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定期在我的IT博客上分享技术见解和项目经验,期待大家的支持~
概念 • 假设计算机的内存就像一个大仓库,这个仓库被人为地划分成几个固定大小的区域,每个区域就是一个分区。比如把100MB的内存划分成5个分区,每个分区20MB。当一个程序需要运行时,操作系统会根据程序的大小,把它分配到一个合适的分区中。如果程序大小是15MB,就把它放到一个20MB的分区里。 •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实现简单。就像仓库管理员只需要按照固定的格子来存放货物,不需要复杂的计算和调整。缺点是内存利用率低。因为分区大小是固定的,如果程序大小只有10MB,却分配了20MB的分区,那么剩下的10MB就浪费了。而且如果程序太大,超过了分区的大小,就无法运行。 应用场景 • 在早期的计算机系统中
交换空间(Swap)的优化 禁用 Swap sudo swapoff -a 作用:这个命令会禁用系统中所有的 Swap 空间。swapoff 命令用于关闭 Swap 空间,-a 参数表示关闭 /etc/fstab 文件中配置的所有 Swap 空间。 使用场景:在高性能应用场景下,比如数据库服务器或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禁用 Swap 可以减少磁盘 I/O,提高系统性能。
1. free free命令是最常用的查看内存使用情况的命令。它显示系统的总内存、已使用内存、空闲内存和交换内存的总量。 free -h • -h 选项:以易读的格式(如GB、MB)显示内存大小。 输出示例: total used free shared buff/cache available Mem: 15Gi 4.7Gi 4.1Gi 288Mi 6.6Gi 9.9Gi Swap: 2.0Gi 0B 2.0Gi • to
存储特性: • 磁盘:非易失性存储,数据在断电后不会丢失,适合长期存储数据。 • 内存:易失性存储,数据在断电后会丢失,适合临时存储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容量: • 磁盘:容量通常较大,从几百GB到数TB不等,适合存储大量的文件和数据。 • 内存:容量相对较小,一般在几GB到几十GB之间,用于提供快速的临时存储空间。 速度: • 磁盘:读写速度较慢,HDD一般在几十MB/s,SSD可以达到几百MB/s甚至数GB/s。 • 内存:读写速度非常快,通常在几十纳秒到几百纳秒之间,能够快速响应CPU的指令。
Dpkg是Debian和Ubuntu等Linux发行版中用于管理软件包的基本包管理工具。它直接操作.deb软件包,提供了安装、卸载、查询等功能。然而,使用dpkg时需要谨慎,因为它不会自动解决依赖关系,可能导致软件包不完整或系统不稳定。通常建议使用高级包管理工具如apt来安装、升级和移除软件包,它们会更好地处理依赖关系。但了解dpkg的基本命令对于深入理解系统管理和解决一些特定问题仍然非常重要。
RPM(Red Hat Package Manager)是Red Hat及其他基于RPM的Linux发行版中用于管理软件包的基本包管理工具。它是一个二进制包管理系统,允许用户在Linux系统中方便地安装、升级、查询和删除软件包。RPM使用.rpm文件扩展名的软件包文件,这些软件包文件包含了软件的可执行文件、配置文件、文档等,以及安装和卸载时需要执行的脚本。通过RPM,用户可以轻松地管理和维护系统中的软件,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软件的及时更新。
前言 在Linux系统中,apt(Advanced Package Tool)是基于Debian/Ubuntu发行版广泛使用的软件包管理工具之一。它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软件包安装、更新、删除等功能,是管理软件包的重要手段。本文将详细介绍apt的常用命令及其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系统中的软件包。
Yum是RedHat、CentOS等Linux发行版中广泛使用的软件包管理器,它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软件包安装、更新、管理等功能。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Red Hat已经开始将其软件包管理逐渐转移到dnf上。Dnf是yum的增强版,不仅继承了yum的核心功能,还在性能、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了诸多优化。在使用上,dnf与yum非常相似,两者在命令层面基本相同,只是名字有所区别。本文将详细介绍yum和dnf的常用命令及其使用方法,帮助用户更好地管理和维护系统中的软件包。
在Linux系统中,dpkg、apt、rpm、yum和dnf是几种常见的包管理工具,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Linux发行版或家族,并有着各自的诞生顺序和特点。下面将按照这些工具的诞生顺序,并结合Debian、Red Hat、CentOS、Ubuntu和Kali等系统,进行详细的介绍。
Root用户是Linux系统中的超级用户,拥有对系统的完全控制权。Root用户几乎可以执行任何命令,修改任何文件,甚至删除系统上的所有内容。因此,Root用户的使用需要非常谨慎,以避免潜在的安全风险。
近期,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了一股新的热潮,DeepSeek作为一款备受瞩目的开源语言模型,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场景,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从技术社区到商业领域,DeepSeek的热度不断攀升,甚至有“挤爆”的趋势。这不仅反映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也体现了市场和用户对其的高度期待。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地部署DeepSeek模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本地部署不仅可以避免网络延迟和数据隐私问题,还能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定制化优化。结合deepseek+Ollama+OpenWebUI+Chatbox AI+Cherry Studio AI等工具,用户可以轻松实现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通过可视化面板
`wget` 是一个用于从网络下载文件的命令行工具,支持HTTP、HTTPS和FTP协议。它能自动处理下载中断,并支持递归下载网站内容。基本用法:`wget URL`,可指定文件名(`-O`)、保存目录(`-P`),还支持断点续传(`-c`)、限速(`--limit-rate`)和递归下载(`-r`)。相比之下,`curl` 更侧重于发送各种HTTP请求(如GET、POST),并支持文件上传、自定义请求头和cookie等功能。
在Linux或类Unix系统中,掌握一系列基础命令和快捷键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关键。这些工具和技巧不仅能帮助用户更高效地管理系统,还能在日常使用中带来极大的便利。以下是对这些基础操作与快捷键的详细解析大全。
gzip压缩解压 因为都是系统自带的我们不需要安装; ls 看一下目录当前的文件,创建一个 touch 123.txt 文件; 原文件消失,压缩解压 gzip 进行压缩,(“ gzip 123.txt ”),这样就压缩完毕了; gzip 进行解压,(“ gzip -d 123.txt.gz”),这样就解压完毕了; 原文件保留,gzip -k 123.txt、gzip -dk 123.txt.gz ;
云桌面的定义和核心概念 云桌面是一种通过云计算技术提供的虚拟桌面服务,它允许用户通过网络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虚拟机,这些虚拟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桌面环境。用户可以像使用本地计算机一样使用云桌面,进行文件编辑、上网浏览、运行应用程序等操作。
步探索与准备: 1991年初,林纳斯·托瓦兹开始在一台386sx兼容微机上学习minix操作系统。通过学习,他逐渐不能满足于minix系统的现有性能,并开始酝酿开发一个新的免费操作系统。
访问CentOS官方网站(https://www.centos.org/download/),在“Downloads”页面找到ISO镜像下载链接,选择所需版本和架构(如x86_64)开始下载。CentOS分为Linux版和Stream版,前者每两年发行一次并提供10年安全维护,后者为滚动更新。旧版本可在Vault(https://vault.centos.org/)下载。建议选择DVD格式镜像,包含完整系统和常用软件。
总结来说,照片和视频彻底删除后,只要它们占用的磁盘空间没有被新数据覆盖,就有可能通过数据恢复软件或专业服务来恢复这些文件。恢复的关键在于及时行动,避免数据被覆盖。 从磁盘恢复,原理是什么? 文件系统索引:文件系统通过索引来管理文件,包括文件名、大小和存储位置。当删除文件时,实际上是从索引中移除了文件的引用,但文件数据本身仍然留在存储设备上。
云安全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中保护数据、应用程序和相关服务不受威胁的一系列策略、技术和控制措施。随着云计算的快速发展,云安全已成为企业和个人用户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云安全的目标是确保云环境中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防止数据丢失、服务中断和不正当访问。
CentOS(Community ENTerprise Operating System)是一个基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的开源Linux发行版,旨在提供一个免费的、社区支持的操作系统,并与RHEL保持二进制兼容。CentOS最初由Gregory Kurtzer于2004年创建,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企业级操作系统的功能,同时避免RHEL的订阅费用。 CentOS以其稳定性、长期支持和强大的社区支持而闻名,通常广泛应用于服务器环境,因为它提供了与RHEL相同的性能和功能。在2020年,Red Hat宣布CentOS的开发方向将转向CentOS Stream,这意
镜像文件根据其用途和格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镜像文件类型包括: ISO镜像:主要用于存储光盘(如CD、DVD)的内容。ISO镜像文件能够完整地复制光盘上的所有数据,包括文件系统、目录结构、文件内容以及权限设置等。 VHD(Virtual Hard Disk)镜像:是微软虚拟机(如Hyper-V)使用的虚拟硬盘文件格式。它用于存储虚拟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数据。 IMG镜像:一种通用的镜像文件格式,可用于存储多种类型的数据,包括磁盘分区、整个磁盘、文件系统等。 WIM(Windows Imaging Format)镜像:是微软用于部署Windows操作系统的镜像文件格式。它支持对多个
服务器领域 Linux在服务器领域的应用是其最为广泛和成熟的领域之一。由于其开源、稳定、高效和安全的特性,Linux成为许多企业服务器的首选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Linux是Web服务器的理想选择,因为它支持Apache、Nginx等流行的Web服务器软件,这些软件在Linux上运行稳定且性能卓越。Linux服务器可以高效地处理大量并发请求,提供快速、可靠的Web服务。 数据库服务器:Linux也广泛用于数据库服务器,如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数据库管理系统在Linux上运行良好。Linux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得它成为存储和管理敏感数据的理想平台。 邮件服务器:Lin
简介:本文介绍如何注册或登录Red Hat账号,选择并下载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的免费版本,以及激活订阅的步骤。首先访问Red Hat官网注册或登录账号,然后在开发者页面选择免费下载RHEL,最后通过终端命令激活订阅,确保状态已订阅。订阅为期一年,到期后需重新注册以继续享受支持和权益。
企业资源计划(ERP,全称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软件系统,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企业的各个业务流程和资源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ERP系统涵盖了财务、物流、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多个核心模块,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业务流程的自动化。 ERP与财务管理的区别
Debian是Linux发行版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93年,由Ian Murdock创立。Debian的名字来源于其创始人Ian Murdock的女友的名字Deb和Linux的创始人Linus Torvalds的名字的组合,即“Deb”+“ian”。Debian的目标是创建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稳定的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丰富的软件资源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特点
Red Hat(红帽)是一家美国的软件公司,专注于开发开源软件产品。公司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罗利市。目前,Red Hat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解决方案提供商和商业Linux主要供应商。 Red Hat由Bob Young和Marc Ewing共同创立。Marc Ewing最初创建了自己的Linux发行版,并将其命名为红帽Linux。1995年,Bob Young收购了Marc Ewing的企业,两者合并成为红帽软件公司。此后,红帽Linux逐渐发展成为一款备受欢迎的Linux发行版。 特点
步骤 1:访问Ubuntu官方网站 打开浏览器,输入Ubuntu的官方网址:https://cn.ubuntu.com/download/desktop 接着,点击“Ubuntu Desktop”或你需要的Ubuntu版本。
步骤 1:访问Debian官方网站 打开你的网络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 https://www.debian.org/ 并回车,这将带你到Debian的官方网站。
背景 Ubuntu起源于南非,其名称“Ubuntu”来源于非洲南部祖鲁语或豪萨语,意为“人性”、“我的存在是因为大家的存在”,这体现了非洲传统的一种价值观。Ubuntu由南非计算机科学家马克·沙特尔沃斯(Mark Shuttleworth)创办,他创立了Canonical公司来推动Ubuntu的发展。Ubuntu的第一个版本于2004年发布,至今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成为了Linux发行版中的佼佼者。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它整合了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资金流)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等多个方面。其管理范畴广泛,不仅涵盖了销售、采购、生产、财务、质量等核心业务领域,还强调这些业务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
Unix的诞生 Unix操作系统诞生于1969年,由肯·汤普逊(Kenneth Lane Thompson)和丹尼斯·里奇(Dennis MacAlistair Ritchie)在AT&T的贝尔实验室开发。其初衷是为了在闲置的PDP-7计算机上开发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以便进行编程和游戏。最初的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但随后为了更高效的开发和更好的可移植性,里奇和汤普逊用C语言重写了Unix的大部分代码,这奠定了Unix的基础,并促进了C语言的广泛应用。
源文化的起源 开源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计算机领域,其思想基础是自由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运动。1983年,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他提倡软件的自由使用和共享,并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发布了GNU通用公共许可证(GPL)。这一运动强调用户应拥有运行、复制、分发、研究、修改软件的自由。随后,1991年,林纳斯·托瓦兹(Linus Torvalds)创造了Linux内核,并将其以GPL的形式开源,这一举动标志着开源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之后的开源项目树立了榜样。1998年,网景公司公开了其浏
云存储是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数据存储服务,允许用户远程存储、访问和管理数据。它通过多台虚拟服务器提供存储空间,支持多种服务模式如对象存储、块存储等,广泛应用于文件共享、数据备份、在线办公等领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进步,未来将更加智能、安全和灵活。
云计算标准涵盖基础设施、服务、安全、应用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系统的互操作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标准分为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和企业五个层次,由中国ISO、TC260、TC28等组织制定,如GB/T 29194-2012、GB/T 31168-2014等,为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概述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服务模型(IaaS、PaaS、SaaS)、部署模型(私有云、社区云、公共云、混合云)、应用场景(云存储、云桌面、云游戏等)及市场趋势,强调了云计算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网卡、中继器、集线器、网桥和交换机是网络通信中的关键设备。网卡实现计算机与网络的连接,中继器用于延长网络传输距离,集线器将多台设备连接至共享网络,网桥通过MAC地址转发数据,而交换机提供高性能的数据转发和过滤服务,支持VLAN、QoS等功能,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网络环境。
本文介绍了有线传输介质和无线传输介质。有线传输介质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其中双绞线因其成本低、安装便捷而广泛应用;同轴电缆适合长距离传输视频信号;光纤则具有高速、抗干扰等优势。无线传输介质涵盖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和蓝牙,适用于不同场景下的无线通信需求。
OSI模型,即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由ISO于1984年提出,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参考模型,将网络功能划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各层负责不同的通信任务,使网络设计与管理更加模块化和高效。
本文介绍了网络的分类,涵盖按覆盖范围(PAN、LAN、MAN、WAN)、使用场景(公网、外网、内网)、传输介质(有线、无线)、特殊类型(VLAN、SAN、网络桥接、接入网)及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树型、环型、网状型)和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等,详细阐述了各类网络的特点和技术。
计算机网络支持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可靠性增强及集中管理。信息交换涵盖多种媒体形式,促进远程协作;资源共享降低用户成本,提高效率;分布式处理提升计算能力;冗余机制保障系统稳定;集中管理简化网络维护,确保安全运行。
本文概述了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的雏形到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包括ARPANET的创建、TCP/IP协议的标准化、DNS系统的引入、万维网的诞生、宽带和无线网络的兴起,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和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
计算机网络已深入现代生活的多个方面,包括通信与交流(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媒体与娱乐(在线媒体、在线游戏)、商务与经济(电子商务、远程办公)、教育与学习(在线教育平台)、物联网与智能家居、远程服务(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系统)及数据存储与处理(云计算、数据共享与分析)。这些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本文介绍了四种国密算法——SM2、SM3、SM4和SM9。SM2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非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SM3是哈希算法,用于数字签名和消息完整性验证;SM4是对称加密算法,用于数据加密和解密;SM9是基于标识的非对称密码算法,适用于物联网环境中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网络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集成与实现、运行维护及废弃各阶段介绍。从企业需求出发,经过可行性研究和技术评估,详细设计系统架构,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测试,确保稳定运行,最终安全退役。
Kubernetes 是一个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用于自动化应用的部署、扩展和管理。其设计架构高度可扩展且灵活,能管理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核心组件包括集群(含主节点和工作节点)、API 服务器、etcd、控制器管理器、调度器、Pod、服务、命名空间、配置管理、持久化存储、网络模型及扩展性支持。这些组件共同实现了应用的高效运行与管理。
Kubernetes(K8s)是2014年由Google开源的容器编排平台,基于其内部大规模容器管理系统Borg打造。它简化了容器化应用的部署、扩展与管理,具备高度可移植性、可扩展性及自动化特性。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包括Master节点与Node节点,涵盖kube-apiserver、etcd等关键子系统。其应用场景广泛,适用于微服务架构、大数据处理、DevOps及云原生应用等领域,并支持多种部署方式,如Minikube、Kubeadm等。
Docker像一个“集装箱”,将应用及所需环境打包,确保在任何支持Docker的环境中一致运行。K8s则是“港口管理员”,自动化管理这些“集装箱”的调度、扩展和通信,使开发者能专注于应用开发。两者互补,Docker提供容器化技术,K8s则进行容器编排和管理,共同提升应用的可移植性和稳定性。
Kubernetes(K8s)是自动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的开源平台,源自Google的Borg系统。它简化了大规模容器应用的部署和维护,支持自动部署、扩展、高可用性、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及存储管理。K8s具有Master和Node节点架构,涵盖API Server、Scheduler等组件,其核心概念包括Pod、Service、Deployment和Namespace。使用时需安装集群、定义资源配置文件并应用配置。K8s具备可移植性、可扩展性、自动化及强大的社区支持等优势。
在 Linux 系统中,用户组管理是实现权限控制和资源共享的关键。本文档详细介绍如何创建用户组、管理用户组成员及查看与删除用户组。首先,通过 `groupadd` 命令创建新用户组,并在 `/etc/group` 文件中记录。接着,利用 `usermod` 和 `gpasswd` 命令来添加或删除用户组成员,其中 `gpasswd` 提供更灵活的管理方式。最后,使用 `getent` 或直接读取 `/etc/group` 查看用户组信息,并通过 `groupdel` 删除空用户组。这些操作有助于高效管理和保护系统资源。
在 Linux 系统中,权限管理至关重要,Root 用户与 Sudo 命令为核心组件。Root 作为超级用户,拥有最高权限,可执行任意命令,但也带来较高安全风险,建议仅在必要时使用。Sudo 则允许系统管理员授予普通用户临时的 Root 权限以执行特定命令,提升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管理灵活性。通过合理配置 Sudoers 文件,可以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精细化管理。综合运用 Root 和 Sudo 可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