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发展应该追求确定性还是可能性?
工作三年多,每次站在职业岔路口都像在玩真心话大冒险。刚毕业那会儿,我握着Java开发工程师的工牌,看前辈们沿着P6到P8的晋升路线稳稳上升,心里头那个踏实啊——就像小时候攥着压岁钱,知道存进银行肯定能涨利息。
但去年那个通宵改需求的凌晨,盯着满屏的if else突然打了个激灵。工位上的马克杯印着'改变世界',可我的世界好像只剩下产品经理的PRD文档和永远修不完的bug。那段时间总梦见自己变成《西部世界》里的接待员,每天沿着设定好的程序轨迹循环。
转折点是有次帮朋友创业公司救急。他们用Golang搭微服务,那套云原生的架构像突然撕开窗帘的阳光。原来在舒适区外,Serverless和Service Mesh早就把技术栈玩出了花。三周时间边学边干,掉的头发比前半年都多,但凌晨三点解掉K8s部署报错时的快感,比拿年终奖还真实。
现在我把职业规划拆成'双拼饭':主业保持技术纵深,像打磨瑞士军刀那样精进架构能力;副业用Node.js接些全栈项目,甚至偷偷写起了技术博客。上个月有猎头联系Web3方向的岗位,虽然最终没去,但准备面试时恶补的区块链知识,反而帮我解决了现有项目的分布式存储难题。
最近看《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突然觉得职业发展不该是非此即彼的选择题。确定性是脚下的锚,可能性是头顶的星,真正重要的是保持划船的节奏——既不被风浪掀翻,也不困死在港湾。就像我们做灰度发布,既要保证核心服务稳定,又要留出AB测试的空间。也许最好的状态,就是在确定性的跑道上,给可能性留着随时可以起飞的备用跑道。
赞62
踩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