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试框架 Spring-Retry 和 Guava-Retry,你知道该怎么选吗?(二)

简介: 重试框架 Spring-Retry 和 Guava-Retry,你知道该怎么选吗?(二)

二 重试框架之Guava-Retry

Guava retryer工具与spring-retry类似,都是通过定义重试者角色来包装正常逻辑重试,但是Guava retryer有更优的策略定义,在支持重试次数和重试频度控制基础上,能够兼容支持多个异常或者自定义实体对象的重试源定义,让重试功能有更多的灵活性。

Guava Retryer也是线程安全的,入口调用逻辑采用的是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的call方法,示例代码如下:

pom.xml加入依赖

<!-- https://mvnrepository.com/artifact/com.github.rholder/guava-retrying -->
    <dependency>
        <groupId>com.github.rholder</groupId>
        <artifactId>guava-retrying</artifactId>
        <version>2.0.0</version>
    </dependency>

更改一下测试的任务方法

package com.zgd.demo.thread.retry;
import lombok.extern.slf4j.Slf4j;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ang3.RandomUtil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remoting.RemoteAccessException;
/**
 * @Author: zgd
 * @Description:
 */
@Slf4j
public class RetryDemoTask {
  /**
   * 重试方法
   * @return
   */
  public static boolean retryTask(String param)  {
    log.info("收到请求参数:{}",param);
    int i = RandomUtils.nextInt(0,11);
    log.info("随机生成的数:{}",i);
    if (i < 2) {
      log.info("为0,抛出参数异常.");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参数异常");
    }else if (i  < 5){
      log.info("为1,返回true.");
      return true;
    }else if (i < 7){
      log.info("为2,返回false.");
      return false;
    }else{
      //为其他
        log.info("大于2,抛出自定义异常.");
        throw new RemoteAccessException("大于2,抛出自定义异常");
      }
    }
}

Guava

这里设定跟Spring-Retry不一样,我们可以根据返回的结果来判断是否重试,比如返回false我们就重试

package com.zgd.demo.thread.retry.guava;
import com.github.rholder.retry.*;
import com.zgd.demo.thread.retry.RetryDemoTask;
import org.junit.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remoting.RemoteAccess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ExecutionException;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import java.util.function.Predicate;
/**
 * @Author: zgd
 * @Description:
 */
public class GuavaRetryTest {
  @Test
  public void fun01(){
    // RetryerBuilder 构建重试实例 retryer,可以设置重试源且可以支持多个重试源,可以配置重试次数或重试超时时间,以及可以配置等待时间间隔
    Retryer<Boolean> retryer = RetryerBuilder.<Boolean> newBuilder()
            .retryIfExceptionOfType(RemoteAccessException.class)//设置异常重试源
            .retryIfResult(res-> res==false)  //设置根据结果重试
            .withWaitStrategy(WaitStrategies.fixedWait(3, TimeUnit.SECONDS)) //设置等待间隔时间
            .withStopStrategy(StopStrategies.stopAfterAttempt(3)) //设置最大重试次数
            .build();
    try {
      retryer.call(() -> RetryDemoTask.retryTask("abc"));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运行测试一下

遇到了我们指定的需要重试的异常,进行重试,间隔是3秒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621.png

重试次数超过了最大重试次数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647.png

返回为true,直接结束重试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701.png

遇到了没有指定重试的异常,结束重试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720.png

返回false,重试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745.png

我们可以更灵活的配置重试策略,比如:

  • retryIfException:retryIfException,抛出 runtime 异常、checked 异常时都会重试,但是抛出 error 不会重试。
  • retryIfRuntimeException:retryIfRuntimeException 只会在抛 runtime 异常的时候才重试,checked 异常和error 都不重试。
  • retryIfExceptionOfType:retryIfExceptionOfType 允许我们只在发生特定异常的时候才重试,比如NullPointerExceptionIllegalStateException 都属于 runtime 异常,也包括自定义的error

如:

retryIfExceptionOfType(NullPointerException.class)// 只在抛出空指针异常重试
  • retryIfResult:retryIfResult 可以指定你的 Callable 方法在返回值的时候进行重试,如
// 返回false重试  
.retryIfResult(Predicates.equalTo(false))   
//以_error结尾才重试  
.retryIfResult(Predicates.containsPattern("_error$"))
//返回为空时重试
.retryIfResult(res-> res==null)
  • RetryListener: 当发生重试之后,假如我们需要做一些额外的处理动作,比如log一下异常,那么可以使用RetryListener。每次重试之后,guava-retrying 会自动回调我们注册的监听。可以注册多个RetryListener,会按照注册顺序依次调用。
.withRetryListener(new Retry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T> void onRetry(Attempt<T> attempt) {  
               logger.error("第【{}】次调用失败" , attempt.getAttemptNumber());  
          } 
 }
)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807.png

微信图片_20220908145810.png

基于 Spring Cloud Alibaba + Gateway + Nacos + RocketMQ + Vue & Element 实现的后台管理系统 + 用户小程序,支持 RBAC 动态权限、多租户、数据权限、工作流、三方登录、支付、短信、商城等功能

总结

spring-retry 和 guava-retry 工具都是线程安全的重试,能够支持并发业务场景的重试逻辑正确性。两者都很好的将正常方法和重试方法进行了解耦,可以设置超时时间、重试次数、间隔时间、监听结果、都是不错的框架。

但是明显感觉得到,guava-retry在使用上更便捷,更灵活,能根据方法返回值来判断是否重试,而Spring-retry只能根据抛出的异常来进行重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安全 Java Ruby
我尝试了所有后端框架 — —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 Spring Boot 幸存下来
作者回顾后端开发历程,指出多数框架在生产环境中难堪重负。相比之下,Spring Boot凭借内置安全、稳定扩展、完善生态和企业级支持,成为构建高可用系统的首选,真正经受住了时间与规模的考验。
171 2
|
2月前
|
XML JSON Java
Spring框架中常见注解的使用规则与最佳实践
本文介绍了Spring框架中常见注解的使用规则与最佳实践,重点对比了URL参数与表单参数的区别,并详细说明了@RequestParam、@PathVariable、@RequestBody等注解的应用场景。同时通过表格和案例分析,帮助开发者正确选择参数绑定方式,避免常见误区,提升代码的可读性与安全性。
|
10天前
|
安全 前端开发 Java
《深入理解Spring》:现代Java开发的核心框架
Spring自2003年诞生以来,已成为Java企业级开发的基石,凭借IoC、AOP、声明式编程等核心特性,极大简化了开发复杂度。本系列将深入解析Spring框架核心原理及Spring Boot、Cloud、Security等生态组件,助力开发者构建高效、可扩展的应用体系。(238字)
|
20天前
|
消息中间件 缓存 Java
Spring框架优化:提高Java应用的性能与适应性
以上方法均旨在综合考虑Java Spring 应该程序设计原则, 数据库交互, 编码实践和系统架构布局等多角度因素, 旨在达到高效稳定运转目标同时也易于未来扩展.
81 8
|
1月前
|
监控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Spring Batch 批处理框架技术详解与实践指南
本文档全面介绍 Spring Batch 批处理框架的核心架构、关键组件和实际应用场景。作为 Spring 生态系统中专门处理大规模数据批处理的框架,Spring Batch 为企业级批处理作业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其作业流程、组件模型、错误处理机制、性能优化策略以及与现代云原生环境的集成方式,帮助开发者构建高效、稳定的批处理系统。
263 1
|
3月前
|
安全 Java 微服务
Java 最新技术和框架实操:涵盖 JDK 21 新特性与 Spring Security 6.x 安全框架搭建
本文系统整理了Java最新技术与主流框架实操内容,涵盖Java 17+新特性(如模式匹配、文本块、记录类)、Spring Boot 3微服务开发、响应式编程(WebFlux)、容器化部署(Docker+K8s)、测试与CI/CD实践,附完整代码示例和学习资源推荐,助你构建现代Java全栈开发能力。
446 1
|
2月前
|
Cloud Native Java API
Java Spring框架技术栈选和最新版本及发展史详解(截至2025年8月)-优雅草卓伊凡
Java Spring框架技术栈选和最新版本及发展史详解(截至2025年8月)-优雅草卓伊凡
470 0
|
3月前
|
缓存 安全 Java
第五章 Spring框架
Spring IOC(控制反转)通过工厂模式管理对象的创建与生命周期,DI(依赖注入)则让容器自动注入所需对象,降低耦合。常见注解如@Component、@Service用于声明Bean,@Autowired用于注入。Bean默认单例,作用域可通过@Scope配置,如prototype、request等。Spring通过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问题,但构造函数循环依赖需用@Lazy延迟加载。AOP通过动态代理实现,用于日志、事务等公共逻辑。事务通过@Transactional实现,需注意异常处理及传播行为。
56 0
|
3月前
|
缓存 安全 Java
Spring 框架核心原理与实践解析
本文详解 Spring 框架核心知识,包括 IOC(容器管理对象)与 DI(容器注入依赖),以及通过注解(如 @Service、@Autowired)声明 Bean 和注入依赖的方式。阐述了 Bean 的线程安全(默认单例可能有安全问题,需业务避免共享状态或设为 prototype)、作用域(@Scope 注解,常用 singleton、prototype 等)及完整生命周期(实例化、依赖注入、初始化、销毁等步骤)。 解析了循环依赖的解决机制(三级缓存)、AOP 的概念(公共逻辑抽为切面)、底层动态代理(JDK 与 Cglib 的区别)及项目应用(如日志记录)。介绍了事务的实现(基于 AOP
138 0
|
3月前
|
存储 缓存 NoSQL
Spring Cache缓存框架
Spring Cache是Spring体系下的标准化缓存框架,支持多种缓存(如Redis、EhCache、Caffeine),可独立或组合使用。其优势包括平滑迁移、注解与编程两种使用方式,以及高度解耦和灵活管理。通过动态代理实现缓存操作,适用于不同业务场景。
371 0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