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架构师徐佳航:金融云原生与开源标准的共同生长

本文涉及的产品
Serverless 应用引擎 SAE,800核*时 1600GiB*时
服务治理 MSE Sentinel/OpenSergo,Agent数量 不受限
简介: 云原生的技术价值喻示着它就是未来,加入到一个具有可延续性生命力的开源社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那里。——徐佳航,KubeVela Maintainer,来自招商银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云平台及运维平台开发团队。

作者:溪洋、徐佳航


云原生的技术价值喻示着它就是未来,加入到一个具有可延续性生命力的开源社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那里。

——徐佳航,KubeVela Maintainer,来自招商银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云平台及运维平台开发团队。


1.png


来自招商银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的徐佳航是 KubeVela 开源社区的一位新晋 Maintainer,目前在云平台及运维平台开发团队,从事企业级云原生应用管理体系的建设。


据徐佳航同学介绍,现在他所在的团队中有 15 位成员都在参与 KubeVela 社区的贡献。在他成为 Maintainer 前,已经有另外三位同学晋级为 Reviewer。


对 KubeVela 有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KubeVela 的本质是一个现代化的软件交付平台,由阿里云云原生团队发起开源,目前是 CNCF Sandbox 项目。它可以让你的应用交付在当今流行的混合、多云环境中变得更加简单、高效、可靠。KubeVela 部署工作流的背后就是开放应用模型 OAM ,帮助开发者一次编排、随处运行。在云原生领域,KubeVela 是最近两年表现最抢眼的开源项目之一。


但是,仅有 2 年多发展时间的 KubeVela,不得不说还很年轻。像招商银行这样处于金融行业的企业,对于业务架构的稳定性、可靠性要求十分严苛,对技术的选型和落地也很谨慎。投入这么多力量在 KubeVela 上,他们的需求和考量是什么?对于开源技术的态度是怎样的?KubeVela 在招商银行的云原生化进程中又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呢?


在最近和徐佳航同学的一次对话中,他回答了我们这些“好奇”。


“我眼中应用管理正在经历的变化”


今年是徐佳航从事 IT 研发工作的第 13 个年头,加入招行前主要在数据通信领域负责产品研发,其间做过无线通信协议,也做过做嵌入式汽车无线互联,还有过一段 3 年多的云存储领域创业经验。


技术深度和经验的积累,使他对未来 技术发展的走向建立了自己的“预测模型”。最近几年,他开始对云原生技术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比如云原生应用 DevOps、可观测性、分布式文件系统、API 网关等,特别是对基础软件层的开源技术很感兴趣。因为他观察到在基础设施云化后,应用研发和运维的工作需要解决一些新的挑战,比如:


  • 基础设施云化后,应用研发、运维接触到的运行时越来越多样。如果不进行关注点的分离, 新的环境下带给应用开发和运维角色的认知和掌握成本都较高;


  • 应用微服务化程度加深,架构高度分布式,使部署和运维工作更为复杂; 


  • 在 IT 系统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为了保证应用和业务持续稳定,基于日志、链路、指标的应用可观测性渐成刚需。 


如果去看 CNCF 全景图、 社区 Group 以及 Github 中快速发展的项目,也能够发现以上三点也是社区和业界在重点发力和活跃实践的方向。


2.jpeg

(图片来自 CNCF Landscape:https://landscape.cncf.io/)


除此之外,身处金融行业,也让他对应用研发和运维的变化有着更强的体感 :“在金融行业, 做好应用管理挑战不小。比如,基础设施和应用运行时的复杂多样性更加突出,像 mainframe, bare mental, hypervisor, container, faas 都可能同时存在;同时,对于业务的连续性、 可用性、 安全性要求更高,因此对应用的可观测性(SLO)诉求强烈。”


这些体会也让他更加明确地看到“以应用为中心”的云原生架构在帮助业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加速创新等方面的特有优势,相信金融行业软件架构向云原生的升级势在必行。


“技术创新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技术人的使命”


在企业中推进技术架构演进、推进开源技术产品化等技术创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金融行业更是如此。但实现的价值及其带来的成就感,驱动着徐佳航和他所在的团队也在享受着这种打怪闯关的过程,他说:企业上云后,应用的开发和运维都在云里,如何解决应用管理面临的新挑战是很有价值的事情。另一方面,基于我们对云原生技术的价值分析,我们知道未来在那里,希望实现并达成,这个过程中不断收获到成就感,对我们来讲是很重要的驱动力


当然,在保证提供价值、解决问题的同时,更要控制由新的技术、架构给业务正常运转带来的风险,需要兼容现实,和行内现有的工具链融合, 确保平滑演进,徐佳航这样比喻 :“演进的过程好比一辆行进的汽车, 满载招行的业务应用。我们要做的是把应用平台从'燃油'变成'油电混动', 甚至'纯电',使这辆车获得更低的油耗、更充足的动力和更快的提速。”


关于如何在“传统燃料”与“新能源”过渡的过程中,使应用平台的演进能够更加平滑,从而不影响这辆满载业务的汽车正常运行,徐佳航分享了几点经验:


  • 必须兼容现实,集成企业内工具,比如应用纳管及迁移 


  • 能够更好地解决以前的问题,比如应用依赖管理,VMService


  • 提供高附加值能力,比如应用可观测性 


  • 最高效的新技术推广方式, 就是把该技术最佳实践落到工具(系统)平台内(内化后),让用户能够低认知门槛,快速上手解决用户的问题,比单纯地做布道更有效 


汽车燃料从燃油到新能源的演进,是一个为了解决成本、性能、效率等问题的过程,也是汽车人为了让人们享受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肩负的使用。技术演进的过程亦如此。


“有生命力的开源社区,能让我们更快地到达彼岸”


徐佳航所在的团队和组织对于开源的态度是积极拥抱的, 并且鼓励成员参与开源社区贡献:“毕竟在今天,企业和技术的演进已经离不开开源社区。在保证安全合规前提下,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开源项目,积极投入社区,可以实现共建多赢。


在如何判断开源项目的价值时,徐佳航分享了一条核心原则:“我们非常关注一个开源项目及期社区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云原生的技术价值喻示着它就是未来,加入到一个具有可延续性生命力的开源社区,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到达那里。”


3.jpeg

(OAM/KubeVela 示意图)


他告诉我们,他和团队 2020 年开始在探索使用应用标准模型 OAM ,来解决应用的开发、部署和运维问题。同时,他们也在持续关注云原生应用领域,、开源社区(Operator, Crossplane, OAM, KubeVela)和公有云产品(DigitalOcean App Platform):“大家的思路本质都是‘围绕应用声明式描述, 解决应用管理问题’, 只是产品形态有所差异。其中 OAM 有设计理念,给出了应用 Spec 范式;KubeVela 也有落地, 作为其标准实现,我们就更关注这个社区的发展”。


4.png

(招商银行基于 KubeVela 的应用集成流水线)


在具体能力上,KubeVela 提供声明式的应用模型 AppFile、关注点分离的标准工作负载统一应用控制面、基于 addon 的开放架构、基于 workflow 编排应用部署能力、多集群纳管等,这是最吸引徐佳航和团队的,“我们主要应用 KubeVela 进行企业级云原生应用管理平台落地, 解决行内上云后应用全周期管理问题。上述能力和我们的诉求很贴合,特别是 v1.2 及其之后版本更加成熟”。


“没有一帆风顺就落地的开源项目”


作为一个发展不久的开源项目,KubeVela 在招行特定业务场景的落地很难达到“开箱即用”的程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定制和改造,来补足社区版本在企业级场景下的能力挑战。徐佳航也和大家分享了核心的实施策略。


KubeVela 主要有 4 大核心部分,分别是 Vela-UX、Vela-APIServer 、Vela-Core 和 Addons,这个达到企业定制版本和社区版之间的平衡,招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主要进行了维护 Core、定制 UX、改造 Vela-APIServer、 扩展 Addons 四个方面的工作。


5.png

招行应用管理平台架构与社区协同关系)


在上述改造过程中,徐佳航和团队同学也将这把 能力反哺给 KubeVela,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参与社区共建:


  • Vela-Core:appRevison GC 策略,应用发布 workflow 及 policy,CRD 生效作用域等


  • Addons:crontask, mysql, flink, 应用可观测 SLO 等


  • 落地实践分享:招商银行企业级应用管理实践, 离线安装等


  • 定制 UX 和 Vela-Backend 的改造正在计划贡献中



“希望看到更加多元的 KubeVela 社区成员”


2022 年是 OAM 正式开源的第三年, 也是 KubeVela 开源的第二年,在社区中,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关注、实践和贡献着 OAM 及 KubeVela。“开放、高效、有活力”,是KubeVela 社区和徐佳航最直接的感受:


“我们能看到最近一年,社区迎来了一波快速的发展。还记得第一次我和天元(孙健波,KubeVela 社区负责人,阿里云技术专家)交流就沟通了两个小时, 那次我们深度聊了我所在的招行基础设施研发中心团队对 OAM 和 KubeVela 的思考,很难得,很快我们就启动了共建,定期同步,保持着在人员投入和贡献上的持续性。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感谢 KubeVela 社区成员的协助,像殷达、悦达、楚岳、雾雾等同事, 都非常专业和热情, 使我们在社区一些工程实践中受益匪浅。”


成为 KubeVela Maintainer 之后,徐佳航最期待的就是看到社区参与方的多样性,通过大家的贡献来赋予 KubeVela 持续的活力。同时,他也正在通过以下计划的推进,来帮助更多开发者加入 KubeVela:


  • 持续贡献招行企业实践, 帮助 Vela 更加企业级可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带动有更多的企业使用、贡献和分享实践 


  • 准备更多 Vela 优质的内容, 传播到国外技术论坛 


  • 参与组织线下 Meetup(成都站,也是佳航所在城市) 


“在今年年底的 KubeCon 北美峰会上,我会和社区的同学一起分享 KubeVela 在招行的企业实践,希望将优秀的开源项目和真实的落地经验,分享给全球开发者,让 KubeVela 更多企业加速向云原生转型的过程”。这次聊天的最后,徐佳航向我们分享了这个小彩蛋,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6.png

(参与 KubeVela 社区的方式)


您可以通过如下材料了解更多关于 KubeVela 以及 OAM 项目的细节:


  • 项目代码库:github.com/oam-dev/kubevela 欢迎 Star/Watch/Fork!
  • 项目官方主页与文档:kubevela.io ,从 1.1 版本开始,已提供中文、英文文档,更多语言文档欢迎开发者进行翻译。
  • 项目钉钉群:23310022;Slack:CNCF #kubevela Channel
  • 加入微信群:请先添加以下 maintainer 微信号,表明进入 KubeVela 用户群:


7.png


此处:查看 KubeVela 项目官网!!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与微服务架构的融合:灵活扩展与高效管理
【5月更文挑战第23天】阿里云PolarDB是适用于微服务的高性能分布式数据库,提供数据分片、水平扩展及高可用性解决方案。通过SQL或API实现弹性扩展,内置故障转移保障服务连续性,且兼容MySQL协议,易于集成微服务生态。通过Spring Boot示例展示了PolarDB的配置与集成过程,强调其在现代云原生应用中的重要角色。
74 1
|
1月前
|
消息中间件 Cloud Native 开发者
电子好书发您分享《阿里云云原生开源开发者沙龙北京站 PPT 合集 》
**阿里云开源沙龙PPT合集:北京站聚焦云原生技术** 探索云原生领域的深度与广度,[阿里云](https://developer.aliyun.com/ebook/8334/116563?spm=a2c6h.26392459.ebook-detail.5.da096cf6t38G15)分享了北京开发者沙龙的精彩内容,涵盖微服务、消息队列等主题,助力开发者洞悉行业趋势。![image](https://ucc.alicdn.com/pic/developer-ecology/cok6a6su42rzm_67b12f6cad6e4b2786859b3a668b3351.png)
55 3
|
1月前
|
调度
【嵌入式开源库】timeslice的使用,完全解耦的时间片轮询框架构(二)
【嵌入式开源库】timeslice的使用,完全解耦的时间片轮询框架构
|
1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深入PolarDB内核:探究存储计算分离架构的设计哲学
【5月更文挑战第20天】PolarDB是阿里巴巴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以其存储计算分离架构为核心,解决了传统数据库的扩展性和资源灵活性问题。该架构将数据存储和计算处理分开,实现高性能(通过RDMA加速数据传输)、高可用性(多副本冗余保证数据可靠性)和灵活扩展(计算资源独立扩展)。通过动态添加计算节点以应对业务流量变化,PolarDB展示了其在云时代应对复杂业务场景的能力。随着开源项目的进展,PolarDB将持续推动数据库技术发展。
86 6
|
11天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开发者
阿里云网络发布 alibaba-load-balancer-controller v1.2.0:开启云原生网关开源新篇章!敬请探索!
**阿里云发布开源版ALB控制器v1.2.0,对齐商业版ALB Ingress Controller v2.10.0。新版本增强了功能特性,提升了用户体验,并提供了最佳实践。功能更新包括自定义标签、QUIC协议支持、转发规则和安全策略等。此外,还引入了ReadinessGate实现滚动升级时的平滑上线和Prestop钩子确保平滑下线。用户可从GitHub获取开源代码,通过Docker Hub拉取镜像,开始使用alibaba-load-balancer-controller v1.2.0。**
93 3
阿里云网络发布 alibaba-load-balancer-controller v1.2.0:开启云原生网关开源新篇章!敬请探索!
|
9天前
|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开发者
阿里云网络发布云原生网关 alibaba-load-balancer-controller v1.2.0,持续拥抱开源生态
alibaba-load-balancer-controller开源版本正式推出v1.2.0,能力对齐ALB Ingress Controller商业版v2.10.0。
|
2天前
|
运维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Canonical 开源 MicroK8 | 云原生生态周报 Vol. 25
Canonical 开源 MicroK8 | 云原生生态周报 Vol. 25
|
1月前
|
自然语言处理 监控 Cloud Native
对话阿里云云原生产品负责人李国强:推进可观测产品与OpenTelemetry开源生态全面融合
阿里云宣布多款可观测产品全面升级,其中,应用实时监控服务 ARMS 在业内率先推进了与 OpenTelemetry 开源生态的全面融合,极大丰富了可观测的数据类型及规模,大幅增强了 ARMS 核心能力。本次阿里云 ARMS 产品全面升级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围绕 OpenTelemetry 进行产品演进的核心策略?在云原生、大模型等新型应用架构类型层出不穷的今天,又将如何为企业解决新的挑战?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产品负责人李国强接受采访解答了这些疑问,点击本文走进全新升级的阿里云可观测产品。
41904 9
|
1月前
|
Cloud Native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与云原生数据库比较:特点、优势与选型建议
【5月更文挑战第26天】PolarDB是阿里云的云原生数据库,以其计算存储分离、一写多读架构和数据一致性保障脱颖而出。与Amazon Aurora和Google Cloud Spanner相比,PolarDB在中国市场更具优势,适合读多写少的场景和需要严格数据一致性的应用。企业在选型时应考虑业务需求、地域、读写比例和兼容性。PolarDB作为优秀解决方案,将在云原生数据库领域持续发挥关键作用。
160 1
|
1月前
|
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PolarDB开源】PolarDB高可用架构解析:确保业务连续性的关键设计
【5月更文挑战第22天】阿里云PolarDB是一款高可用、高性能的云原生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架构实现计算与存储分离。通过主从复制保证数据实时同步,当主节点故障时,从节点能快速接管。此外,PolarDB提供自动故障转移和数据备份恢复功能,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一个简单的Python SDK使用示例展示了查询数据的过程。总之,PolarDB通过多种机制保障了企业在异常情况下的服务稳定和数据完整性。
221 5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