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生成讲解视频,AI的理解和生成能力到底有多强?
作为常需制作课堂pre的大学生,AI一键生成讲解视频的功能犹如'外挂神器'。上传PPT后,系统通过语义识别自动生成分镜脚本,结合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完成配音,甚至能根据PPT图表数据生成动态可视化效果。上周我用某平台将30页理论课PPT转换成8分钟视频,仅花15分钟调整细节,效率远超传统逐页录制剪辑的模式。
这种技术极大释放了学生的创作精力,但存在两点隐忧:一是算法可能将知识讲解'快餐化',过度依赖模板导致展示失去个人风格;二是当AI包办脚本撰写后,我们容易陷入思维惰性,弱化对知识框架的自主梳理能力。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平台已推出'人机协作模式',允许自主修改AI生成的台词逻辑,并在关键页插入真人出镜片段——这种'AI打底+人工精修'的混合模式,或许更符合教育场景的需求。真正优质的学术展示,终究需要将技术效率与人的思考温度相融合。
赞93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