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kkkkkkkuz_个人页

kkkkkkkkkuz
个人头像照片
0
2
0

个人介绍

暂无个人介绍

擅长的技术

获得更多能力
通用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通用技术能力~

云产品技术能力:

暂时未有相关云产品技术能力~

阿里云技能认证

详细说明
暂无更多信息

2025年07月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3

    如何加速中国访问美国云的服务器访问速度

    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加速功能 使用全球加速服务:如阿里云的全球加速(GA),可以创建加速实例,将中国设为加速地域,美国云服务器所在区域设为终端节点组,通过智能分发流量,降低网络时延。腾讯云的全球加速(GA)和全球网络加速(GNA)产品也提供类似的全球范围网络优化服务。 CDN加速:使用内容分发网络(CDN),将美国云服务器上的静态资源,如图片、CSS、JavaScript等缓存到离中国用户较近的节点服务器上。腾讯云的CDN产品可提供全球覆盖的节点,当用户访问时,CDN会从最近的节点传输数据,减少访问延迟。 优化网络设置 选择优质网络服务提供商:不同的网络服务提供商(ISP)对国际网络连接质量有所不同。选择在国际网络连接方面口碑好、网络质量高的ISP,可提升访问速度。 优化DNS设置:选择更快的DNS服务器,如谷歌的8.8.8.8或国内一些优质的公共DNS服务器,加快域名解析速度,减少因DNS解析延迟导致的整体访问延迟。
    踩0 评论0
  • 回答了问题 2025-07-23

    聊一聊你眼中的Data Agent,它能帮我们完成什么?

    昨天把阿里云瑶池《Data+AI驱动的全栈智能实践开放日》Day2 的回放刷了两遍,最大的感触是——我们终于把“Agent”这个概念真正拉到了数据工程师的工位旁。过去我们做报表、做治理、做诊断,流程通常是:需求澄清 → 写 SQL/脚本 → 跑任务 → 对数 → 返工 → 再跑 → 交付。一条链路下来,人力、时间、情绪都在燃烧。而 Data Agent for Analytics 想做的,是把上面这一串动作压缩成一句自然语言指令:“帮我找出过去 7 天 GMV 下滑的 Top3 原因,并给出可落地的修复建议。”然后它就自己去连库、采样、建模、可视化、生成解释性报告,甚至把修复 SQL 也一并丢回来。这背后,不只是“大模型会写 SQL”那么简单,而是一整套“数据任务执行链”的闭环能力:意图解析:把模糊的业务语言拆成可执行的数据子任务(NL2DSL)。元数据感知:实时理解表血缘、字段口径、业务标签,减少“猜字段”时间。执行规划:RAG + 强化学习自动编排 SQL、ETL、Notebook、告警等多工具链。结果反思:对中间表、指标波动进行自我验证,发现异常自动回溯。记忆与迭代:把每一次人工校正写回知识库,下一次同类任务直接“零样本”复现。如果非要给 Data Agent 的核心技术排个序,我会把票投给“元数据驱动的可验证规划”。大模型负责“生成”,元数据负责“校验”,两者像飞行员和塔台,缺了谁都会坠机。———回忆一下自己在 Data+AI 趟过的坑,最痛的其实是“数据语义漂移”:• 业务口径三天两头改,文档永远落后代码;• 维度表悄悄加字段,旧报表直接算错;• 同一个指标,数仓、BI、A/B 平台各跑各的,高层会上永远对不齐。我们的解法分三步:① 用 DMS 数据治理把“字段-口径-责任人”锁进元数据中心,任何变更必须留痕;② 把指标 DSL 化,用 Git 管理版本,跑任务前先 diff;③ 让大模型在生成 SQL 时自动拉取最新 DSL,从源头消灭“语义漂移”。———对于这次瑶池发布的 Data Agent for Analytics,我的期待清单很具体:可插拔知识库:既能吃公有云的通用模式,也能私有化灌进我们公司自己的 3 万条指标口径。灰度执行:Agent 跑出来的 SQL 先在影子环境对数,人工确认后再切正式库,避免“AI 手抖”。成本可观测:每一步算子都打出 CU/IO/内存账单,让老板一眼看清“AI 提效”到底省了多少钱。低代码干预:当 Agent 跑偏时,用自然语言“拉回”它,而不是重新写 YAML。跨引擎混跑:既能下推 MaxCompute 做离线,也能弹到 Hologres 做交互式分析,一张嘴搞定“冷热”双链路。
    踩0 评论0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滑动查看更多
正在加载, 请稍后...
暂无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