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机扛不住,我把爬虫搬上了 Kubernetes:弹性伸缩与成本优化的实战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大规模爬虫项目中遇到的挑战,包括任务堆积、高失败率和成本失控。通过将爬虫项目迁移到Kubernetes并使用HPA自动伸缩、代理池隔离和Redis队列,作者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性能,降低了成本,并实现了系统的弹性伸缩。最终,作者通过这次改造学到了性能、代理隔离和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Kubernetes权威指南-原理篇
Kubernetes核心组件通过声明式API与调和循环实现自动化管控,API Server为中枢,etcd存储集群状态,Controller Manager驱动控制器维护期望状态,Scheduler负责Pod调度,Kubelet管理Pod生命周期,Kube Proxy实现服务网络代理。安全体系涵盖认证、授权与准入控制,网络基于CNI模型支持多种方案,存储通过PV/PVC解耦并支持动态供给,CSI推动存储生态标准化。
Kubernetes权威指南-深入理解Pod & Service
Pod是Kubernetes最小调度单元,将多个紧密协作的容器组合为一个逻辑主机,共享网络、存储与IP。通过YAML定义容器、卷、健康检查等配置,支持静态Pod、Init容器、ConfigMap等高级特性,并借助Service实现稳定的服务发现与负载均衡,Ingress则提供七层流量路由,构建高效、可靠的微服务架构。
Kubernetes权威指南-基础篇
Kubernetes(K8s)是Google开源的容器编排系统,源自Borg,现为CNCF旗舰项目。它自动化部署、扩展和管理容器化应用,提供服务发现、负载均衡、自我修复、配置管理等功能,是云原生时代的基础设施核心。
基于 Docker 与 Kubernetes(K3s)的微服务:阿里云生产环境扩容实践
在微服务架构中,如何实现“稳定扩容”与“成本可控”是企业面临的核心挑战。本文结合 Python FastAPI 微服务实战,详解如何基于阿里云基础设施,利用 Docker 封装服务、K3s 实现容器编排,构建生产级微服务架构。内容涵盖容器构建、集群部署、自动扩缩容、可观测性等关键环节,适配阿里云资源特性与服务生态,助力企业打造低成本、高可靠、易扩展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在Kubernetes环境中引用变量的方法
总结一下,在Kubernetes环境中引用变量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环境变量,另一种是通过ConfigMaps。前者适合于简单、直接地设置和获取值;后者则更适合于存储和管理复杂、多样化的配置信息。
《Pod调度失效到Kubernetes调度器的底层逻辑重构》
本文以Kubernetes 1.26混合云原生集群中核心交易Pod早高峰扩容时频发的调度失效问题为切入点,详细阐述了故障排查与解决全过程。通过分析cadvisor原生指标、启用调度器详细追踪模式并对比etcd快照,最终定位到自定义调度器因移除事件去重机制、延长缓存校验周期,在多事件叠加场景下出现缓存与etcd标签不一致的核心问题。据此提出短期修复逻辑漏洞、中期优化事件调度、长期构建韧性架构的三级方案,并提炼出性能优化需兼顾逻辑严谨、构建全链路监控等实践。