得认可。早在2019年,openEuler就开始尝试在全球的一些地区进行拓展,这也为中国开源社区的国际化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据熊伟介绍,openEuler在22年会加大海外拓展的力度,openEuler也希望和全球的合作伙伴,全球的各种开源社区形成国际化协作,开放共赢,力求在全球范围内逐渐构筑起自身影响力。希望在不远的将来,openEuler能够成为被全球企业所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平台,并成为全球开发者和使用者喜欢的开源社区。欢迎大家加入openEuler社区,去参与,去建设,去分享,发出你们的光和热。


关于华为开源

作为可信赖的开源公民,华为通过持续贡献,携手伙伴,提倡包容、公平、开放和更团结的协作,共建世界级基础软件开源社区,加速行业数字化进程。

· 主流开源组织的积极参与者和支持者。目前华为已是数十个国际开源基金会的顶级/初创会员。

· 规模贡献开源基础软件,夯实数字基础设施生态底座,携手伙伴、开发者共建开源生态。近两年来,面向云原生、自动化和智能化,华为先后开源了KubeEdge、Mindspore、openEuler、openGauss、OpenHarmony等多个平台级基础软件开源项目,成为被全球开发者所接受的开源社区,并在各行业商用落地。

· 积极建设可持续发展、有生命力的可信开源社区。华为致力于完善社区生态治理架构,确保社区持续演进。

关注华为开源公众号,了解更多!

相关文章
|
2月前
|
SQL 人工智能 JSON
Flink 2.1 SQL:解锁实时数据与AI集成,实现可扩展流处理
本文整理自阿里云的高级技术专家、Apache Flink PMC 成员李麟老师在 Flink Forward Asia 2025 新加坡[1]站 —— 实时 AI 专场中的分享。将带来关于 Flink 2.1 版本中 SQL 在实时数据处理和 AI 方面进展的话题。
187 0
Flink 2.1 SQL:解锁实时数据与AI集成,实现可扩展流处理
|
2月前
|
JSON API 数据格式
小红书笔记详情API响应数据解析
小红书笔记详情API可获取笔记核心数据,适用于内容分析与竞品监测。支持HTTP GET/POST请求,返回JSON格式数据,包含笔记标题、互动数据及作者信息。文档提供Python请求示例,建议添加异常重试机制,助力品牌营销与用户行为分析。
|
3月前
|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大数据
数字化转型三阶段: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分别代表着什么?
企业数字化转型分为信息化、数字化、数智化三个阶段,三者可并行推进。信息化实现业务数据化,提升管理效率;数字化打通信息孤岛,优化运营流程;数智化融合数据与智能技术,推动业务与管理智能化升级,助力企业构建新竞争优势,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
应用服务中间件 网络安全 nginx
nginx配置http和https共存
server { listen 80; listen 443 ssl; server_name localhost;        #ssl on; ssl_certificate /usr/local/Tengine/sslcrt/linuxyan.
5229 0
|
10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文字识别
POINTS 1.5:腾讯微信开源的多模态大模型,超越了业界其他的开源视觉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视觉和语言处理能力
POINTS 1.5是腾讯微信推出的多模态大模型,基于LLaVA架构,具备强大的视觉和语言处理能力。它在复杂场景的OCR、推理能力、关键信息提取等方面表现出色,是全球10B以下开源模型中的佼佼者。
450 58
POINTS 1.5:腾讯微信开源的多模态大模型,超越了业界其他的开源视觉语言模型,具备强大的视觉和语言处理能力
|
11月前
|
网络安全 数据库
gbase 8a 数据库 安装8ampp 常见ssh报错问题
gbase 8a 数据库 安装8ampp 常见ssh报错问题
|
9月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测试技术
为RTP-LLM提供Arm CPU后端,助力Arm
本次主题是为 RTP LLM 提供 Arm CPU 后端,助力 Arm AI 软件生态持续发展。随着大语言模型(LLM)的普及与应用, AI 计算需求快速增长。许多 LLM 模型运行在基于 GPU 的硬件上,而随着 Arm 架构不仅在边缘设备,而且在数据中心领域也愈发流行,如何让 RTP LLM (实时推理框架)有效支持 Arm CPU 平台变得尤为重要。通过优化 LLM 在 Arm 平台的推理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功耗效率和模型部署的灵活性。
320 0
|
12月前
|
搜索推荐 开发者
动态绑定的优缺点是什么?
【10月更文挑战第14天】总的来说,动态绑定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编程机制,它为程序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多态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然而,它也带来了一些性能开销、运行时错误风险和代码理解难度等问题。在实际编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权衡利弊,合理地使用动态绑定,以达到最佳的编程效
264 2
|
Java 索引
Java数据结构:栈与综合计算器的实现(图解+完整代码)
文章目录 1 栈 1.1 栈的简介 1.2 使用数组模拟栈 1.3 栈的测试 2 综合计算器的实现 2.1 需求简介 2.2 详细思路及分步图解 2.3 完整代码及测试
Java数据结构:栈与综合计算器的实现(图解+完整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