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51单片机(C语言版)(第3版)》一1.5 MCS-51的开发流程与工具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例说51单片机(C语言版)(第3版)》一书中的第1章,第1.5节,作者 张义和 , 王敏男 , 许宏昌 , 余春长,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5 MCS-51的开发流程与工具
例说51单片机(C语言版)(第3版)
8x51系统的开发流程与一般单片机微控制器的开发流程类似,其基本开发流程可分为软件与硬件两部分,而这两部分可以并行开发。
编译型语言、解释型语言、静态类型语言、动态类型语言概念与区别
今天看到篇对于静态、动态、强类型、弱类型总结的很到位的一篇博文,在此Mark下。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
1、编译型语言
需通过编译器(compiler)将源代码编译成机器码,之后才能执行的语言。一般需经过编译(compile)、链接(linker)这两个步骤。
FatFs文件系统的移植
FatFs 的底层可以写一次命令,读写多个扇区。FatFs的设计的读写的思想就很好,小块的数据,我就经过Buffer来存储,大块的数据,我就直接进行存取,那样速度,效率高了很多,看图:
FatFs文件系统的结构也很清晰,也是看图:
补充一点,FatFs的作者写了两个,一个是正宗的FatFs,比较适合大的RAM的设备,另一个是FatFs/Tiny,比较适合小RAM的系统,比如单片机,FatFs/Tiny占用较小的RAM,代价是更慢的读写速度和更少的API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