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对技术的追求:代码少而精捍;思路清晰美观;可扩展好维护;技术驱动商业; 人生格言:只要你有信念,有追求,并且坚持,那你一定比随波逐流,行得远行得正...
Asp.Net中的Session要比Asp中的Session灵活和强大很多,同时也复杂很多;看到有一些Asp.Net开发人员报怨说Session不稳定,莫名其妙的丢失,其实这正是Asp.Net改进的地方之一。
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什么叫做“静态页”。有朋友说,放在硬盘上的htm或html文件便是一种静态页,Web服务器不需要做额外的处理,直接读取文件内容并输出就可以了,而这样的静态文件对于SEO是有帮助的。
Csharp4.0与以往版本基础体现了强大的性能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通过委托成员来实现接口 在C# 4.0中可以通过委托来实现某个成员的接口,例如下面的代码: public class Foo : IList { private List _Collection implements IList; public Foo() { _Collection = new List(); } } 被封闭的成员可以用委托实现一个或多个接口,多个接口用逗号分隔。
ASP.NET 4.0在很多方面都做了改进,在这篇ASP.NET 4.0白皮书就描述了很多ASP.NET 4.0的机制改变和改进。在我的博客中,也有几篇关于ASP.NET4.0的特性修改的文章。但是作为一个全新的框架和运行时,内部肯定还会有很多API和扩展点不会暴露的那么明显。
一、返回多个数据集 检查你的访问数据库的代码,看是否存在着要返回多次的请求。每次往返降低了你的应用程序的每秒能够响应请求的次数。通过在单个数据库请求中返回多个结果集,可以减少与数据库通信的时间,使你的系统具有扩展性,也可以减少数据库服务器响应请求的工作量。
要想建立开发环境,你需要安装Visual Studio 2008/2010 Beta 2,以及SQL Express 2005(可免费从MSDN下载)和MVC 2.0框架。我把本文中的示例Web应用命名为“Employee Master Information”。
对于本地化这个功能我个人一直觉得在需求阶段就要确定该项目需不需要实行本地化,这样后面就可以减轻许多工作量,Sl中对本地化功能的支持与ASP.NET中一样,主要使用CultureInfo类来完成的。 下面来看实现本地化的具体流程,先来看一看我的项目结构: 这里我是把资源文件放入单独的项目中,这样结构上也比较的清晰。
从上一篇实例可以发现在图片移动过程中如果将手指移开屏幕则图片会立刻停止,根据这种情况WPF 提供另外一种惯性效果(Inertia)。通过它可以使UI 单元移动的更加符合物理特性、更为实际和流畅。 在前面代码的基础上还需要为 增加ManipulationInertiaStarting 事件。
在前几篇文章中已经介绍了触屏操作的多种模式,并对其开发方式也有了进一步了解。细心的朋友应该会发现在上一篇文章中,如果拖动图片过快它会因惯性效果飞出程序窗口外,也就是说还需要对其进行边界限制等相关开发。
引言 我们平时开发中不可避免,或者说,经常性的使用反射。但是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类库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反射。从早期的FastInvoker,到老赵的 fastreflectionlib ,无一不是在强调Fast。
在互联网上,每天都会有很多Silverlight项目发布,有的是开源,有的只是为了展示。在Silverlight学习的初期,多数都需要模仿学习,所以,发现一个Silverlight项目,能够查看其中的源代码是最好不过了。
TekPub是一个面向开发人员的站点,致力于为开发人员提供一系列主题的在线培训,主题范围非常广泛,从微软的O/R Mapping框架Microsoft Entity Framework,到如何使用Ruby on Rails技术编写自己的日志引擎等内容都有涉及。
在上一篇中我们对基础触控操作有了初步了解,本篇将继续介绍触碰控制的高级操作(Manipulatioin),在高级操作中包含了一些特殊的触屏手势:平移、缩放、旋转,当然在WPF 中无需自行开发这些手势,只需将UI 控件的IsManipulationEnabled 属性激活,并通过以下四种事件完成各种触屏手势操作:ManipulationStarting、ManipulationStarted、ManipulationDelta、ManipulationInertiaStarting、ManipulationCompleted,下图为各事件之间的工作顺序及关系。
随着IronPyhon 2.0 的发布,.NET Dynamic Language Runtime 也更加成熟了,在2.0中我们可以用动态脚本以粘合剂的方式编写架构体系中的各种逻辑单元,既便于修改,又能灵活适合多变的业务场景。
什么是SEO,为什么它是如此重要? SEO(搜索引擎优化)是改善交通的数量和质量,从搜索引擎网站的过程。 这意味着,做搜索引擎优化您的网站将使其更具可转位及更多的人参观。 下面是你的规则应该坚持以做最好的搜索引擎优化几点: 标签应包含有关您网站的最重要的信息 最重要的内容应留在本页面(开始后标记) 所有图像标记号()应界定上的Alt标签-这是搜索引擎理解什么是图像的唯一途径说' 简短的开场白,RIA的世界 如今,网络空间是完全不同的网站。
近几年来,在TIOBE 公司每个月发布的编程语言排行榜 [1] 中,C# 总是能挤进前10 名,而在近10 年的编程语言排行榜中,C# 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C# 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其中,它在语言特性上的锐意进取让人印象深刻( 图1 )。
学习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阅读和浏览,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通过持续的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丰富、索引的过程。接下来我会从四个方面入手分享我的经验。 高质量的信息源和高效的学习 Google是一个很好的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很好的资源,但前提是必须先知道要搜索的关键字,没有关键字,就不知道该查什么。
文 / 黄易山 在这里,我使用“工作流程”这个词来描述“个人或团体为了完成一项活动而遵循的步骤”意义上的流程,以及组织的一般制度。随着一家公司的成长,有必要增加或整理工作流程。 最重要的利弊权衡通常是工作流程所带来的阻力,以及效率或效益上的收益孰轻孰重。
昨天与同行进行案例讨论时得知,前2个月还被列为正面经典案例的项目到这次讨论时居然变成了反面典型,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该项目是一个软件外包项目,发包方是非中国大陆的客户,项目规模在500人月左右,团队人数峰值为50人,实施周期为12个月。
接上一篇文章“项目管理 – 人员外购利弊谈”。 以上方案只是初步分析,其缺点都是有相应解决办法的。 该公司对以上情况并没有使用DAR(决策分析解决方案)方法进行正式和认真的分析,仅仅从能快速启动和项目利润两个方面考虑来选择了最终的解决方案:项目经理由公司的技术和业务都掌握的人员担当;各小组的组长和测试组长采用人员外购的方式;项目组成员1/3由公司员工组成,1/3由实习人员组成,1/3采用外购方式。
我很喜欢看各个产品的Bug追踪系统,比如jQuery的Bug Tracker,因为在Bug系统中总能发现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补充自己的知识,慢慢地自己的代码的兼容性会有很大的提高。 但是,在各个Bug系统之中,包括现在公司使用的Trace系统,无一例外地存在一些让我不满意之处,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Bug系统仅仅是作为Bug的记录系统存在,而没有试图去让一个Bug成为一个知识的积累,让整个Bug系统变成一个丰富充实的知识库。
公司项目中的项目管理挑战 1. 不明确的目标:当目标不明确时,开发团队是不可能达到客户要求的。而且,由于上级管理层不会同意也不会支持不明确的目标,该项目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因而,项目经理应当通过询问恰当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建立并传达清晰的目标。
说起软件设计,我们可能每个人都做过,但是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设计方案?如何才能设计出一个好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呢?不要总是说:低耦合、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简易性、可重用性等,本文试图另一个角度出发,带着前面的这些问题,使大家能明白那些问题的答案,并与大家一起探讨。
执行力是敏捷个人需要学习的一个内容,本篇主要介绍执行力相关的内容,大家在读后可以采用介绍的一些指南开始行动。 执行力的三个层面 按照命令和规则做事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能够听话照做 按照预定的计划行为的过程,简单讲就是做事章法 将想法变成现实的过程,简单讲就是规划实现 对第一个层面来说,要做的事情是片段的、非连贯的,但对第二个层面来说是连续的、整体的。
在ERP项目中,要做到在项目实施的未雨绸缪,不会出现亡羊补牢的情况就需要项目管理和实施人员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队下面的阶段进行预测,把握好发展的趋势,掌握项目的主动权。下面就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讨论。希望对大家有用。
最初的问题 上周,在SCNA(北美2010软件技术大会)的一个专题小组讨论会上,Chad Fowler (@chadfowler)问道,“有多少项目是因为程序的原因失败的?”。按当时的情形,我想他的观点是,项目的失败归咎于业务问题,而非程序。
完成了有关编辑器篇的内容,接下来记录下这一年里在有关图表使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及个人的解决方法。 以下是本文所要介绍的内容: 1、MSChart基本概况介绍。 2、开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何入门并设定软件成功的目标 1、如何开始项目管理(如何入门) 实践技能建议 要点说明 1.设定优先级 1) 为团队成员提供服务 2) 满足组织客户的需求 3) 从事自己相关的项目 2.分析自我能力差距 人员管理(人际关系、解决冲突、推销想法) 聆听技巧 锻炼演讲表达能力 3.
昨天项目组进行了一个设计评审,主要是对OpenExpressApp的AutoUI部分进行重构,我相当于评审人。大家也可以把这个评审过程当做与人交流你的设计思路的一个过程,以下从我评审的一些要素来谈谈与人交流设计思路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也许对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架构、设计和沟通都有所帮助。
java推荐框架 web项目来说,spring、struts是必选,当然有更加好用的,推荐来自疱丁分词作者王志亮在人人网的rose框架,使用上手快,配置少,是创业公司java必备。 php框架推荐 zend framework,或者直接写个简单的框架,php的框架更加倾向去规范代码,让所有项目在新人加入时快速上手。
我在06年和一个同事写过一本Delphi入门的示例书籍Delphi数据库通用模块及典型系统开发,当时体会到了写书不像想象中的简单,基本上业余时间都没了,所以我之后就不想出书了,其中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还没有找到一本真正想与大家分享并且自己能写出来的书籍。
大多数学计算机语言的人都会有过这样的感受,过去一直认为编程和架构是整个软件生命周期里最了不起的部分,但实际工作后才会发现在商业产品里,需求分析才是一个商业软件成功与否的关键。 放眼望去,在当今软件工程领域出现的许多问题,诸如缺陷及资源运用不当,都源于需求的不清晰,甚至有软件人戏称:“需求变更乃万恶之源”,一时也获得了颇多响应。
即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外包产业依旧发展迅猛。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09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出口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预计未来4年,中国软件外包业还将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其中,来自微软等美国大型公司的项目占据很大份额。
现代商务依靠多任务来完成工作。评价员工也基于的他们多任务能力。IT业人员会被例行指派到多个项目中去。我们是经常在这样做吗?多任务起作用吗?多任务的真正影响是什么?有别的选择吗? 这里老词重提一下“单任务”,它代表了我们在多任务之前所习惯的软件工作方式。
简介 创建敏捷的软件开发团队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很多管理人员和团队主管会雇佣技术合格的人组成团队,扔给他们某种敏捷过程,然后就希望所有事情都像书上说的那样有效。这种方法不仅不现实,而且非常容易失败。
InfoQ中文站: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系统管理理论”(System Management Theory)么?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 Richard Durnall:系统管理理论是过去五十年里出现并逐步发展而来的。
1)Bug大都出现在程序员的编码过程中。测试人员工作之一就是找出Bug,面对那些难以被人发现的Bug,测试人员通常会采取哪些手段?以您的经验,对广大测试人员有什么好的建议?对于开发人员,您有什么建议让他们减少Bug的产生? 之所以难以发现,大多是测试案例不够完整,检查测试案例是否全面覆盖了需求,等价类划得是不是够细有助于发现更多的问题。
这是一个评估项目完成和剩余百分比的指导说明。 我还没看到了这个问题。 完成:0%, 剩余时间:2周左右。 我看到了这个问题。 完成:50%, 剩余时间: 还要2周左右。 我差不多都完成了。
BI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导致用户现有工作量的增加,会对用户现有工作进行重新分配,总之会影响用户的即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小组与用户之间矛盾的增加。虽然说BI系统主要是企业管理者在使用但是这个系统的基石基础数据,则是一线用户所提供的。
想做好项目经理,就一定要改变你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技术出身的朋友尤其重要。 清末人们自以为天朝,他国皆为蛮夷。结果如何呢?丧师辱国,自己沦为病夫。其根本莫非自己脑筋不对头?后来又搞洋务运动,以为洋人只是工具好,其他都不如我们,师夷长技以制夷就可了。
当上项目经理后,技术人员往往对自己的定位失去了感觉。其中最令人困惑的就是自身原有的技术标签,撕了也不是,因为技术还不能丢,贴着也不是,因为个人的成败往往决定于自己对团队的管理,而不再是自己的技术。 想要从这种困惑中摆脱出来,首先就要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Question 1——项目经理职位对技术到底有什么要求? Answer: 想把项目管理工作做到点子上,两个观点要明确: ①技术不是必须项。
架构组织管理的五大原则:构想、节奏、预见、协作和简化 架构组织的三在概念:准则、模式和反模式 准则:为了把原则运用到实践中,需要实施细节。准则把广泛的原则翻译成是否和如何执行原则的细节。 模式:描述了开发或者使用软件架构时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绩效管理对一个Team是比较重要的一项日常管理任务,如何做到团队内每个人的绩效得分公平公正,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谈谈我们部门管理的一些方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有相关经验的人参与讨论,说说你们的管理方法。
在企业中应用敏捷方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实现敏捷不像安装软件那样能在一天内完成。而是需要适应企业环境,其中包括:文化、技术和组织方面。本文将探讨面临的一些挑战,这些挑战与建立开发环境、自动化测试、持续集成相关,并且同在企业环境中明确完成的定义(DoD)相关。
只有你团队的成员成功了,你才能算是成功的领导者。本文介绍一些基本领导技巧,以助你团队达到巅峰状态。这些技巧是针对那些IT行业管理知识型员工和项目经理的领导者。如果你是其他行业的领导者,虽然大多数技巧可以适用,但不能完全照搬。
就国内中小民营企业而言,项目总监/经理的角色最为尴尬。项目总监/经理不是一个行政上的title,所以没有行政、财务、人力上的权力;项目总监/经理也很少有项目提成或项目奖金;项目总监/经理更多的被视为因政治因素而临时授命的一个暂时性的英雄人物,一个能够带领一群初级工程师完成某项任务的高级技术工程师。
微软澳大利亚的解决方案架构师Tom Hollander,在TechEd Australia大会上举行了一场题为“敏捷团队中的架构师角色”的演讲。在演讲中,他讨论了他作为领导敏捷团队的架构师所做的工作。
需求分析的六个原则(一) 1、需求分析第一个原则:永远不要显得比客户更聪明。 聪明反被聪明误,这样的事情太多了,我们产品经理都是有智慧的人,而不是耍小聪明的人。 2、原则第一点:了解需求,而不是去批评客户。
Simon Brown,集开发者、架构师及作家于一身,他认为成功的项目需要的不仅仅是好代码。在他的演讲《好代码是不够的》中,Brown讨论了项目成功所需的所有元素,从前期设计到操作文档。 Brown认为好代码是一个好的开始,但要取得成功,人们需要知道要构建什么、要发布什么以及它可以运作起来。
我经常收集各种各样的至理名言,最近我重温敏捷软件开发;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下面是一份26条关键原则的清单,以指引敏捷软件开发团队。 1、完整地干完一件事后在开始另一件事:用厨房比喻来说就是:“先上这道菜,再开始做下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