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个人介绍
本文讲的是全球隐私咨询市场规模逼近30亿美元,这是首次已知的企业在隐私法律顾问方面的投入估计,该领域正受到监管政策变化和技术革新的强力推动
本文讲的是D-Link路由器现DNS劫持漏洞 其他设备或受影响,D-Link一款DSL路由器日前发现DNS劫持漏洞,此漏洞可使黑客远程修改DNS设置并劫持用户通信数据。
本文讲的是Linux Mint遭黑客“猴赛雷”攻击,在Linux 系统中,Linux Mint因为安全、易用、界面友好和提供各种定制,在全球有不少粉丝。据说,这是 Linux 历史上第三大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
本文讲的是赛可达:2015手机安全软件横评报告,本次横评测试共包含保护能力三项、用户体验八项,强调中文手机安全软件在安卓平台实际应用环境的表现。
本文讲的是拨开迷雾 将机器学习转化为真正的安全收益,机器学习已成为安全界最流行的新主题。似乎每家厂商都在采用这一能力,力求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脱颖而出。这就造成了混乱,因为“机器学习”这个词汇本身往往被误解,而其使用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本文讲的是CSO安全手册中的七条守则,传统网络安全实践总是落后坏人一步,企业首席安全官们总是忙于追赶。2016年,美国各机构总共花了约750亿美元在安全产品和服务上,占了IT总支出的11%。尽管如此,还是有75%的大企业遭遇了安全事件。
本文讲的是关于iOS系统“Trident”漏洞情况的通报,近日,互联网上披露了有关iOS操作系统存在“Trident”漏洞(CNNVD-201608-460、CNNVD-201608-461、CNNVD-201608-462)的情况。
本文讲的是为什么说以应用为中心的软件定义网络才是成功的关键,世界新秩序悄然来临,应用已然成就王者君临的霸气。然而无数企业网络依然无法为其分支机构乃至以外的地点交付最佳应用性能。
本文讲的是【CS论坛】风险管理中的新维度:eVRM,网络罪犯正在把目光转向第三方供应商,以获得后门访问数据。因此,作为安全从业人员则需要重新考虑风险管理的内容了。
本文讲的是三大恶意软件的绝密藏身之地:固件、控制器与BIOS,20世纪早期,心理学先驱弗洛伊德和皮埃尔引入了“无意识”和“潜意识”这两个革命性的概念。
本文讲的是恶意软件图像自动分析,面图标和其他各种各样的图形图像经常被恶意软件制造者们用来引诱用户。
本文讲的是2017全球DNS威胁调查:76%的机构成为DNS攻击受害者,新研究发现,旨在造成宕机或破坏的创新性网络攻击,越来越喜欢针对任务关键的域名系统(DNS)下手。
本文讲的是IXmaps揭示互联网流量是否被NSA监视,该地图显示了NSA监听站、谷歌数据中心,以及更多机构的全部位置。
本文讲的是【详解】为什么选择Kubernetes作为云平台的微服务治理框架,很多同学在做技术选型的时候,往往过于关注技术/功能上的比较,陷入技术细节和功能特性上的争论。
本文讲的是隐藏恶意软件的三大黑客技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检测恶意软件的新战术和技术正在兴起,但高级黑客也正在使用高级的掩盖方法避免他们的恶意软件被发现。
本文讲的是网络罪犯势力逐渐壮大,网络安全正面临临界点,网络犯罪是门大生意,正在以指数速度蔓延。英国伦敦劳埃德保险社估计2015年的网络犯罪的市场为4000亿美元。
本文讲的是有了它 再也不怕芯片处理器中的木马啦,芯片厂商可能变得恶意,但安全芯片可以察觉一切
本文讲的是全球互联网用户32亿 数据记录泄露36亿,金雅拓(Gemalto)泄露等级指数报告中给出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全球共发生1673起数据泄露事件,导致7.07亿份数据记录泄露。
本文讲的是【安全课堂】七种武器把黑客拒之门外,黑客环伺,银行账号、密码、身份,你的个人信息统统是他们所需。感觉好像电脑随时处于网络大盗攻击威胁之下,令人如坐针毡。
本文讲的是CrowdStrike加入VirusTotal阵营,VirusTotal(VT)在今年5月做出了两个策略调整,似乎特别针对下一代(机器学习,去特征码化)终端安全厂商。
本文讲的是【CS论坛】网络空间威胁: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安全高管人员的观念与网络空间安全的现实差距,正在不断的扩大。
本文讲的是IE极度危险XSS漏洞 开启高度可信钓鱼攻击,IE浏览器一个通用跨站脚本漏洞(XSS)近日被安全人员披露,该漏洞允许攻击者绕过浏览器安全机制同源策略(SOP),发起高可信网络钓鱼攻击或在任意网站上劫持用户帐户。
本文讲的是阿里云上的容器技术实践详解,现在的公有云如雨后春笋,国外如AWS、Azure、Bluemix,国内如BAT、DaoCloud、goodrain,都可以给大家提供丰富的云基础设施和上层服务,那么,为什么选择阿里云呢?主要有三点想法:
本文讲的是下一代双因子身份认证什么样?,暴力破解攻击可被各种形式的双因子身份认证缓解,比如基于时间的令牌、短信和使用手机的身份认证。
本文讲的是一起绕过双因子验证的实际入侵案例,上周,云服务提供商Linode发布了一篇博文,描述了其云服务客户PagerDuty的服务器被入侵的过程。
本文讲的是一种新型的DDoS:“胡乱域名”攻击,一种针对域名服务器的新型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可称之为“胡乱域名”(Nonsense Name)攻击。
本文讲的是用噪音作口令 解决双因子认证痛点,去年,据说是从各路名人苹果iCloud账户窃取来的裸照开始在各大社交媒体上疯传时,苹果公司在对该事件的回应中,鼓励人们启用所谓的“双因子身份验证”功能。
本文讲的是 PC如何接管手机的双因子身份验证 靠的是英特尔的CPU,口令管理器厂商Dashlane,是利用英特尔第8代Core芯片一个鲜为人知功能的首批公司之一。这个鲜为人知的功能是什么呢?在PC上启用双因子身份验证,不是手机,是PC哟~
本文讲的是物理隔离计算机被USB蜜蜂刺破 数据通过无线信号泄露,以色列研究员 Mordechai Guri 由找到了一种从物理隔离的计算机中窃取数据的方法,通过技术将可连接的存储设备转变成数据传输器,这次是通过USB 2 连接的无线电频率转换器。
本文讲的是PortMapper被滥用进行大规模DDoS攻击,又一种DDoS攻击,服务器管理员需要做更多工作。
本文讲的是DDos攻击爆发 黑客中介功不可没,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一个行业,在该行业中明码标价提供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服务的市场正在不断增长。
本文讲的是OpenSSL CVE-2016-0800和CVE-2016-0703漏洞修复细节拾趣,本来最近和360 Nirvan Team的DQ430愉快的参加某加密厂商的年度大会,结果openssl也出来碰热闹,也许真是为了DH兄弟送大礼,苦了我们这些安全运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