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效率提升实践之路
在一个B端前端项目中,开发团队面临开发效率低、交付质量和可维护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以“提效”为主题,展开了项目治理。首先,他们优化了发布和编译过程,通过更换包管理工具、减少不必要的包、使用缓存策略等方法,显著缩短了发布和编译时间。其次,团队致力于沉淀可复用物料,创建了高度配置化的组件,通过VSCode插件助手自动化配置,提高了代码复用性和开发效率。此外,他们还改进了研发流程,制定了前端、后端和产品的规范,以减少沟通成本和提高接口质量。通过这些措施,团队成功提升了开发效率,并降低了代码维护成本。
从0到1打造秒杀系统:一文掌握领域建模精髓!
小米分享了秒杀系统领域建模的关键步骤,包括战略建模中的领域划分、核心领域明确及限界上下文设定,以及战术建模中的实体建模、聚合构建、架构实现和领域事件的应用。通过这些方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同时强调了沟通、灵活选型和迭代优化的重要性。
领域驱动设计(DDD)-基础思想
一、序言
领域驱动设计是一种解决业务复杂性的设计思想,不是一种标准规则的解决方法。在领域驱动设计理念上,各路大侠的观点也是各有不同,能力有限、欢迎留言讨论。
二、领域驱动设计
DDD是什么
wiki释义:
领域驱动设计(英语:Domain-driven design,缩写 DDD)是一种通过将实现连接到持续进化的模型[1]来满足复杂
你应该了解的前端标准化
前端诞生记 截止2021年6月,全球已经有48亿互联网用户,占全球总人口的61%。前几天抖音宣布覆盖全球10亿互联网用户,但其实有一款100%覆盖48亿互联网用户的APP,它就是浏览器。 1995年第一次浏览器大战,到98年IE统领浏览器,微软的IE达到了巅峰。随后便慢慢开始IE的市场地位被标准化的浏览器实现挑战,但是最有力的就是:FireFox,Opera,Safari三家。
DDD 领域驱动设计落地实践系列:工程结构分层设计
前面几篇文章中,笔者给大家阐述了 DDD 领域驱动设计的三大过程,重点围绕如何通过战略设计与战术设计进行 DDD 落地实践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但是还没有涉及到工程层面的落地。实际上所有的这些架构理论到最后都是为了使得我们代码结构更加清晰,从而开发出 bug 少、扩展性强、逻辑清楚的应用。因此本文就是为了解决 DDD 领域驱动落地实践最后一公里问题,将我们分析出来的领域模型通过与工程结构的映射实现真正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