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领域驱动设计中的聚合
聚合模式是 DDD 的模式结构中较为难于理解的一个,也是 DDD 学习曲线中的一个关键障碍。合理地设计聚合,能清晰地表述业务一致性,也更容易带来清晰的实现,设计不合理的聚合,甚至在设计中没有聚合的概念,则相反。
阿里巴巴DevOps实践指南(十四)| 测试环境与路由
在阿里巴巴内部,随着业务规模和技术栈的拓展和更新,业务侧对测试环境的使用也逐步打破原固有模式,快速向多场景、多样化、多职能方向发展,如何能够跟上业务发展速度,及时满足业务侧对测试环境新场景的诉求,基于环境和路由模型的测试环境解决方案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聊一聊中台和DDD(领域驱动设计)
本次分享价值:本次分享主要针对中台、微服务和领域模型的理念、本质及其构建方法论进行探讨。对领域分析的价值所在就是寻求“千变万化”中相对的“稳定性、第一性”,然后通过合理的架构分析及抽象隔离业务的复杂度和技术复杂度,隔离业务领域的稳定性和易变性,从架构上精巧、快速的支撑业务的变化。
DDD领域驱动设计落地实践系列:初识DDD
笔者在经历的很多项目中都使用了DDD领域驱动设计进行架构设计,尤其是在业务梳理、中台规划以及微服务划分等方面,DDD是重要的架构设计方法论,对平时的架构设计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从本文开始笔者将通过一系列的文章阐述自己对于DDD的理解以及如何在项目实战中落地实践DDD。本文作为系列文章的开端,主要和大家聊聊DDD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常用方法。
案例教你一步步设计DDD微服务项目(上)
DDD战略设计从事件风暴开始,然后我们要找出实体等领域对象,找出聚合根构建聚合,划分限界上下文,建立领域模型。
战术设计从事件风暴的命令开始,识别和设计服务,建立各层服务的依赖关系,设计微服务内的实体和值对象,找出微服务中所有的领域对象,并建立领域对象与代码对象的映射关系。
数字化企业敏捷建模
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探寻更好的软件开发方法,身体力行的同时也帮助他人。由此我们建立了如下价值观:
个体和互动高于流程和工具
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
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
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
也就是说,尽管右项有其价值,我们更重视左项的价值。
—— 《敏捷宣言》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