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ff_个人页

Whiff
个人头像照片
0
19
0

个人介绍

暂无个人介绍

擅长的技术

获得更多能力
通用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通用技术能力~

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
暂无更多信息

2025年08月

2025年07月

2025年06月

2025年05月

2025年02月

2024年12月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
  • 回答了问题 2025-08-14

    Kimi-K2-Instruct 开了挂一般的推理和调用,底层魔法是什么?

    一、技术原理:混合专家架构与动态计算优化 1、MoE架构的稀疏激活机制Kimi-K2 采用 1万亿参数 的MoE架构,但每次推理仅激活 32B参数(占总参数3.2%),通过动态路由机制将计算资源精准分配给关键任务模块。例如: 数学推理任务激活“数学专家”网络,强化逻辑推导能力;代码生成任务调用“编程专家”模块,提升语法准确性和算法优化水平。这种设计在保持万亿级模型容量的同时,将推理成本控制在GPT-3.5水平。 2、专家路由与任务适配逻辑通过 动态负载均衡算法 实现专家选择的公平性,避免“路由崩溃”(部分专家过载而其他闲置)。例如: 采用 Top-K Softmax路由,结合辅助损失函数(Auxiliary Loss)平衡专家使用频率;支持 动态调整每Token激活专家数(如高精度任务激活更多专家,日常对话减少激活量)。 3、MLA注意力机制与长上下文优化引入 多头潜在注意力(Multi-head Latent Attention, MLA),将键值向量压缩为潜在表示,显著降低内存占用(较传统Transformer减少93%),支持 128K tokens长上下文处理,适用于代码分析、网页问答等场景。 二、核心创新点:训练范式与智能体能力突破 1、MuonClip优化器:训练稳定性革命集成 QK-Clip技术 限制注意力权重爆炸,实现 15.5T token无Loss尖峰训练;相比AdamW,收敛速度提升1.4倍,算力需求降低52%,为万亿参数模型训练提供新范式。 2、智能体数据合成与强化学习框架 自研模拟环境:构建数千种工具调用场景(如代码沙盒、数学验证器),生成带结构化评估标准的任务轨迹;双轨奖励机制:可验证任务(代码/数学):通过外部验证(如单元测试)获取客观奖励;主观任务(写作/规划):采用 Self-Judging Critic 机制,模型自评输出质量并优化策略。 3、动态工具调用与零样本学习 支持 动态路由工具调用链,模型可自主规划工具使用顺序(如“搜索→计算→生成报告”);零样本工具学习:仅需工具函数描述即可调用新API,无需示例(如天气查询、数据库检索)。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8-04

    如何利用 AI 提升数据库运维效率?

    其实想用AI提升数据库运维效率,核心是让机器按照人类定制的 SOP 流程和已知的信息和问题库,自动化重复劳动的过程。。传统运维像“救火队”,服务器崩了、查询卡了,全靠人翻日志、猜原因,累得够呛。而有了AI,能先获取现场情况:把监控数据(CPU、内存)、日志(慢查询)、业务操作(比如大促时的流量高峰)全手机起来,像人脑分析问题一样,先预测哪块可能出问题,再快速揪根因,甚至自己调参数。但AI不是万能的,有些事儿必须人盯着:高风险操作:主库宕机要切从库?删核心数据?AI只能给建议,得人拍板,不然手一抖可能全瘫。没见过的妖蛾子:要是突然冒个新漏洞导致异常,AI 没学过这情况,只能靠人查内核日志、找厂商救急。合规的事儿:删用户隐私数据、改权限,必须人工确认合规了再动手,AI 可不能替你担责任。说白了,AI 就是运维的“智能助手”,能把重复劳动、机械判断接过去,但关键时候还得人做最重要的决定,机器再聪明,也得听人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3

    ODPS 的下一个15年,大数据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

    ODPS AI时代四大关键能力: 1、智能数据流水线:深度整合大模型,实现数据清洗、标注、特征发现的自动化。 2、实时融合架构:流批一体+边缘协同,支撑AI应用的秒级实时响应。 3、多模态处理引擎:统一元数据管理,支持跨模态(文本/图像/视频等)关联与高效计算。 4、开发者友好工具链:低代码/智能调试+生态开放,降低AI与数据协同门槛。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03

    聊一聊你眼中的Data Agent,它能帮我们完成什么?

    支撑Data Agent的核心技术感知层:NLP解析复杂意图,领域知识图谱。决策层:强化学习优化执行路径,因果推理。执行层:分布式计算框架集成,细粒度权限控制。优化层:在线学习动态调整策略,可解释性模块。 Data+AI开发挑战与解决数据质量差:自动化流水线,数据血缘追踪。实时性不足:流批一体架构,特征仓库统一管理。协作低效:低代码平台,GitOps版本控制。 对Data Agent for Analytics的期待技术:多模态数据融合,自适应资源优化,全链路可观测性。能力:垂直行业预置规则,人机协同分析,开放生态。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01

    如何让Milvus化身电商平台/社区的“读心超人”,精准击中用户心头好?

    要让Milvus化身电商平台/社区的“读心超人”,实现精准个性化推荐,可参考以下方法: 1、数据准备:收集电商平台或社区的多模态数据,如商品图片、用户评论、商品描述等文本数据,以及可能存在的音频等数据。2、特征提取: - 图像:使用Embedding模型将商品图片转换为向量。 - 文本:利用LLM模型把用户输入的文字描述、商品标题等文本转化为向量。 - 音频:若有音频数据,可采用语音模型提取特征向量。 3、向量存储与索引:将提取的向量存入向量数据库,创建合适的索引以加速检索。4、相似性搜索:当用户输入描述(文本)或上传图片时,将其转换为向量,进行相似性搜索,找到与用户兴趣最匹配的商品或内容向量。5、结果排序与推荐:根据向量相似度得分对搜索结果进行排序,将得分高的商品或内容推荐给用户。6、持续优化: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优化特征提取模型和推荐算法,提升推荐的精准度。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6-18

    如何可以让 Kubernetes 运维提效90% ?

    不是做运维服务的,稍微体验了一下部署和运维的功能,在微服务架构和K8S部署的情况下,平时处理和解决生产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排查是越来越复杂,处理需要运维、网络、架构、业务各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通过k8s管理容器化的部署,必须在运维工具层面进行更大的投入,才能保证实现越来越高的SLA,减少停机和故障,而ACK智能托管模式,就是解决了其中某些难题,所以效率也可以大大提升 90% .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6-11

    一步搞定创意建站,Bolt.diy提供了哪些优势?

    no-code 终于发展到真正可以不了解代码,但是又能够具备足够灵活性的阶段。对比以前的各种低代码、零代码、无代码、少代码工具,让AI自己写代码才是最优雅的解决方案。程序员和产品经理,积累下来的代码、原型,就是最好的结构化,AI可以理解的数据,未来既可以替代程序员和产品经理,但更大概率是拉大程序员、产品经理,和其它职业的差距。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人都是开发者, 进入人人都是一个公司的程度。vibe coding !!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5-26

    Dify与传统开发工具,你会选择哪一个?

    Dify 确实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作为项目启动验证的使用,Dify 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的需求。如果自己一个人开发或者是小团队,要完成里面的工程性的开发,已经消耗太多的时间精力了。但是和任何开源项目一样,当产品研发到一定程度,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肯定会带来更多的是限制,开发人员产生想重新造轮子的事情也是正常。用 Dify 来做敏捷化落地,后续就能评估有没有更好的开发方法,或者形成混合的模式,两者也并不矛盾。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2-11

    什么样的代码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AI写的?

    不写代码,但是感觉上AI生成的代码会符合一切我们想要的代码规范,特别是变量、方法命名等,程序员最痛苦的地方,也会做的很标准。 (不会出现拼音的变量,gat )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2-11

    春节假期返工后,你有哪些提升职场幸福感的小技巧?

    提升职场幸福感的技巧,当然是延迟返工啦!不上班就是最好的医美。(不是) 认证来说,幸福感还是来自于自己的目标和实际行动付出之间的价值衡量,不管是获得个人的成长、价值的回报还是其它,重要的在于内心思考清楚想要什么,这样才能经常感到幸福。减少与人比较,好好做自己的事情,比什么都强。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10

    开发者们需要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Plan B?

    Plan B,既应该是有长期规划+短期规划,也是主动思考自己如何发展成为一个为自己而工作的思想。无论何时,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Plan A和Plan B,因为风险和机会并存,在任何时间都有可能出现未知的机会,只有做好了准备,并且愿意尝试,才可能不断进步,获取更大的成功。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10

    AI客服未来会完全代替人工吗?

    客服的问题就是解决不了用户的问题,不管是人工客服、外包客服还是各种语音机器人,在平衡成本考虑的时候,注定了用户体验的下降。当前AI客户已经相对成熟以及可以降低服务的成本,比如,通过决策树和规则引擎可以实现不同场景的问答服务,通过机器学习、语音录制、自动转换为文本,可以实现对用户情绪的判断、对客服态度、语气和语言的监督,总体来说,AI与客服行业的结合,已经提升了用户的售后服务体验,比起经常占线、无法接通、无法解决问题的情况,是极大的优化。另外一点需要考虑到的是,现代化的外包客服行业,是一个有着极其严格的考核、规章制度,比较恶劣工作条件的岗位。长时间工作接打电话、可能遇到各种态度不好的用户,造成客服人员的心里问题和精神问题,而使用AI去解决一些基础、常规的工作,让人可以去处理更多监督、正常化沟通是更合适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9

    AI宠物更适合当代年轻人的陪伴需求吗?

    AI宠物 不就是我们小时玩的 拓麻歌子(电子宠物)、QQ宠物的理想版本么? 试问谁小时候不想要一个自己的电子宠物呢?如果未来能出一个足够智能的AI宠物,我肯定是会养一只的。定时的喂食、照顾、交流,也许还包括各种虚拟物品的购买,宠物展示,集换式卡牌/照片什么的交换,也是很好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9

    “AI +脱口秀”,笑点能靠算法去创造吗?

    “AI +脱口秀” ,让人想起了 “公式相声”。当时郭德纲老师的节目里,还让那队组合去参赛和进行一些讨论了。而且效果也有一些脱口秀创作的书,从技巧方面来说,不管脱口秀还是相声,都是有一些可以借鉴、参考的套路,但是更多还是人类思考的体现。字面意思并不一定能出梗,相关的思考、联想应该超过了目前 AI(特别是 LLM 大语言模型)的能力。暂时我觉得AI是无法创造出笑点的,毕竟人类的 haha point 是比较独特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9

    AI新茶饮,是噱头还是未来?

    第一次听说“AI新茶饮”、“AI把脉喝茶” 这个新事物, 不过从描述信息 “通过AI图像识别消费者的舌象和面象, 并推荐合适的茶饮配方,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个性化的饮品选择,还在制作流程、口味调配等方面实现了智能化。” 来看,像极了从大厂出去创业的产品经理带来的黑话。 短短几个字,包含了 AI(人工智能)、新xx(创新、xx+、+xx)、茶饮(消费赛道)、把脉(玄学、老中医)等等。消费者买不买单我不知道,但是忽悠一些投资人估计是可以的。 当然,作为茶饮料的重度爱好者、以及野生产品经理,如果在大街上或app上看到,应该也是会去尝试一次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3

    当AI频繁生成虚假信息,我们还能轻信大模型吗?

    虚假信息不是只有AI会生成,在互联网发展初期以及鼎盛时期,都会充满各种各样的谣言、虚假信息。谣言止于智者,但恰恰是大家更多的会倾向于相信某些有利于自己或者看起来有意思的信息。总的来说,不管是啥时代,有没有AI,重要的是自己的分析和鉴别的能力,是否愿意花费一些时间去查证。同时,基本的逻辑能力、与尝试,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辨别虚假信息。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2

    动机VS自律,对开发者们来说哪个比较重要?

    动机VS自律,就像爱因斯坦说的,99%的努力和1%天赋的关系,自律是基础,动机才是那点燃火焰的小火苗。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2

    AI音色克隆挑战播客,它能模拟人的特质吗?

    个人是播客的重度听友,对于播客本身来说,内容是第一位的,但同时区分各个不同播客、不同主播的重要因素就是每个人自己独特的声音、语调、节奏、笑声等特质。我不认为AI音色可以克隆出这些特质,即使通过训练可以很像、很相似,但是对于不同内容、对话的反应,应该还是无法模仿的。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4-12-02

    AI生成海报or人工手绘,哪个更戳你?

    AI生成海报和人工手绘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技术手段,一般情况下人工手绘肯定会带来更戳人的效果,但是也以为着需要手绘者投入大量的时间、经历去思考和绘画。AI生成作为一种新的科技手段,已经被验证了可以生成不错的海报,特别是像一些科幻、虚构的画面,可以超越人类本身的想象空间。总的来说,现阶段还是喜欢人工手绘的精良海报,未来肯定是AI+人工调优的方式进行协同的制作。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