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游客啊1_个人页

我不是游客啊1
个人头像照片
0
6
0

个人介绍

这是一个简介说明

擅长的技术

获得更多能力
通用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通用技术能力~

云产品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
暂无更多信息

2025年09月

2025年08月

2025年07月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
  • 回答了问题 2025-09-03

    如何让 Dify on DMS 助力智能应用开发?

    传统开发中最大的痛点在于数据与AI能力割裂,导致质检效率低、响应慢。Dify 通过集成数据处理与AI分析,实现了从数据到质检的自动化闭环,大幅提升效率。体验 Dify on DMS 后,感受到其实时分析和智能识别的实用性,建议未来可支持更多自定义规则,适配不同业务场景。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9-02

    “数据超人”MCP工具,到底是怎么让数据‘燃’起来的?

    体验了MCP赋能的可视化OLAP方案,确实感受到了从数据到洞察的流畅转换。SQL自动生成和图表推荐很实用,降低了技术门槛,适合业务人员直接参与分析。建议未来能支持更多自定义图表类型,增强灵活性。整体体验高效,值得推荐!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8-13

    Kimi-K2-Instruct 开了挂一般的推理和调用,底层魔法是什么?

    Kimi K2 的推理速度确实快,工具调用也很顺手,尤其是处理复杂逻辑时表现很稳。API 集成简单,零成本试用的门槛对开发者很友好。不过万亿参数模型的资源消耗还是有点猛,适合需求明确的场景。整体体验超出预期,尤其是非技术用户也能快速上手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8-05

    如何利用 AI 提升数据库运维效率?

    AI运维工具的能力与边界 作为一个常年和数据库打交道的DBA,我真心希望AI运维工具能解决几个痛点: 精准预测而非“狼来了”:现在的监控工具经常误报,搞得大家麻木了。AI应该结合历史数据和业务特征,减少误报,比如区分开“双11的流量高峰”和“异常流量”。 根因定位要“说人话”:别只给一堆指标和日志,最好直接告诉我“PolarDB的CPU飙高是因为某条SQL没走索引,建议优化xxx”。 动态调参敢不敢再聪明点?比如根据业务高低峰自动调整连接池大小,而不是让我半夜爬起来改配置。 AI的边界: 高危操作必须人工确认:比如删库、主从切换、批量修改生产数据。AI可以建议,但最终得人点头。 复杂业务场景要谨慎:像分库分表策略、跨机房迁移,AI可能不懂业务背后的“潜规则”(比如某个表是财务专用,动不得)。 对DAS Agent的体验建议试用完发现几个亮点: 工单知识库确实有用:以前遇到“死锁”得翻内部Wiki,现在直接关联到类似案例,省时间。 自动优化建议比较接地气:比如建议给高频查询加索引,还会预估收益。 吐槽点: 大模型解释太啰嗦:一个问题返回三屏文字,核心结论反而埋没了,不如加个“TL;DR”总结。 权限控制不够细:我们公司开发同学也能看到全部诊断报告,建议按角色过滤敏感信息(比如表结构)。 对“中国特色”问题支持不足:比如某些云厂商的独有BUG,知识库覆盖不到,得手动反馈。 总之,AI运维工具得像老司机——既要经验丰富,还得知道什么时候该把方向盘交给人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4

    ODPS 的下一个15年,大数据将迎来春天还是寒冬?

    作为从ODPS早期版本一路用来的开发者,我认为AI时代的数据平台竞争已进入'场景定义技术'的新阶段。ODPS若要引领革命,需在三个关键方向突破: 数据与模型的'零摩擦'协同 当前痛点:数据预处理到模型训练的链路仍存在大量手工拼接(如MaxCompute表到PyTorch的数据转换)。 期待能力:▶ 原生支持AI-ready数据格式(如直接读写Parquet/Arrow到内存供训练);▶️ 内置特征工程SDK(自动处理时序/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兼容TensorFlow/PyTorch生态)。 查询引擎的'智能化'重构 现状:传统优化器对AI负载(如大模型推理、向量检索)效率不足。 突破点:▶️ 混合执行计划:对JOIN等传统操作保持MPP优化,对AI任务自动切换至参数服务器架构;▶️ 增量计算:对迭代式ML任务(如推荐系统更新)实现自动Delta数据处理。 数据价值的'低代码'释放 开发者诉求:降低从数据到AI应用的门槛。 想象空间:▶️ 自然语言交互('分析近3个月用户画像,生成预测模型并部署为API');▶️ AutoML深度集成(在SQL语法中直接调用TRAIN MODEL语句)。 未来15年的胜负手:ODPS不应止步于'更快的计算引擎',而需成为数据价值蒸馏厂——通过抽象底层复杂度,让开发者专注业务创新。建议优先投入向量数据库集成和流批模一体调度框架,这或是拉开与竞品代差的关键。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2

    聊一聊你眼中的Data Agent,它能帮我们完成什么?

    Data Agent 的“人格化”特征(1)目标驱动的“野心家”普通工具:被动执行任务(如“统计上周销售额”)。 Data Agent:主动寻求最优解(如“发现销售额下降→分析原因→调整定价策略→测试效果→迭代优化”)。 独特点:它会有“目标优先级”,比如在“利润最大化”和“用户留存率”之间动态权衡。 (2)环境感知的“外交官”能理解不同系统的“数据语言”(如企业数据库 vs. 政府开放数据),并在合规框架下自主协商。 案例:一个医疗Data Agent在跨机构共享数据时,会自动识别法律差异(如欧盟GDPR vs. 美国HIPAA),生成合规方案。 (3)自我进化的“学习者”不仅从数据中学习,还从人类反馈中学习行为边界。 有趣现象:如果人类频繁否决它的建议,它会调整策略(类似人类“揣摩领导意图”)。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