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个人介绍
Redis采用单线程模型确保操作的原子性,每次只执行一个操作,避免并发冲突。它通过MULTI/EXEC事务机制、Lua脚本和复合指令(如MSET、GETSET等)保证多个操作要么全成功,要么全失败,确保数据一致性。Redis事务在EXEC前失败则不执行任何操作,EXEC后失败不影响其他操作。Pipeline虽高效但不具备原子性,适合非热点时段的数据调整。Redis 7引入Function功能,支持函数复用,简化复杂业务逻辑。总结来说,Redis的单线程模型简单高效,适用于高并发场景,但仍需合理选择指令执行方式以发挥其性能优势。
Redis压测脚本及持久化机制简介: Redis性能压测通过`redis-benchmark`工具进行,可评估读写性能。持久化机制包括无持久化、RDB(定期快照)和AOF(操作日志),以及两者的结合。RDB适合快速备份与恢复,但可能丢失数据;AOF更安全,记录每次写操作,适合高数据安全性需求。两者结合能兼顾性能与安全性,建议同时开启并定期备份RDB文件以确保数据安全。
Redis缓存设计与性能优化涵盖缓存穿透、击穿、雪崩及热点key重建等问题。针对缓存穿透,可采用缓存空对象或布隆过滤器;缓存击穿通过随机设置过期时间避免集中失效;缓存雪崩需确保高可用性并使用限流熔断组件;热点key重建利用互斥锁防止大量线程同时操作。此外,开发规范强调键值设计、命令使用和客户端配置优化,如避免bigkey、合理使用批量操作和连接池管理。系统内核参数如vm.swappiness、vm.overcommit_memory及文件句柄数的优化也至关重要。慢查询日志帮助监控性能瓶颈。
并发编程涉及进程和线程的概念,其中进程是程序运行的实例,负责加载指令、管理内存和IO;线程是CPU调度的最小单位,依赖于进程存在。一个进程可以拥有多个线程,线程共享进程资源,但自身资源较少。进程间通信复杂,线程间通信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